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6篇
  15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为了解耕作与播种方式、密度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幼苗质量的影响,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与播种方式[旋耕两次+ 2BG-6A型均匀摆播机(TS1)、旋耕两次+2BFG-10 (8) 230型播种机(TS2)、板茬+2BMF-稻茬免耕条播机(TS3)]、密度(225×10 4和300×104株·hm-2)...  相似文献   
372.
为揭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花芽分化期叶片生理及营养动态变化,以5年生红锥为试材,测定红锥不同花芽分化阶段叶片生理及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明显下降,在花簇苞片原基和花簇原基分化期上升。淀粉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呈上升趋势,在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下降,在花簇原基分化中、后期升至较高水平。SOD活性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及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均有小幅下降。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活性类似,但在花簇原基分化期下降幅度较大,之后保持中等水平。C/N在整个形态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含量在形态分化开始后降低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Mg的消耗较大;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对K的消耗较大。Mn含量在花簇原基分化初期有一定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Fe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Fe的消耗较大;Zn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与Fe、Mg与Ca和Fe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推测在红锥生理分化期增施Fe...  相似文献   
373.
【目的】研究高温中大截面承重木构件最外侧炭化层保护下内部受热区木材顺纹弦面抗剪强度及其劣化规律,为木结构抗火性能精细化设计和过火结构构件剩余承载力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木结构建筑常用进口兴安落叶松和花旗松以及强度等级较高、具有结构用材潜在应用价值的国产速生杨木3种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试验箱内充满氮气的方法模拟绝氧环境,在20、50、70、110、150、200、220、250和280℃共9个温度水平下测试216个试件的顺纹抗剪强度,以及150、180和200℃下木材主要化学组分变化。【结果】木材顺纹抗剪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常温时兴安落叶松、花旗松和杨木的顺纹抗剪强度分别为9.65、8.94和9.48 MPa,温度升至150℃时,分别降至初始值的60.7%、68.0%和65.6%,当温度高于150℃时,木材顺纹抗剪强度下降速度加快,280℃时兴安落叶松、花旗松和杨木的顺纹抗剪强度分别为1.05、0.91和0.61 MPa,仅为初始值的9.0%、10.2%和6.4%;木材主要化学组分中纤维素热稳定性最高,半纤维素热稳定性最低,常温时兴安落叶松、花旗松和杨木的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374.
灰鹦嘴鱼(Chlorurus sordidus)是一种先雌后雄的性逆转鱼类, 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丰度, 具有产卵集聚特性, 易被过度捕捞。为了深入了解灰鹦嘴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本研究团队于 2020 年 7 月和 2021 年 4 月以潜水捕捞作业的方式从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采集样本, 速冻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与分析, 对灰鹦嘴鱼的体长及体重特征、性比、性逆转体长、成熟系数、卵径特征和繁殖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 旨在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一珊瑚礁特色鱼类。研究结果表明, 灰鹦嘴鱼雄性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雌性, 永乐环礁和美济礁样本的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W=9.67×10–5×L2.809W=7.27×10?5 ×L2.877。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雌雄性比差异显著, 分别为 1.33∶1 和 6.33∶1; 永乐环礁 50%性逆转体长较美济礁为小, 分别为 151.60 mm 和 174.37 mm; 两地雌性性腺 III 和 IV 期的成熟系数差异不显著, 永乐环礁分别为 1.74±1.07 和 2.87±0.56, 美济礁分别为 1.86±1.12 和 2.77±1.12; 卵径频率分布均为连续分布型, 证实灰鹦嘴鱼为典型的分批繁殖鱼类; 美济礁的繁殖力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对繁殖力均显著大于永乐环礁(P<0.05), 美济礁的繁殖力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82941±42544) eggs、(545.59± 274.24) eggs/mm 和(693.52±332.85) eggs/g, 永乐环礁分别为 53540±45449) eggs、328.20±212.69) eggs/mm 和 442.80±167.44) eggs/g; 美济礁的繁殖力与体长及体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 而永乐环礁却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研究结果表明, 捕捞压力使灰鹦嘴鱼的基础生物学特征产生明显的可塑性变化, 特别是性比和繁殖力, 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鱼类可塑性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同时也为岛礁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75.
在介绍当前动物疫苗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动物免疫副反应表现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三方面因素。建议做好疫苗筛选和贮运,制定合理免疫程序,严格规范免疫操作和抗体监测规程,加强动物饲养环境管理,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使疫苗免疫取得最佳效果,从而实现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6.
雄穗大小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合成的养分分配,进而影响雌穗发育以及由此决定的穗行数、行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本研究用优良自交系郑58和B73构建的F2:3家系诱导单倍体,通过48K液相杂交探针捕获技术获得基因型,结合多环境单倍体表型数据,对雄穗相关性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CIM)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采用(ridge regression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RRBLUP)模型探索全基因组选择中训练群体大小及SNP标记数目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雄穗主轴长、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和总分枝数遗传力分别为0.82、0.88、0.84和0.88。雄穗主轴长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bin1.03和bin4.09,表型贡献率为6.02%和11.10%。一级分枝数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bin1.05和bin4.05,表型贡献率为9.17%和11.75%。二级分枝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bi...  相似文献   
377.
378.
为探究遮光处理对盆景灵芝生长发育和不同生长时期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盆景灵芝3号’为研究菌株,采用不同密度遮阳网来控制光照强度,设置0%(自然光照,T0)、50%(T1)、70%(T2)和90%遮阳率(T3)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遮光处理下盆景灵芝的农艺性状和不同生长期内多糖、三萜、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T2处理灵芝出原基时间提前,原基个数增加;且成熟期灵芝菌盖为金黄色,颜色鲜亮有光泽、整齐度好,优于其他处理;同时多糖含量最高。T0处理灵芝菌盖的直径、厚度和菌柄长度及产量均表现较差;且在灵芝生长的4个时期中多糖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随着遮阳率的增加,灵芝木质素酶活性逐渐增大,漆酶在原基期时活性最低,锰过氧化物酶在原基期活性最高。T2处理灵芝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光照强度不仅影响灵芝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灵芝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变化,自然光照对灵芝有较强的胁迫作用,易激发灵芝体内产生活性氧,使得抗氧化酶活性急剧升高,间接降低了木质素酶的催化活性,因此,70%遮阳率更有利于盆景灵芝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