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41.
福建山药资源形态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系统聚类法对15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构建遗传距离树状图,发现当绝对值距离在13~26时,34份山药资源根据地上部长势的强弱划分成2个大类;当绝对值距离在9~13时,生长势较弱的一类又可分为2个亚类,一类为有分枝具黄褐皮色的长状山药,另一类为棒状山药及参薯;绝对距离在8左右时,又可将棒状山药和参薯分开.综合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42.
提取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基因组DNA,PCR扩增teiR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ET28a中,经酶切验证后获得teiR基因表达载体pET28a-teiR.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添加终浓度为1 mmol.L-1的IPTG进行诱导,提取细菌总蛋白进行蛋白的SDS-PAGE电泳.并根据融合蛋白特性,利用Ni-NTA Spin Column对TeiR融合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经分离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出单一条带.进一步以获得的TeiR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兔抗TeiR多克隆抗体,经ELISA测定该抗体的效价为1∶10000,该抗体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天然TeiR蛋白反应良好,说明该抗体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43.
不同生长时期对马蓝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采用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马蓝茎、叶中的3种中药效成分(靛玉红、靛蓝、色胺酮)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蓝中的药效成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在11月份都达到最大值,是提取靛玉红和靛蓝的最佳时期;而适宜于色胺酮提取的最佳时期在10月份。因此,可以根据马蓝提取物质的不同选择其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44.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花色素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将观赏向日葵DFR底物结合区敲除,并将该区域中134位保守氨基酸天冬酰胺定点突变为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最后获得已敲除底物结合区的基因KODFR以及定点突变的基因N134D和N134L,并成功构建KODFR、N134D和N134L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KODFR、pCAM-N134D和pCAM-N134L.  相似文献   
45.
观赏向日葵花青素苷合成途径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已发布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观赏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舌状花中克隆到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PAL、CHS、CHI、F3'H、DFR和ANS等6个结构基因的保守序列。序列分析表明6个结构基因与其它植物来源的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5%~97%、83%~99%、64%~80%、80%~82%、64%~85%和87%~8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个结构基因的系统进化基本上符合植物分类学分类。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除CHS基因在管状花中未表达外,6个基因在舌状花、管状花、花蕾、叶片、茎皮中均有表达;大部分基因在花开放初期和盛期的表达较高,而花完全开放后,所有基因的表达量降低;观赏向日葵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紫红色花瓣中高于红褐色,深色花瓣高于混杂色花瓣。  相似文献   
46.
提取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活化因子(activator)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Ktac1(含强启动子tac)中,构建含全长activator基因(564bp)的重组质粒pKtac1-act1和含部分activator基因(409bp)的pKtac1-act2.测序结果发现重组质粒pKtac1-act2的tac启动子-10保守区由TATAAT突变为TATGTT.将pKtac1-act1和pKtac1-act2分别进行酶切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Ktac1-act3(含启动子-10保守区为TATAAT,409 bp的部分activator基因)和pKtac1-act4(含启动子-10保守区为TATGTT,564 bp的全长activator基因).将4个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入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HB101中,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细菌总蛋白质中的activator表达量;将pAX1(含3α-hsd/CR基因)分别和4个重组质粒一起转化入宿主菌E.coliHB101中,测定细菌总蛋白质中的3α-hsd/CR和activator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启动子-10保守区为TATAAT的质粒比-10保守区为TATGTT的质粒有更高的转录活性;过量的actvitor表达可能影响质粒pKtac1-act3表达的稳定性;启动子-10区保守序列的下降突变(pKtac1-act2,TATAAT→TATGTT)及tac启动子的丢失(pKtac1-act3,继代培养4次)揭示了宿主菌E. coli HB101的自身防护机制.  相似文献   
47.
张梅  潘大仁  周以飞  朱秋强  王少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11-5213,551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技术对锦锈杜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水(含浓度0.1%甲酸),流动相B相为无水甲醇;梯度洗脱程序:0~24 min,31%~42%B;24~30 min,42%~50%B;30~35 min,50%~60%B;35~40 min,60%B;进样量20μl;流速为0.7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6 nm。质谱条件为:电离源: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扫描;干燥气温度:350℃;干燥气体积流量(N2):10 L/min;雾化气压力275.8 KPa;毛细管电压:3.5 KV,毛细管出口电压100 V;质量扫描范围:m/z 200~700。使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与文献数据和部分标准品对照,推断出锦锈杜鹃叶中含有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广寄生苷、槲皮苷、槲皮素。[结论]液质联用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有效的特点,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定性测定方法。其对锦锈杜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为今后锦锈杜鹃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化学显色反应表明,观赏向日葵花瓣色素中主要是以类黄酮为母核的一类物质,以黄酮、黄酮醇、二氧黄酮醇为主,其中Joker和Ring of Fire品种中还可能含有花色素苷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观赏向日葵4个品种的花瓣色素中均可能含有二氢黄酮醇类物质,而红色系列的Joker和Ring of Fire品种在530 nm附近...  相似文献   
49.
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湖南黑豆(HH)为试材,通过RT-PCR,从cDNA中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测序鉴定出2个含有通读阅读框的DNA片段:FNBSl、FNBS3。FNBS1大小为534bp,编码178个氨基酸;FNBS3大小为513bp,编码169个氨基酸。BLASTP分析表明,2个片段均具有NB-ARC结构域(与植物抗病有关),并且包含p-loop、Kinase-2、HD等结构域。基因FNBSl与大豆基因RPMl-lik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基因FNBS3与大豆基因N-like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推测FNBS1、FNBS3可能是黑豆NBS-LRR类抗病基因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中药材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提取及检测体系。〔方法〕采用石油醚超声处理,辅助旋转蒸发提取23-乙酰泽泻醇B,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Waters C18柱(4.6 mm×250 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8 nm。〔结果〕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在25~500μg/mL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3.1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微量建泽泻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