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70篇
综合类   7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半旱地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了补灌、覆草和垄沟等栽培模式及0,120,240 kg/hm2施氮水平,对冬小麦连续2年(2004和2005年)不同生长期各部位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在补灌模式下,2004和2005年成熟期冬小麦叶片和茎秆的氮素累积量较其他模式低,氮素分配率也较低,而籽粒的氮素分配率较高;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各生长时期冬小麦叶片、茎秆、颖壳和穗轴以及籽粒的氮素累积量,当氮肥施用量由120增加到240 kg/hm2时,除籽粒外,成熟期冬小麦叶片、茎秆、颖壳和穗轴的氮素残留量均随之明显增加。与不同栽培模式相比,施用氮肥对冬小麦不同器官中氮素分配的影响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呈降低趋势。在不同栽培模式中,连续2年补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生理效率均较高,而其他栽培模式下这3个指标年际间的变化较大。【结论】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各生长时期不同器官的氮素累积量,但对氮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与施用氮肥相比,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氮素的累积、分布无明显影响;冬季补灌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氮素效率。  相似文献   
22.
麦秸秆醋液的成分分析及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麦秸秆醋液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麦秸秆醋液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秆醋液是一种含有70种组分的液态混合物,主要含有酚类(28.68%)、有机酸类(22.16%)、酮类(21.22%)、醇类(4.00%)和醛类(1.44%)等物质.抑菌试验发现,麦秸秆醋液对2种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0.2和9.2mm,两阴性对照样片均无抑菌环,表明麦秸秆醋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3.
覆盖措施对夏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地表覆膜和覆草对夏玉米生长、物质分配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大(但玉米生育初期降雨量相对小)的年份,采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措施能提高夏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累积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氮携出量比常规对照增加,但叶片氮素残留量较大,覆盖措施对夏玉米干物质的分配和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分别测定了泾惠灌区0~20 cm、20~50 cm土层36个作物种植点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18个作物种植点的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泾惠灌区0~20 cm、20~50 cm土层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为10.62±0.36,6.03±0.06;0.90±0.02,0.60±0.03和1.74±0.10,1.58±1.45 g/kg.全磷含量较高,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低.速效养分的供应状况为K>P>N,约80%的土壤出现潜在性缺钾,83%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或缺乏,88%的土壤速效氮较低或缺乏.对应该研究,应用聚类分析得出了高、中、低土壤肥力类型,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2,≥1.0,≥2.0 g/kg和≥150 μg/g;10~12,0.8~1.0,1.5~2.0 g/kg和120~150 μg/g;≤10,≤0.8,≤1.5 g/kg和≤120 μg/g.  相似文献   
25.
激生Ⅰ号免疫中国美利奴羊的增重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440头中国美利奴绵羊 ,均分 2组 ,一组用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激生Ⅰ号免疫 ,另一组为对照。从 2组各挑选 32头作为小群观察组 ,每月称重 1次 ,共维持 3个月。结果 ,试验组最后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加 4 7kg,提高 10 6% (P <0 0 0 1) ;3个月内 ,日增重提高了 2 3 5 % (P <0 0 0 1)。表明激生Ⅰ号能显著提高绵羊的生长速度 ,促进家畜生长。  相似文献   
26.
在强风作用下新移栽的树木可能发生歪斜、倒伏等破坏,造成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因此,树木的抗风性以及提高树木抗风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云杉为例,对设立支撑架前、后的云杉分别进行三维简化建模,树高8 m,冠幅4 m,主干基部直径0.3 m,并赋予模型对应的力学性能,再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支撑时,云杉树梢位移、枝干所受剪切应力和树底弯矩均随着风速的增强而增大。在20 m·s-1风速下,云杉横纹方向剪切应力最大值为2.6 MPa,大于云杉横纹抗剪强度的85%,云杉可能发生剪切破坏,通过后处理发现破坏危险点位置在1级分枝与主干的交界处,云杉的枝干易被折断。分别在云杉树高的1/8、2/8、3/8处设立支撑架,对比无支撑架时云杉的风致响应,云杉的树梢位移、枝干所受剪切应力和树底弯矩均有所减小,云杉发生横纹剪切破坏的风险降低,发生倒伏的概率大幅下降。当支撑架置于树高2/8处时云杉所受的剪切应力最小,相对无支撑架时减小了50%,云杉枝干被折断的风险大幅下降。然而,处于支撑架上方的云杉部分随风摆动的振频较无支撑时有所增大,云杉的稳定性下降,长时间的高频振动亦会增大枝干折断...  相似文献   
27.
研究日光温室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综合评价优化水肥和常规水肥管理的调控效应。田间试验设置4个水氮处理,包括不施氮+常规灌溉(N_0+FI)、常规施氮+常规灌溉(FT+FI)、优化施氮+常规灌溉(OPT+FI)、优化施氮+优化灌溉(OPT+OI)。测定不同处理下秋冬茬番茄-春茬小型西瓜的产量、品质以及根、茎、叶、果实氮素吸收量。结果表明:优化水氮处理(OPT+OI)番茄产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与农户常规水氮处理(FT+FI)无显著差异,但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66.3%(P0.05);灌溉量相同时,减氮40%处理(OPT+FI)的小型西瓜产量相比常规施氮处理(FT+FI)提高了13.1%;OPT+OI处理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较对照处理(N_0+FI)均显著提高。不同水肥处理下,两季作物氮在各器官的累积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根。随着番茄的生长,果实和茎的氮素携出量占总携出量的比例分别由62.4%和5.9%增加至67.1%和6.3%,而根和叶中氮素携出量降低,OPT+OI处理果实氮素携出所占比例增量最大,促进了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果实中转运。在当前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适当优化施氮量和灌溉量既可以保证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同时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8.
研究吸附条件对活性炭吸附硝基苯酚同分异构体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中性条件下,活性炭对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最高吸附量分别为676.03、475.17和449.56 mg/g。邻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与另两种异构体存在较大差异。升高温度利于活性炭对邻硝基苯酚的吸附。酸性条件下,吸附量高低顺序为邻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pH值增大利于活性炭对间硝基苯酚的吸附。硝基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29.
许多研究表明,森林受害通常与养分的失调有关。本文提供了在德国和北美洲进行的肥料试验结果及对退化森林养分状况的研究概况。目的是获得使具有养分失调特征的退化森林重新恢复生机的可能性。最后说明了退化针叶树叶片结构的组织变化。1 西德诊断施肥试验结果自80年代初,在德国布置了诊断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地施用速效性水溶性肥料,可减轻或完全消除由 Mg、K 元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