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5篇
  47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水稻有机营养试验供试无菌苗准备过程中种子灭菌、检菌、无菌苗筛选及培育等技术环节作一探讨.采用本试验方法,水稻种子的灭菌率可达66%以上,发芽率可达81%以上,可为水稻无菌培养试验提供大量符合试验要求的无菌苗.  相似文献   
42.
树脂包膜尿素在稻田中的释放特征及与积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和适应农业机械化耕作的需要,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显得十分重要。该文采用埋袋法研究了一种用于一次性基施的树脂包膜尿素在水稻生长期内的释放规律,并对其释放与温度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树脂包膜尿素在稻田中释放80%的养分所需时间比标注的长。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其累计释放率可达到69%~83%。该树脂包膜尿素在田间的释放过程不存在明显的迟滞期,可分为快速释放阶段和缓慢释放阶段,且日均释放率为0.5%。其累计释放率与水稻移栽天数可用二次项方程描述。尽管试验地土壤相对含水率存在差异(60%~100%),但养分的累计释放率与气温积温和15 cm深处土壤积温显著相关(R~2=0.964和0.983)。这可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确定控释肥的施用量并掌握其释放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阐明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在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条件下的表现特性, 以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 常规水作(CFC)为对照,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2001—2010年)研究了覆膜旱作(PFMC)、裸地旱作(NMC)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精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糙米中铁和锌含量的影响。2008—2010三年试验结果(平均值)表明, 与CFC相比, PFMC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 增产幅度达8.0%, 精米中总氨基酸含量下降3.5%, 精米中蛋白质, 糙米中铁锌含量与CFC处理差异不显著; NMC处理产量显著下降5.1%, 蛋白质、总氨基酸和铁含量分别下降4.4%、9.3%和11.9%。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 CFC条件下, 产量增加了113.6 kg hm-2; NMC条件下, 产量增加142.6 kg hm-2; PFMC条件下, 产量增加522.1 kg hm-2; 三种栽培方式产量平均增加3.3%, 糙米中的铁和锌含量平均增加3.1%和6.4%, 精米中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 PFMC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中铁、锌含量。  相似文献   
44.
通过2001-2012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覆膜旱作、常规水作、裸地旱作3种栽培方式稻草还田与否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和稻草还田与否土壤重金属砷、铜、铬、镉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与常规水作、裸地旱作相比,无论稻草还田与否,覆膜旱作都能提高土壤中铁、锰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覆膜旱作>常规水作>裸地旱作.3种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和不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铁、锰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覆膜旱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与否,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在常规水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显著高于不还田.试验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0.7,按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土壤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达到清洁.3种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未对耕层土壤造成输入性重金属污染.覆膜旱作和稻草还田对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在大田条件下,对供试中氮低磷高钾型复合肥(14\|8\|19)不同施用量及施肥次数对蔺草产量和品质以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全量加尿素全量,施肥次数由习惯施肥的11次,减少到7次时,与习惯施肥相比,蔺草产量显著降低,且品质也有所下降,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施肥次数减少到9次时,与习惯施肥相比,蔺草产量略有上升,品质有所提高,尤其是长蔺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肥偏生产力略有上升。将复合肥用量降低至全量的80%和60%时,蔺草的产量显著下降,品质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氮肥偏生产力上升或显著上升。因此,采用供试复合肥,施肥次数可比习惯施肥减少2次,节省用工成本,提高施肥效率,其适宜的用量为2 822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6.
控释掺混尿素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就控释掺混尿素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氮全量条件下,水稻产量除CRBU+PU与PU1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减少30%氮肥用量条件下,控释掺混尿素(70%CRBU)显著减产,控释掺混尿素与尿素配施[70%(CRBU+PU)]无显著差异。CRBU+PU和70%(CRBU+P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达39.6%和38.1%,差异显著;CRBU和70%CRBU利用率仅为30.9%和24.0%,差异不显著。CRBU+PU,CRBU还可提高稻米粗蛋白、糙米率和经济效益,其中CRBU+PU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7.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土壤》2019,51(3):434-441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中N素形态分别以NH4+-N和NO–3-N为主。基肥施用后,稻田田面水中NH4+-N和总氮(TN)浓度于第1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7.9%~69.1%、41.9%~59.0%(一次性施肥)和29.9%~60.7%、60.9%~69.7%(分次施肥);稻田渗漏液中NO–3-N和TN浓度于第1~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1.4%~56.5%、56.6%~61.6%(一次性施肥)和45.3%~57.5%、51.1%~59.6%(分次施肥)。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会提高田面水NH4+-N浓度,而脲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有效抑制脲酶活性,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CP显著降低渗漏液NO–3-N浓度,且CP或配施NBPT/NPPT有效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渗漏液NO–3-N峰值。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氮肥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延缓黄泥田中尿素水解,抑制硝化作用,减少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  相似文献   
48.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常会发生叶片黄化现象,既引起树木生长不良,也影响景观的美观度。本试验以张家港市主要街道两旁发生叶片黄化的樟树为研究对象,以叶片颜色正常的樟树为对照,通过采集叶片进行养分含量、SPAD值和酶活性等测定,诊断黄化叶片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黄化樟树叶片全磷含量比正常樟树的高,而全氮含量、全钾含量、SPAD值、活性铁含量、全铁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比正常樟树的低;活性铁与全磷含量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活性铁与全氮含量、全钾含量、SPAD值、全铁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9.
铁氮配施对稻米中铁、锌、钙、镁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探索了叶面喷施硫酸亚铁、氨基酸和尿素籼稻(Oryzasativa L.)“浙农952”糙米中铁积累的效应。及混配喷施铁肥对糙米中锌、钙、镁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配比的铁氮混配肥料对糙米中铁、锌、钙、镁和蛋白质的含量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喷施0.1%FeSO4·7H2O+0.4%氨基酸+0.2%尿素混配肥(处理8)后,“浙农952”糙米中的铁含量最高。为10.28mg·kg^-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7.67%,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同时糙米的锌、钙、镁及蛋白质的含量也分别提高了12.45%、12.77%、5.82%和11.98%,明显改善了稻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0.
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N、P、K及盐分分层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铭  吴良欢 《土壤通报》2004,35(5):570-573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各土层(0~60cm)土壤有效N、P、K和盐分含量变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10~15cm土层的碱解氮与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其余差异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5~15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及5~20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其余差异不大。与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0cm以上土层增加明显。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覆膜旱作稻田0~5cm表层土壤表现积盐,地下水位较低时表层表现脱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