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70篇
综合类   7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土壤水分状况和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含水量及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225 kg/hm2、K2O 225 kg/hm2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达50.3 kg/m3;在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的水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节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比常规灌溉明显提高;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315 kg/hm2、K2O 450 kg/hm2条件下,收获时土壤贮水量最小,比同期常规水肥处理低0.88×103m3/hm2,比栽植时减少0.52×103m3/hm2。张力计读数的变化趋势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张力计能够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结论】采用节水节肥的措施虽然未能显著增加番茄的产量,但能提高番茄的水分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2.
选择代表性的有机农场进行大棚试验,探索新型生物制剂竹醋液和食用蜂蜜混合后对有机栽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醋蜜混合液处理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因不同的喷施浓度而异,低浓度100倍和300倍处理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50倍处理则会抑制黄瓜的生长.醋蜜混合液处理对有机栽培黄瓜上蚜虫的防治效果也因不同的喷施浓度而异,300倍稀释液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3.
杉木炭化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杉木炭化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杉木经160、190、220℃炭化后,苯-醇抽提物、木质素、纤维素、综纤维素及1%NaOH提取物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苯-醇抽提物、木质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纤维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综纤维素的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比纤维素的下降要明显;1%NaOH提取物的含量稍微上升。炭化温度较高时,木材内部的营养成分破坏越严重,木材的防腐性能越好,但强度有所下降;炭化温度较低时,能够更好的保持木材的强度及性能,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木材的炭化温度。  相似文献   
64.
纳米TiO2改性竹炭和竹炭抑菌性能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纳米TiO2分别对颗粒状及粉末状竹炭进行改性得到纳米TiO2改性竹炭,并对纳米TiO2改性竹炭(颗粒、粉末)、4种炭化温度(500、600、700和800℃)的竹炭及纳米TiO2共7种材料,在无光照条件下对2种霉菌(黑曲霉菌、绿色木霉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改性竹炭(颗粒、粉末)抑菌效果最好,其防治效力(E)分别为90%和100%;4种炭化温度竹炭的E分别为25%、25%、25%和0,纳米TiO2材料没有抑菌能力,其E为0.试验表明,纳米TiO2改性竹炭比普通竹炭的抑菌效果好,它是一种抑菌能力强的新型竹炭材料.  相似文献   
65.
玉米秸秆炭化产物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最终炭化温度为450 ℃、平均升温速度为150 ℃/h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炭化,研究了炭化产物的成分和性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的灰分和固定碳质量分数分别为13.23%和77.05%,比表面积为158 m2/g,并富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9.24×10-3、4.38×10-3、2.90×10-2 ;玉米秸秆醋液是一种组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有机成分是酸类、酚类、酮类和醛类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1.76%、19.62%、15.87%和14.24%.以玉米秸秆炭为材料,以蛭石、煤渣和鸭粪基质为对照(V(蛭石)∶ V(煤渣)∶ V(鸭粪)=1∶ 1∶ 1),研究了玉米秸秆炭、蛭石、煤渣、鸭粪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长势(尤其是前期)较好的基质配比为V(玉米秸秆炭)∶ V(蛭石)∶ V(煤渣)∶ V(鸭粪)=6∶ 1∶ 1∶ 1,且在定植20 d时,番茄株高、最大叶面积和茎粗指标分别提高了11.11%、57.21%、32.81%.  相似文献   
66.
改性活性炭对木糖液脱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酸法活性炭(PAC)对木糖液进行脱色,研究表明,活性炭对木糖液中的氮类物质、酚类化合物及铁等有良好的去除能力,经活性炭脱色后木糖液颜色变浅,其透光率由28.5%提高到66.4%。活性炭经氨水改性后(PAC-NH3.H2O),其表面化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未改性的PAC试样相比,试样PAC-NH3.H2O的碱性官能团浓度由0.313 5 mmol.g-1增加到0.534 9 mmol.g-1,表面的吸附活性位增多,对木糖液中氮类物质和酚类化合物的吸附量增加。木糖液经PAC-NH3.H2O脱色后,其透光率由28.5%提高到71.4%,与未改性PAC试样相比,透光率提高了5%,其吸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是一种可行的活性炭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67.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锌锰对旱地冬小麦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硫酸锌、硫酸锰,或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千粒重,覆膜N120处理、N240处理小麦分别较其相同氮水平下常规对照提高3.4g和4.3g;提高幅度分别为7.9%和10.4%;但喷施KH2PO4不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锌、锰,具有显著增产效果,较清水对照增产18.4%。  相似文献   
68.
