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5篇
  47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解决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缺铁黄化问题,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樟树铁肥硫酸亚铁铵与柠檬酸、硼酸、复合氨基酸、醋酸、生长素A(萘乙酸)+细胞分裂素、生长素B(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材料配施对樟树铁不同器官含量和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樟树幼苗地上部、根部和植株的鲜重、干重、含水量、鲜基和干基的根冠比及铁含量,发现硫酸亚铁铵的最佳配料为硼酸,其最佳施用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22.
新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晚粳稻‘秀水128’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对金正大新型硫磺加树脂双层包膜控释尿素(SPCU)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PCU)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普通尿素 PU 70%(147 kg/hm2 N)处理相比,等氮量一次性基施 SPCU 70%处理产量为 8 022.5 kg/hm2,显著提高 5.26%;氮肥利用率为 49.32%,显著提高 38.42%;(2)与普通尿素 PU 100%(210 kg/hm2 N)相比,一次性基施 SPCU 70%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33.69%;(3)相同施氮量下,SPCU产量与PCU无显著差异,但 SPCU比 PCU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3.
樟树正常叶片与黄化叶片营养状况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北岸滨海石灰性土壤地区黄化和正常樟树叶片营养状况年周期变化规律作了研究,结果发现黄化樟树叶片全磷比正常树高,而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活性铁、全铁、全N、全K、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正常树低,4个取样时期樟树黄化从轻到重顺序依次为2007-08、2007-06、2007-03和2006-10,全磷与活性铁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其余营养元素与活性铁之间表现为增效作用。据樟树缺铁黄化叶片营养状况年周期变化规律提出施肥建议,为预防和治理樟树黄化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土壤pH值和含水量对土壤硝化抑制剂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硝化抑制剂如2-氯-6-三氯甲基吡nitrapyrin,通常与氮肥配施来抑制硝化作用提高农田中肥料的利用率,但是其抑制效果会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新工艺重新合成后的新型nitrapyrin纯度高达98%,由于杂质减少而具有更好的硝化抑制效果。为了研究土壤pH值和含水量对新型nitrapyrin抑制效果的影响,明确nitrapyrin适合施用的土壤条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土壤pH值和含水量下nitrapyrin对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和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以及其硝化抑制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值的升高,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和表观硝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在所有pH值处理下氮肥配施nitrapyrin均显著地降低了矿质氮库铵态氮的转化量,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硝化作用;在培养的第9天,nitrapyrin在pH值7.70处理下对硝化作用抑制效果最好,硝化抑制率达到91.53%,但硝化抑制率的降低速率在高pH值处理上更快;在培养的第45天,当pH值为4.66时,硝化抑制率为36.4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施用nitrapyrin能显著抑制各处理的硝化作用,硝化抑制率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上的表现为:40%WHC60%WHC80%WHC。可见,nitrapyrin更加适合施用在酸性土壤以及旱地土壤上,该研究可以为新型硝化抑制剂nitrapyrin在农田中施用的最优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及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组合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化抑制剂组合和施肥模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N、P、K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养分间吸收存在协同效应。尿素分次施用处理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1.0%、0.9%、4.2%;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27.5%、70.8%。不同施肥模式下,配施抑制剂组合(NBPT、NPPT/+CP)显著增加水稻N、P、K吸收量,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和N素积累,提高籽粒中的养分分配及N素利用效率。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与NBPT相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通过施肥技术和抑制剂配施的集成与优化,有利于抽穗后N、P、K的吸收、转运,促进养分积累,大幅度同步提高黄泥田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6.
覆膜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盆栽试验,来研究覆膜后不同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分蘖渐变晚、慢、少,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生物量和产量逐渐降低。与常规水作稻相比,土壤水分较高的覆膜处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5%)分蘖早、快、多;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有所增加,叶绿素含量无差异,生物量和产量有所提高。覆膜旱作分蘖初期应保持富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促进水稻茎蘖数;分蘖后期应适当控水[(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5%],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期应保持充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利于提高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应保持湿润(饱和含水量左右),可促进千粒重提高,利于覆膜旱作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84个按统一方案布置在全国15个省水稻氮、磷、钾肥料试验产量离均差的统计分析,初步研究了肥料试验处理与误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施肥处理对产量离均差绝对值方差及其平均数的影响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这些施肥处理的具有同质性,这为水稻肥料试验产量资料方差分析及无重复试验资料统计分析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8.
泥炭保护根系对不同Pb浓度土壤油菜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在污染环境下的有效生长是实施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关键之一,而在植物根部构建小型生长保护区域,为植物进入污染环境提供一定的生长缓冲空间,将有助于提高植物在污染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为此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泥炭保护根系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处理的油菜在不同Pb浓度土壤中生长情况,研究泥炭保护根系条件下,植物对Pb污染土壤的适应能力,探讨利用泥炭等清洁的有机物质和植物在根部结合消除土壤重金属危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泥炭保护根系处理比直播处理的苗期油菜平均生物量提高26.28%,在500、1000、2000mg·kg-1的加Pb量的条件下,成熟期油菜地上部鲜重明显高于相应直播处理,分别提高36.70%、51.33%、72.45%,地上部Pb含量比直播处理分别降低50.0%、66.8%和69.9%。泥炭保护根系的措施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减少Pb在植物地上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9.
为解决葡萄种植过程中施用常规有机肥引起土壤养分投入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磷钾过量累积,导致葡萄产量及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了生物有机肥对葡萄产量影响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管理措施(ISSM)处理产量为11 98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比,葡萄产量增加2 550 kg·hm-2,增产率达到27.03%;在经济效益方面,ISSM处理产值为455 430元·hm-2,利润达到了454 058元·hm-2,较CK处理提高96 395元·hm-2。ISSM处理的葡萄单穗重(上部、中部、下部)、单粒重(上部、中部、下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部)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就喷施以茶籽饼粕、雷公藤、百部、苍耳子为原料提取的植物源杀虫剂与N、P、K养分混配叶面肥对小白菜小菜蛾虫口减退率、产量、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肥能使小白菜田间三龄初小菜蛾3d虫口校正减退率达到91.0%以上;与普通叶面肥相比,小白菜虽产量相差不大,但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