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13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森林、草木资源不断减少,作为工业原料的部分也与日俱增,农村地区能源问题越来越难于解决。实践证明,用任何单一的途径都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必须用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广开门路。 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施用不同配比的牦牛Bos grunniens粪生物质炭和牦牛粪堆肥以及聚丙烯酰胺(PAM)对沙化土壤养分淋溶的影响。  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8个处理:单施堆肥处理,炭肥混施(1∶1)处理,以及单施生物质炭处理。另设定不添加炭肥的空白处理。同时,在上述同样处理的基础上再对应地添加PAM,构成添加PAM区组,开展为期60 d的土柱模拟淋溶实验并测定土壤养分。  结果  总体而言,施用生物质炭或者堆肥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含量,但炭肥混施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施生物质炭或单施堆肥。与空白对照相比,占土壤质量3%的生物质炭及堆肥混施能够显著增加土壤pH值,使土壤呈弱碱性,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530%,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提升255%、硝态氮质量分数提升24.1%,总磷质量分数提升120%,有效磷质量分数提升78%,但对铵态氮效果不显著。此外,添加PAM可以有效降低外源养分的淋溶损失;根据炭肥混施处理的结果,全氮淋溶率减少9.6%,总磷减少7.1%。  结论  混施生物质炭及堆肥产品并配合PAM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同时减少养分渗流的发生。图8表1参38  相似文献   
13.
乔显亮  骆永明  吴胜春 《土壤》2000,32(2):86-90
本研究了施用污泥的太湖水稻土和江西第四纪红壤性水稻土中重金属的化学提取性。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Cu,Zn,Cd的醋酸,醋酸铵,EDTA3种提取形态的浓度都明显增加,有很好的相关性,各提取态浓度在各施用量之间存在显差异。污泥施用没有增加Pb含量,这可能与污泥本身含Pb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和舟山市六横岛海洋渔业养殖区典型养殖鱼体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人工海洋网箱养殖鱼类(黑鲷、鲈鱼和红鮋),通过测定其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探讨了不同形态汞在海洋养殖鱼体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及富集特征。结果显示:象山港和六横岛渔业养殖区鱼体肌肉组织中总汞平均含量分别为106、43.4 ng·g~(-1),甲基汞含量分别为81.0、33.6 ng·g~(-1);鱼体不同器官组织的功能不同导致其对汞的富集程度也不同,各器官组织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规律基本表现为肌肉肝脏其他器官。肌肉组织中总汞和甲基汞在两地均表现为黑鲷显著高于鲈鱼和红鮋,主要是由于黑鲷以杂鱼为主要食物,而鲈鱼和红鮋以颗粒鱼粮为主要食物,杂鱼汞含量显著高于颗粒鱼粮;但是鱼鳃、鱼鳞等组织中的汞在不同鱼种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这些组织中的汞主要来源于水体。象山港和六横岛两地鱼体肌肉组织中甲基汞的生物富集系数高于总汞的生物富集系数,说明甲基汞更易在鱼体中富集。  相似文献   
15.
以猪粪为原料,采用水热炭化法制备水热炭,考察炭化温度(140~220℃)和时间(1~9 h)对水热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水热炭产率在53. 5%~97. 35%,当温度从140℃增加到220℃时,水热炭中C含量增加了8. 94%,N、S、H含量变化较小,而O含量减少了17. 57%。H/C、O/C和(O+N)/C原子比分别减少了0. 02%、0. 44%和0. 46%; C/N增加了1. 14%,猪粪水热炭中有机质的含量最高为68. 02%,有机质和P_2O_5的含量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增加,全氮变化不明显,而K_2O的含量随炭化温度上升而下降了1. 45%。炭化时间的影响类似,但影响程度略小。猪粪水热炭中Cu、Zn、Mn全量较高,并均随炭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际硝化─反硝化作用生态因子的水平空间变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根际模拟和切片技术研究水稻根区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其相关生态因子沿根系接触面水平空间变异的结果表明,土壤潜在硝化作用强度和反硝化作用强度随距极系接触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好氧微生物,土壤潜在硝化强度随距根系接触面水平距离急剧减弱,而潜在反硝化强度则变弱趋势较为缓和;土壤0.5mol/LK2SO4可提取碳及其碳氮比随距根系接触面距离增大而下降,土壤速效氮则反之;土壤亚硝酸K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环境因子下土霉素(OTC)与汞(Hg)络合后溶解性气态汞(DGM)的变化特征,可了解抗生素与汞的复合污染问题。  方法  利用实验室模拟实验,以OTC(1 μmol·L?1)和氯化汞(HgCl2 1 μmol·L?1)溶液为材料,以pH、光照、盐度和氧化还原为不同影响条件,探究反应后DGM的变化特征。  结果  不同环境因子对水体DGM的影响起主要作用,DGM随pH的增加呈减少趋势,酸性条件下的DGM显著高于碱性条件。光照条件下DGM略高于黑暗条件。淡水条件中的DGM显著高于海水条件。厌氧条件下的DGM在试验初期低于好氧条件,在第10天之后高于好氧条件。  结论  OTC与汞会发生络合反应,且络合反应有利于DGM的形成。不同环境因子也会影响两者络合后产生的DGM。OTC与Hg络合后反应生成的DGM要高于对照组,但OTC的影响程度低于本身环境因子的影响。图3参2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藻源溶解性有机质(DOM)各亚组分在不同腐解时间、不同汞(Hg2+)质量浓度下对水体中汞甲基化的影响。  方法  应用树脂串联技术分离藻体DOM的6种亚组分,利用室内培养方式进行Hg2+的甲基化试验。  结果  藻类DOM主要由羟基、烃基和芳环C=C等官能团组成;未经腐解的DOM各亚组分中,疏水性有机组分对汞甲基化的影响高于亲水性有机组分;随腐解时间延长,DOM官能团逐渐减少,疏水性有机组分对汞甲基化的影响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亲水性有机组分抑制汞甲基化。  结论  DOM相对含量的升高抑制了汞的甲基化,DOM降解后,释放出来的Hg2+被微生物重新利用,甲基化程度加剧。图3参24  相似文献   
19.
有效微生物群(EM)对几种作物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留松  李振高  潘映华  吴胜春  俞慎 《土壤》1995,27(4):219-221
本文研究了EM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与有机肥混施对3种作物有一定的节氮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污泥的土地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93,自引:6,他引:93  
乔显亮  骆永明  吴胜春 《土壤》2000,32(2):79-85
本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水污泥处置与利用的现状和趋势;重点综述了污泥土地利用的途径利益,风险,管理以有我国近十年来研究进展;认为将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污泥作为一种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进行土壤利用,将成为我国污泥处置与利用方面很有应用前景的一种途径,但有必要开展污泥土地利用后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影响评价,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