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枯萎病是特色蔬菜树仔菜上的毁灭性病害,为研究其病原与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海南省树仔菜发病组织上分离病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验证、多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最终明确树仔菜枯萎病的病原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相应的EC50为0.62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水乳剂和25%代锰·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2.48%和81.04%,可作为防治由木贼镰刀菌引起的树仔菜枯萎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32.
导读:夏秋季为海南蔬菜生产淡季,为了保证淡季蔬菜供应,应采取相应的渡淡技术,有效缓解蔬菜淡季。近年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夏秋季设施叶菜栽培研究与示范推广上取得一定成绩。生产中应选择适宜的生产基地和栽培设施,选用生育期短的速生叶菜品种,并做好整地、施肥、播种工作,加强田间管理,正确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33.
为筛选出适宜在海南及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甘蓝品种,对引进的25个甘蓝品种的生长势、熟性、结球情况、产量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翠农1号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北国锦球、世纪绿甘蓝,但翠农1号的球径没有北国锦球、世纪绿甘蓝大,种植户在选种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34.
以西瓜自根苗("新1号")和7种砧木("海砧1号"、"普通小籽"、"南湘白籽"、"铁木真"、"昌砧力士"、"雪中甲"、"刚健1号",接穗均为"新1号")嫁接苗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海南冬季低温期间西瓜耐寒性。结果表明:除"刚健1号"外其余6种砧木嫁接苗在寒害期间叶绿素、脯氨酸(Pro)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嫁接苗叶绿素和Pro含量高于自根苗,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自根苗;"刚健1号"叶绿素和Pro含量低于自根苗,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自根苗(可溶性蛋白质略高)。就病情指数而言,"刚健1号"受害情况最重,自根苗受害稍轻,其余砧木嫁接苗寒害症状均较轻。  相似文献   
35.
介绍小型无籽西瓜蜜童在海南栽培过程中种子催芽、实生苗与嫁接苗苗期的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36.
介绍小型无籽西瓜蜜童在海南栽培过程中种子催芽、实生苗与嫁接苗苗期的不同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37.
针对家禽在悬挂输送过程中的在线称量需求,提出一种家禽在线称量方法。通过对家禽宰杀用悬挂链输送机牵引链的受力分析,建立牵引张力的力学模型,采用不同称量高度的方法,估算出链条牵引张力,再根据牵引张力计算出被称量物体的质量。仿真结果显示,通过仿真估算张力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称量物体质量,偏差在15.7 g以内。如果根据测量得到的牵引张力计算得出被称量物体质量,最大误差为125.03 g。表明采用根据牵引张力得到被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实际可行,在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后能够实现家禽的在线称量。  相似文献   
38.
周曼  蔡兴来 《中国蔬菜》2010,1(5):50-51
海南省西瓜年种植面积达2.33万hm2以上,其中露地面积约1.93万hm2,大棚面积约0.4万hm2左右,年总产量约75万t,年总产值近20亿元人民币,是海南省大宗外销蔬菜作物之一。大棚栽培西瓜是海南省西瓜生产的发展趋势,但近几年全省大棚西瓜面  相似文献   
39.
采用半连续试验研究了鸡粪中温干式沼气发酵启动阶段,温度从35℃骤降至15、20、25℃和30℃并再次恢复至35℃过程中,温度变化对产气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干式沼气发酵的启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启动阶段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变温期间,15、20、25、30℃和35℃最大容积沼气产率分别为0.017、0.126、0.357、0.442 L·L~(-1)·d~(-1)和0.493 L·L~(-1)·d~(-1);最大原料甲烷产率分别为0.011、0.074、0.211、0.261 L CH4·g~(-1)VS和0.294 L CH4·g~(-1)VS。对比35℃恒温发酵产气性能,温度骤降至15℃和20℃条件下运行的产气能力明显小于温度骤降至25℃和30℃条件运行的产气能力。温度变化幅度越大,产气性能受影响越大,沼气发酵微生物对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足够的时间范围内可以顺利恢复。在变温发酵启动过程中,相比脱氢酶,辅酶F_(420)浓度变化和甲烷产率之间具有更好的线性相关性。研究表明:鸡粪35℃中温干式沼气发酵可以顺利启动,但温度变化导致厌氧干发酵启动时间延长。辅酶F_(420)可以作为反映干式沼气发酵启动阶段污泥活性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利用纳米磁性材料表征地表溅蚀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倩  林金石  黄炎和  蒋芳市  周曼  林蕾  朱璨 《土壤学报》2017,54(5):1303-1312
磁性示踪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的磁性示踪方法不能满足次降雨后的溅蚀特征研究。因此,在无磁性的石英砂上施用不同浓度(1.5%、2.5%、3.5%)和不同粒径(20 nm、200 nm)的纳米磁性材料,而后进行人工模拟溅蚀试验,利用磁化率仪和3D手持微地形扫描仪研究地表磁性变化与溅蚀后地表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用纳米磁性材料表征溅蚀特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 nm磁性材料提高石英砂磁性背景值的幅度远高于200 nm磁性材料且不同浓度的磁性差异极显著,两种纳米磁性材料均呈现出布设浓度越大,示踪时间越长的特点;溅蚀后表层磁化率随溅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二者呈现出相关性较高的χ_1=aln(t)+b对数函数关系;20 nm磁性材料在3.5%浓度下可有效定量表征出石英砂溅蚀量的变化(p0.01),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χ_2=a Mb幂函数表示;20 nm磁性材料在溅蚀3 min内的磁化率变化与微地形高差变化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说明20 nm磁性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表征出溅蚀地表的侵蚀程度,可表征出的侵蚀厚度在-5~10 mm内。该研究证明20 nm磁性材料表征溅蚀地表特征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可为磁性示踪法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