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223篇
农作物   3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对 N离子束诱变处理的烤烟 NC89和 K32 6后代 (已经过两代筛选 )变异材料 M1 和 M2 进行了性状鉴定。结果表明 ,M1 和 M2 在主要植物学及农艺性状上发生了较多的优良稳定变异 ,M1 株型优化 ,M2 产量提高 ,M1 、M2 烟碱含量、钾氯比均优于对照 ,而抗病性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区烤烟中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探索不同生态环境与烤烟中质体色素及其相关降解产物的关系,以及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与烟草香型、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系,以我国不同生态条件的烤烟产区烟叶为材料,对烤烟样品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相关降解产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贵州、重庆等产区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普遍高于东北和福建等烤烟产区;不同烤烟产区之间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并且云南烤烟独特香气风格的形成与其烟叶中各种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的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原始细胞均来源于原表皮,都经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顶细胞,两者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相同,在以后的发育中,由于柄细胞和分泌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分别形成长柄单细胞腺头腺毛、长柄多细胞腺头腺毛和短柄多细胞腺头腺毛.  相似文献   
14.
不同打顶时期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表明: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烤烟上部叶长宽比降低,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逐渐下降,有利于物理特性的形成;上部叶烟碱、石油醚提物和灰分含量下降,而总糖、还原糖、钾素、淀粉、多酚含量逐渐升高;打顶早晚对总氮影响不明显。总体上以中心花开放期烟叶理化性状最好,适当再推迟打顶也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湖南烤烟焦油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华  邓小华  周冀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1-11122
[目的]发展低焦油卷烟,开展原料烟叶的低焦油研究。[方法]采集湖南主产烟区B2F、C3F、X2F 3个等级烟叶样本757份,测定单料烟的焦油释放量,分析比较湖南烤烟烟叶焦油量在等级间、品种间、年度间、地区间、生态区域间差异。[结果]湖南烤烟B2F、C3F、X2F3个等级的单料烟,不同等级的焦油释放量为:B2F>C3F>X2F,等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栽品种云烟85的烟叶每支烟的焦油量较高,与云烟87和K326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云烟87和K326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度间的焦油释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每支烟的焦油量有逐年减少趋势;不同地区间的焦油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态区的焦油释放量是湘西北烟区>湘南烟区>湘中烟区,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对卷烟企业选择使用原料和产区调整栽培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烤烟类胡萝卜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烤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备量的方法,探索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类胡萝卜素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90%丙酮提取和0.1%二丁基羟基甲苯抗氧化剂保护,用乙酸乙酯和90%含水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测定烤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0.9998)和重复性(相对平均偏差小于2.21%),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4.25%,并可有效防止类胡萝卜素氧化,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7.
12种不同基因型烤烟种苗特性及其烟碱动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种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进行种苗特性和烟碱动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烤烟种子的外观属性如千粒重、十粒长宽比,和萌发特性如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生长特性如均株真叶数、叶面积、鲜重、干重,都各有其可测定的相对具体的量,并且由于遗传性原因品种间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外观属性、萌发特性、生长特性相互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试验还发现,烟种子和5叶期烟叶不含烟碱,但萌发幼根含有烟碱。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部烟叶可用性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就我国当前烟叶生产中存在的上部烟叶可用性较低和烟碱含量过高这一问题 ,汇集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烟草生理生化的基础理论入手 ,系统分析了影响上部烟叶可用性的环境因素、营养施肥、栽培采收、调制等生产中可用的调控技术和理论 ,综述了我国在解决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控制烟碱含量过高的研究进展、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技术路线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大烟区"(南、北烟区)和"五大烟区"(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黄淮烟区、北方烟区)2个层面,对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呈现"北烟南移"格局,尤其是向西南地区迁移的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区位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进行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并利用Eviews软件对影响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变迁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的变迁受到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黄淮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人均耕地、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对于西南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状况。  相似文献   
20.
N P K Mg平衡施用对烤烟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同等施氮水平下,不同用量的P、K、Mg相互作用对烤烟产量及叶内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表明,平衡施肥是目前烟叶生产中关键技术之一。同时还证实在长期或前茬施用较多磷肥的烟田中,应适当降低磷肥的施用比例,并在施用N、P、K的基础上适量配施中量元素,这对改善烟叶的经济性状及协调叶内化学成分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