不同番茄品种镁吸收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番茄品种对镁吸收的差异,为缺镁地区番茄镁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北方日光温室主栽的3个番茄品种中杂9号、改良毛粉、金棚朝冠为研究对象,将培育苗分别于15℃和30℃下,在镁浓度为0、0.6、1.2、1.8、2.4、3.0 mmol/L的营养液中吸收 24 h,通过养分吸收动力学方法确定吸收参数来比较不同番茄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将相同的3个番茄品种在不加镁 (0 mmol/L) 和中等镁 (1 mmol/L) 浓度条件下水培45 d,比较镁吸收量、镁流入速率及番茄对镁吸收利用的差异。 【结果】 养分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15℃时番茄对镁的吸收速率高于30℃,两个温度条件下,3个番茄品种对镁的吸收速率均表现为改良毛粉 > 金棚朝冠 > 中杂9号。3个品种最大吸收速率 (I max) 和亲和力系数 (Km) 均有显著差异,Imax和Km值均为改良毛粉 > 金棚朝冠 > 中杂9号。培养45 d的结果表明,在缺镁和中等镁浓度条件下,3个番茄品种镁吸收量、镁流入速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改良毛粉镁吸收量显著低于金棚朝冠和中杂9号,金棚朝冠和中杂9号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结论】 温度影响番茄对镁的吸收,但并未改变品种间的差异。低镁条件下,金棚朝冠和中杂9号对镁具有较大吸收潜力,改良毛粉的吸收潜力显著低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69.
叶面喷施镁肥对缺镁番茄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北方日光温室中栽培番茄缺镁普遍发生和日益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叶面喷施MgSO_4、Mg(NO3)2及不同施用量对秋冬茬缺镁番茄K、Ca、Mg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缺镁的矫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番茄生育进程各处理番茄叶片Mg和K含量呈下降趋势,Ca含量先下降后基本稳定,其中,Mg和Ca以第1穗果膨大期到第2穗果膨大期下降幅度最大,降幅分别为17.8%和39.1%。(2)喷施Mg肥显著提高叶片中Mg的浓度及携出量,喷施含镁0.4%的MgSO_4·7H_2O溶液叶片镁含量及携出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5和1.78倍,而对根、茎和果实中Mg的浓度及携出量无明显影响;从产量上看,喷施含镁0.2%和0.4%MgSO_4·7H_2O及0.2%Mg(NO3)2·6H_2O溶液与不喷施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8.0%、8.9%和5.3%,但差异不显著。(3)土壤交换性K/Mg均大于适宜值,K、Mg养分比例严重失调,而石灰性土壤养分失调后叶面补施Mg肥,Mg从叶片向其他部位的转运有限,必须降低钾肥施用量,使养分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70.
夏季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常见的蓄纳雨水、恢复地力的措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一季小麦收获后,旱地土壤剖面累积的硝态氮量不断增加,休闲期间降雨量高,残留硝态氮的去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15)N标记法研究小麦收获后残留肥料氮在黄土高原旱地(陕西长武)夏季休闲期间的去向,即小麦收获后在微区土壤表层(0~15 cm)施入~(15)N标记的硝态氮肥(30 kg hm~(-2)(以纯氮计),约相当于当地小麦一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肥料氮量),休闲结束后,采集0~20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氮、硝态氮含量及其~(15)N丰度。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即休闲开始)时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在205~268 kg hm-2之间(平均244 kg hm~(-2)),累积量较高。夏季休闲期间降水量为157 mm,属欠水年,但休闲结束后,~(15)N标记肥料氮向下迁移已达80 cm土层,下移深度在45~65cm之间,说明,旱地休闲期间硝态氮的淋溶作用不可忽视。夏季休闲结束后,加入的~(15)N标记肥料氮平均损失率为28%,损失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