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0篇
  43篇
综合类   26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在10 m/s试验风速下,运用风蚀仪、降尘缸等风蚀测量仪器,对裸露、10%砾石覆盖、20%砾石覆盖3种地表状态的风力侵蚀进行了人工模拟试验,对比分析水土保持措施防风蚀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累积输沙量、输沙率还是沉积量,3种地表状态均为裸露地表>10%砾石覆盖>20%砾石覆盖,尤其是20%砾石覆盖状态下远远小于裸地。因此,砾石覆盖对防止风力侵蚀的效果是明显的,并且覆盖度越大,防风蚀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2.
不同施用方式下污泥堆肥对土壤性质和草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污泥处理难题,探讨污泥堆肥及其不同施入方式对绿地土壤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污泥堆肥绿地土壤改良试验。试验设混合(H)、覆盖(F)、混合+覆盖(HF)3种施入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施入方式均能显著降低绿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HF和H的改良效果最好;不同施入方式还均能显著促进草坪生长和分蘖,其中HF,F,H处理的分蘖密度分别比对照高45%,37%,32%;F处理的杂草抑制率在96%以上,HF为78%,H处理未能抑制杂草;各施入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和土壤微生物氮含量,改良1年后,F、H和HF的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是对照2.4,3.1,3.4倍,微生物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3.0,2.8倍;与对照相比,HF处理与H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3.
苏淮猪七世代的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苏淮猪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有计划培育的猪新品种,是在大白公猪与新淮母猪杂交二代中选择黑猪组建零世代基础群,经7个世代选育而成。苏淮猪群血统来源相同,分别含有50%大约克和50%新淮猪血统。为了解苏淮猪选育效果,同时为下一阶段的扩繁  相似文献   
94.
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基因工程是20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生物技术,它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作物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及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尽管水稻生育期施氮量有所下降,但亩用纯氮仍在20kg左右,氮肥利用率不到30%.氮肥施用量过高,氮素利用率偏低,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肥料流失,致使面源污染增加.为了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2003年我们运用扬州大学凌启鸿教授研究的精确施肥技术,在惠山区藕塘镇进行了无公害精确施肥技术应用研究.精确施肥示范区面积100亩,辐射面积达2000亩,并在示范区内进行了精确施肥试验,为大面积推广这一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探讨了深耕细作,适度控水,氮肥施肥重心后移等技术措施的重要性,并按农艺流程阐述了各生育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7.
戈壁荒漠区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西走廊地区9个已建成的典型光伏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计算、分析和评级方法,计算戈壁荒漠区光伏发电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首次指明国内戈壁荒漠区光伏发电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范围。结果表明:光伏发电项目各防治分区扰动地表面积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电池板布置区(68.72%)〉道路区(27.17%)〉其他防治区(1.77%)〉管理区(1.18%)〉施工营地区(1.15%);挖方量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电池板布置区(65.09%)〉道路区(30.45%)〉管理区(1.82%)〉施工营地区(1.48%)〉其他防治区(1.15%),光电池板布置区和道路区是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扰动最大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基础开挖、搬运和填筑等土建工程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环节,戈壁荒漠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为0.419。  相似文献   
98.
蚓粪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池  陈旭飞  周波  张聪俐  李静娟  张静  戴军 《土壤》2014,46(1):70-75
通过将不同比例的蚓粪(0,5%,10%和20%)施用于菜园土,研究玉米种植期间蚓粪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土壤中蚓粪比例的增加,土壤溶解性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增强(P0.05),其中20%蚓粪处理上述各指标含量和活性均为最高水平。与对照相比,蚓粪处理土壤的呼吸速率明显较高,特别是5%的蚓粪处理(P0.05)。另外,与对照相比,蚓粪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代谢熵差异不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溶解性碳、碱解氮、速效磷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与对照和5%的蚓粪处理相比,10%和20%蚓粪处理综合生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生物学综合质量较高(P0.05)。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蚓粪,并选择适宜的蚓粪比例培肥土壤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泥石流灾害会对杆塔等建筑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云南蒋家沟某泥石流沟为参考序列,对青海省化隆县境内输电线路工程沿线7条典型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出其灰色关联度均为0.6左右,危险度为中,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价可为输电线路选线与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H-FABP和HSL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H-FABP、HSL基因在83头苏淮猪中的多态性分布。结果表明:H-FABP基因的3个变异位点和HSL基因都存在多态性。H-FABPHinfI位点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1mm,极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20.16mm)(P〈0.01),Hh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6mm,显著低于hh基因型个体(P〈0.05)。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69%,极显著高于hh型个体(54.84%)(P〈0.01),Hh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69%,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HH—Dd—Aa单倍型背膘最薄(19.73mm)、瘦肉率最高(60.9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HSL基因G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79mm,极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20.23mm)(P〈0.01),AG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为19.88mm,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9.89%,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54.04%)(P〈0.01),AG基因型个体的瘦肉率为58.52%,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提示:H-FABP、HSL基因可以作为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猪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