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3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91.
黏土矿物结构Fe(Ⅲ)是土壤铁元素主要赋存形态之一,稻田淹水环境下矿物结构Fe(Ⅲ)易发生还原反应,改变矿物晶体微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为研究这种变化对矿物固持Cd(Ⅱ)特性的影响,以合成含铁黏土矿物绿脱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还原,探讨了厌氧条件下绿脱石结构态Fe(Ⅲ)还原对Cd(Ⅱ)吸附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合成绿脱石中总铁含量为31.3%,结构态Fe(Ⅱ)和Fe(Ⅲ)的含量占总铁的98.6%。还原处理后,矿物结构中Fe(Ⅱ)含量由还原前的3.9%显著提高至67.4%。XRD、SEM、BET和XPS分析表明,还原后绿脱石矿物层间距增大,分散程度更高,比表面积由151.6 m2·g-1增加至184.0 m2·g-1,矿物表面的羟基基团数量增加。结构Fe(Ⅲ)还原降低了矿物对Cd(Ⅱ)的吸附和固持性能,Langmuir模型拟合还原后矿物对Cd(Ⅱ)的最大吸附量为23.5 mg·g-1,明显低于还原前矿物对Cd(Ⅱ)的吸附量(33.4 mg·g-1)。还原前后矿物对Cd(Ⅱ)的吸附性能均随着离子强度增大而降低,但还原矿物吸附Cd(Ⅱ)的降幅明显低于未还原矿物。黏土矿物结构Fe(Ⅲ)还原后吸附Cd(Ⅱ)的性能降低主要是由于还原过程中结构Fe(Ⅱ)迁移进入层间,抑制了吸附过程中Cd(Ⅱ)进入矿物层间。研究表明,厌氧环境中黏土矿物结构Fe(Ⅲ)显著降低了矿物对Cd(Ⅱ)的固持特性。  相似文献   
92.
柑橘是湖南省主要经济作物,栽培种类较多,其中甜橙类在近年来发展较快。本研究针对目前柑橘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采用定点采样分析的方法对湖南甜橙主产区部分柑橘园的土壤、叶片和果实的矿质元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柑橘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湖南甜橙主产区的洪江、麻阳、永兴、宜章4个县市共计39个果园进行土壤、叶片以及果实样品进行了矿质元素的测定,同时还分析了土壤有机质、pH和养分状况,然后与柑橘营养诊断标准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主产区甜橙园土壤和树体的养分丰缺情况。湖南省甜橙主产区柑橘园土壤pH偏低,84.6%的果园土壤pH低于4.8;大部分果园有机质含量处于2%-3%,仅两个果园有机质含量低于2%;调查的39个橘园土壤N、P、K缺乏比例分别为碱解氮100%、41.1%、15.4%,中量元素Ca、Mg缺乏比例分别为64.1%、69.2%,微量元素Zn、B缺乏比例为5.1%、82.1%,Fe、Mn、Cu、Mo过量比例分别为89.7%、3.8%、76.9%、23.1%;叶片养分缺乏比例分别为氮:100%,钾:2.6%,钙:84.5%,镁:89.7%,锌:53.8%,硼:64.1%,磷和钼不缺乏,铁、铜、锰多数超量,少数缺乏。针对湖南甜橙主产区的土壤偏酸性的现状,需要加强施用碱性肥料和中量元素肥料,如钙镁磷肥等,也可以采用撒石灰石来调节pH;根据土壤养分现状;针对铁、铜、锰微量元素过量的情况,要减少含铁、铜、锰元素肥料的施用,部分果园需要适当补充锌和硼肥。  相似文献   
93.
