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62篇
农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福建省1997年森林清查资料及Costanza等的评价方法,对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5984.82×106$·a-1,约占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总价值的13.62%,其中营养循环的贡献最大(约占45.40%),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占总价值的74.86%、19.38%、5.76%,反映出其极强的生态功能;在福建省各树种中,马尾松林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占42.11%);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为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宁德地区>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北部略高于南部,西部内陆地区大于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2.
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李祚泳的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污染危害指数法公式,并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适用于多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新公式.应用该公式进行实例评价,并将其结果与其他多种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用于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普适性强,计算简单,使用方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3.
闽北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福建北部常绿阔叶林内随海拔梯度变化设置面积为1600m2的样地共6个,并应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较中海拔低,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物种变化速率较大值总是出现在受外界干扰及生境较严峻的低高海拔 同时提出了2个新的指标βz、βh,测度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4.
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木种源地理变异趋势研究是种源合理区划和种子调拔办限划定的基础工作。“Krige”技术是内插稀疏观测资料的随机方法。本文应用该方法探讨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趋势规律。  相似文献   
95.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非林隙与林隙内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随林隙大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万木林常绿阔叶林林隙内物种多样性高于非林隙内 ,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随林隙大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 ,其物种多样性为 2 0 0~ 30 0m2 面积林隙内达最大值 ;而灌木树种多样性随林隙大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 ,其物种多样性为 4 0 0~ 5 0 0m2 面积林隙内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6.
武夷山米槠林优势种群的竞争格局及动态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 ,以优势种群在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 ,采用Lotka- Volterra竞争方程探讨武夷山米槠林的 4种优势种群 (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黄瑞木 )的竞争格局 .结果表明 :平衡状态时 ,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和黄瑞木相对优势度分别为 5 7.1 0 %、 5 .69%、 33.5 4 %、 3.67% ,即米槠和罗浮栲占据主林冠层 .同时模拟不同尺度的人为干扰 ,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干扰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都不显著 ,结果可为米槠林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97.
杉木人工林生长对密度效应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竞争密度效应倒数式系数,并对杉木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平均单株材积和密度的观察值符合竞争密度效应曲线关系,从8年生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材积逐步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系数逐渐降低,且竞争密度曲线逐渐向上移动。生物时间随着物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趋向于最大值;倒数式中的系数A和B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8.
闽北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收集闽北杉木人工林248块标准地资料,应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闽北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模拟表明该模型既反映闽北杉木人工林的种群密度,又符合杉木生长的一般规律,可应用于指导闽北杉木人工林的抚育间伐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9.
为探究红壤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响应机制,依据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原理,于2009年7月对邓恩桉人工幼龄林进行模拟硫、氮复合沉降试验,研究1 a模拟沉降后邓恩桉林下红壤团粒腐殖质成分状况。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17组样地中,<0.25 mm粒级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含碳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0.25-1 mm粒级土壤胡敏素含碳量、胡敏酸与富里酸含碳量比值(胡富比)差异达0.05显著水平;1-2 mm粒级土壤腐殖质各成分差异均达0.05不显著水平。选择以上5组差异显著成分进行分析和建模,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碳量降低,胡富比先升高后降低。硫、氮沉降对以上5种腐殖质成分主效应存在差异,硫、氮沉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硫、氮沉降对腐殖质影响以单一效应为主,土壤肥力受硫、氮沉降影响先升高后降低,分界点对应的实际沉降量分别为20.02、63.70 kg·hm-2·a-1。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养分的影响,在室外分别设置了N0(0 kg·hm-2·a-1)、N1 (50 kg·hm-2·a-1)、N2(100 kg·hm2·a-1)和N3(150 kg·hm-2·a-1)4个处理的浓度,进行1 a的氮沉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N1、N2和N3处理在试验后期均使30、50年生林木叶片中碳、氮、磷含量较试验前期有所增加,40年生林木叶片碳、氮含量增长明显,而磷含量在N2、N3处理较试验前期有所下降.30、50年生林木叶片氮磷比值主要在14-16之间,说明30、50年生林木同时受到氮、磷的限制,而40年生林木叶片氮磷比值均大于16,说明40年生林木主要受到磷的限制,但不同林龄叶片碳氮比值在试验后期均低于试验前期,下降明显.因此,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叶片的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