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04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氮肥不同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基追比例对芹菜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mg/kg土时(约相当于337.5 kg/hm2)芹菜产量最高,继续增施氮肥,产量显著降低。施氮量为100 mg/kg土时(约相当于225 kg/hm2),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氮量增加,芹菜品质显著降低。芹菜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的芹菜在不同生育期的硝酸盐积累量均呈明显的“S”曲线。基肥N占100%时,芹菜的生长情况最好,基肥N占50%时,芹菜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追施一次肥处理的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追两次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72.
籽粒苋是一种富钾植物,同时也是一种生物量很大的绿肥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类植物。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籽粒苋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基础、富钾机理、矿质营养特点及在食品、药用、饲料、绿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籽粒苋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3.
为泸州及类似烟区优质烤烟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泸州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夏茬作物(烤烟、玉米)和冬茬作物(冬闲、油菜)下土壤(黄壤、紫色土)各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夏茬玉米的土壤全氮含量较烤烟降低3.08%,土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夏茬玉米较烤烟分别提高4.52%、19.61%、25.04%、20.19%、22.58%和13.69%;冬闲土壤全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低于冬茬油菜,分别降低10.17%、12.15%和 13.51%,冬闲土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高于冬茬油菜,分别提高2.86%、51.82%、212.08%、100.28%;冬闲黄壤碱解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提高10.09%、75.52%、307.15%和135.70%,全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下降12.58%、6.98%和2.57%,冬闲紫色土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提高29.86%、140.66%和68.46%,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较冬茬油菜分别下降7.00%、4.95%、17.63%和24.09%;夏茬玉米黄壤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较烤烟分别降低13.39%和7.32%,碱解氮、可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夏茬玉米较烤烟分别提高5.02%、13.28%、36.48%、15.79%和25.50%,夏茬玉米紫色土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总氮和碱解氮含量较烤烟分别提高73.71%、31.21%和7.60%。  相似文献   
74.
水稻子实对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累积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重金属(Cd、Cr、Pb、Cu、Zn)全量、各形态含量及相应点位种植的水稻子实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空间插值及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研究了土壤Cd、Cr、Pb、Cu、Zn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各形态重金属含量统计特征,以及水稻子实对重金属各形态的累积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土重金属污染较轻,除Cd外,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含量均较低,Cd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Cr、Cu、Zn、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水稻子实对5种重金属的累积效应顺序为:Cd>Zn>Cu>Pb>Cr。与水稻重金属累积关系密切的重金属活性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主要有:Cd的碳酸盐结合态、Cr的可交换态、Pb的有机物结合态和Cu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Zn各活性形态对水稻子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活性形态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活性态Cd主要受有机质、pH和容重的影响;活性态Cr与pH、有机质、CEC和容重密切相关;活性态Pb与有机质、容重、中细粉粒、砂粒等均有密切的关系;Cu的活性主要受粘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Zn的有效性主要受pH、有机质、砂粒、容重的影响。总的看来,对土壤Cd、Cr、Pb、Cu、Zn各活性形态含量影响效应较强的是有机质、pH、容重,而与土壤吸附性能密切相关的颗粒组成、CEC的影响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75.
雅安山地面积占94%,地势高低悬殊大,河流深切,水流湍急,大地构造位置跨西部地槽,东部地台。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岩石出露齐全。地学背景对自然景观影响明显,如地质构造影响生物、水系、泉水等景观的出现。流水的作用,在新构造运动和岩性影响下,形成美妙的峡谷;不同岩石形成不同特色的地貌景观,明显反映出岩石性质。  相似文献   
76.
采用微区培养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空心莲子草、臭牡丹、蒿、籽粒苋4种野生植物汁液及汁液与复合微生物、复合微量元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汁液混合,并添加复合微生物的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出苗率,植株干重和根冠比,增加根系活力.小区试验表明,多种汁液复合,同时加入微量元素和烯效唑获得的汁液生物肥效果最明显,其产量比对照增加16.51%,同时可以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区域土壤磁化率变化特征有助于掌握土壤环境变化规律和土壤演化特点,为区域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74个土壤剖面的675个采样数据,分析成都平原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和母质条件下土壤剖面磁化率的差异,采用时空替代法探究农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农田土壤剖面磁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磁化率随土...  相似文献   
78.
以水稻亲本蜀恢498、Ⅱ–32A和杂交稻Ⅱ优498为试材,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镉胁迫时间(7、14 d)和不同质量浓度(0、0.5、1.0、3.0 mg/L,0为CK)Cd Cl2处理下的水稻根系生长情况以及根系有机酸和氨基酸的分泌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镉胁迫7 d和14 d时,各质量浓度的Cd Cl2处理下3个水稻品种(系)的根系干重减轻,根系总数变少,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变小,根系总长变短,且对根系总数、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等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当镉胁迫7 d和14 d时,蜀恢498、Ⅱ–32A和Ⅱ优498分泌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均随Cd Cl2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都在Cd Cl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达最大,胁迫7 d时,3个品种(系)的有机酸含量分别为3.44、3.31和3.43 mg/g,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1.07、42.03和40.53μg/g,胁迫14 d时,3个品种的有机酸含量分别为3.40、3.38和3.33 mg/g,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4.95、35.95和35.28μg/g,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分泌的有机酸组分中以草酸含量较高,其次是苹果酸;分泌的氨基酸组分中甘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丝氨酸和苏氨酸;品种(系)间比较,在镉胁迫7 d和14 d,Cd Cl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3个品种(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浓度(1.0 mg/L)和高浓度(3.0 mg/L)镉胁迫下Ⅱ优498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亲本蜀恢498和II–32A。  相似文献   
79.
项目质量管理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项目质量管理的特征,探讨了项目质量管理在组织、方法、信息管理、动态管理和企业文化配套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为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活动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80.
重金属镉对植物的毒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镉(Cd)时植物毒害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植物生长、光合作用、酶活性等方面分析了镉的毒害机理,以及从镉的吸收与转运等方面探讨了植物的基因型差异,并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