湖南省柑橘园土壤 pH和主要养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探究湖南省柑橘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湖南省84个柑橘主产区的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其p H、有机质和矿质养分,运用分组回归方法分析了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间相关性,研究了果园土壤养分的缺素问题。结果表明,湖南省柑橘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适宜,三分之一果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缺乏比例分别为43.75%和56.25%,其中69.88%、87.50%、65.63%和64.06%样品的土壤有效硫、铁、锰和铜过量,76.56%样品的土壤有效锌含量适宜,而85.94%样品的有效硼含量缺乏。土壤p H值与有效态养分含量关系复杂,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柑橘园土壤p H值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壤p H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曲线回归方程求解出柑橘园土壤p H值在5.6~6.3时,土壤中矿质养分含量较高。调节土壤p H值,控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补施钙、镁和硼肥是今后果园土壤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湘中紫色丘陵区侵蚀性土体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湘中具有代表性的紫色丘陵区--衡南县工联村作为研究区,研究不同覆被下和不同侵蚀坡地的紫色剖面分层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以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为主;有机质、氮含量低;磷、钾相对要高;侵蚀性土体土壤养分性状与土体所处坡度、坡位、覆盖植被类型有关;坡顶、坡中土壤由于冲刷剥离、搬运扩散作用强烈,理化性质恶化,而坡底掩埋沉积占主导作用,仍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层土壤比较,其养分含量变化总体趋势:灌木>乔木>杂草>旱地.  相似文献   
9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根异唇花[Anisochilus carnos us(Linn.) Wall.]茎、叶和根中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首次从该植物茎和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根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油总量的98.7%和91.24%,根中所含21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两种挥发油鉴定出的化合物主要由烯、醇、酯、酮和酚类物质组成,其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合物均为α-香附酮(44.48%和36.85%)、香芹酚(18.47%和27.82%)、桔利酮(6.69%和6.31%).  相似文献   
96.
采用耗竭法,研究了婆婆纳、离子草与小花糖芥三种麦田常见杂草吸收NO3-、H2PO4-、K+的动力学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吸收NO3-、H2PO4-、K+时,婆婆纳的Vm ax值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杂草;在吸收H2PO4-时,离子草的Km值要显著低于其它两种杂草;而在吸收K+时,却是小花糖芥的Km值最低。从而说明:三种杂草中,婆婆纳最能适应高N、P、K养分条件,离子草最能适应低P养分条件,而小花糖芥则最能适应低K养分条件。  相似文献   
97.
不同农业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土壤磷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农业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移耕农业,施化学N肥和NK施肥制下,农田系统磷素亏缺量大,7年间达140mg/hm^2以上,土壤有效磷降低;(2)有机农业和施化学P肥施肥制可促进农田系统磷素平衡,改善土壤供磷状况,提高稻株含磷量和磷累积量;  相似文献   
98.
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磷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采样结合室内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中长期施与不施磷肥、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和在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配施磷肥等几种施肥模式对土壤Olsen-P含量、水稻不同生育期茎叶和子实磷含量、以及各生育期累积吸收和利用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土壤速效磷(Olsen-P)降低到小于5.mg/kg;施磷肥或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模式,土壤Olsen-P维持在5~10mg/kg之间的中等水平;在保持系统内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配施磷肥,土壤Olsen-P迅速提高,超过10.mg/kg。稻田系统内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可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增加水稻各生育期茎叶和子实的磷含量,提高各生育期水稻累积吸收磷量和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
北疆芳草湖垦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有效积温和光照条件较好,是我国优质陆地棉生产的重要商品棉基地,种植陆地棉面积超过2万多hm^2。近几年来棉田出现中后期早衰的情况较为普遍,造成棉株中、上部蕾铃大量脱落,吐絮不畅夹壳,僵瓣、僵尖增多,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0.
湖南几种耕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的固定速度很快,尤其在反应的前8~12h内速度更快,12h后速度逐渐变慢,24h以后,土壤对外源铵的固定已基本达到平衡。数学拟合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两种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特性,经统计均达极显著水平,抛物扩散方程也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零级方程较差。由一级动力学方程求得的不同土壤固铵动力学参数:理论最大固铵量(A)、反应速率常数(b)以及反应半时值明显不同。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和耕型石灰岩红壤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分别为212.3mg kg^-1、179.0mg kg^-1、142.9mg kg^-1.13.7mg kg^-1和29.75h、25.96h、27.18h、23.49h;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和红黄泥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分别为86.2mg kg^-1、68.7mg kg^-1,31.8mg kg^-1、19.1mg kg^-1和14.50h、15.10h、15.51h、18.43h。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和耕型石灰岩红壤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3 h^-1、0.0267h^-1、0.0255h^-1、0.0295h^-1;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和红黄泥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478h^-1、0.0459h^-1、0.0447h^-1、0.0376h^-1.除耕型石灰岩红壤以外,旱地土壤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均明显大于水田土壤,而反应速率常数明显小于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