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8篇
  7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9个鲜食蚕豆品种大棚栽种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通鲜6号8个鲜食蚕豆品种以及自主培育的长荚型蚕豆品系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鲜食产量。结果表明:长荚型蚕豆鲜荚产量、鲜粒产量最高,日本大白皮次之,上虞田鸡青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52.
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转育后代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对转Bt基因水稻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报告基因gus与抗虫基因 cry1Ab是连锁遗传和协同表达的,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快速筛选抗虫杂种植株;无论是籼粳交,还是粳粳交后代,抗虫和感虫的两类植株间在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播始历期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这无疑为利用Bt水稻培育优良的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以早籼稻新品种(系)、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及其衍生的部分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研究,发现云雾性状是低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系)特有的胚乳外观,其形成的原因和胚乳内淀粉的形态和结构有关。种子老化试验表明,种子水分和老化是快速识别云雾性状的两个重要条件。育种实践中可采用高温烘干和高温保湿预处理两种方法来快速识别胚乳云雾性状,并以此作为标记,早期特异性剔除低表观直链淀粉材料。  相似文献   
54.
辐照改良水稻淀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相似AAC的不同类型水稻 (籼稻、粳稻和杂交稻 )和不同AAC早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辐照对淀粉粘滞性、理化品质和淀粉颗粒的影响。研究表明 ,最高粘度 (PKV)、热浆粘度 (HPV)、冷胶粘度 (CPV)、消减值 (SBV)和回复值 (CSV)等 5个RVA谱特征参数随剂量增加均显著下降。辐照明显降低了低AAC品种、糯稻和中等AAC品种的AAC ,但对高AAC品种的AAC影响不显著。辐照对碱消值 (ASV)无影响 ,但最高粘度时间 (PKT)随剂量增加而下降。胶稠度尤其是高AAC的胶稠度 (GC)随剂量增加明显提高。胚乳内淀粉颗粒经辐照处理也有所变形。结果表明 ,辐照可提高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55.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以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通鲜6号等8个鲜食蚕豆品种以及自主培育的长荚型蚕豆品系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鲜食产量。结果表明:蚕豆在大棚内栽培,开花、结荚和采收期提早,植株和结荚高于露地;长荚型蚕豆、美国蚕豆和上虞田鸡青3个品种大棚栽培鲜荚产量、鲜粒产量均高于露地栽培,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2个品种反之,其余品种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57.
熊海铮  张宁  孙健  王寅  舒小丽  吴殿星 《核农学报》2012,26(7):1031-1036
本文介绍了水稻留胚米的文化背景、起源及其发展,阐述了留胚米特有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和品种对该种稻米加工的影响,并介绍了留胚米专用水稻品种选育及其产品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58.
水稻微营养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营养不良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稻米中微营养的含量及分布;采用提高绝对含量及增加其生物有效性两种策略,综述了开展富含微营养水稻育种的进展,包括富微营养水稻的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及转基因育;指出水稻微营养育种的局限性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9.
水稻低淀粉粘滞突变体的理化特性和淀粉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稻低淀粉粘滞突变体RSV-1及其野生型品种II-32B为材料,研究了低淀粉粘滞突变的理化特性和淀粉结构。结果表明,低淀粉粘滞突变体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明显小于野生型,但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均大于野生型,达最高粘度时间接近,糊化过程中所需能量较低,糊化过程较长;淀粉晶体表现为C型结构,淀粉颗粒与野生型的正六面体颗粒完全不同,呈大小不等的无规则形,淀粉晶体及颗粒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淀粉粘滞性下降及其他理化指标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不被健康人体小肠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日常食物中抗性淀粉大多为回生淀粉(RS3),其形成受作物其他性状如淀粉特性、蛋白脂肪等的影响,同时还受食物加工方式等的影响。本文就影响RS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综述,为从遗传育种及食品加工方面提高RS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