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南方低山丘陵区泡桐无性系主要性状的综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选育出适宜南方低山丘陵区栽植的白花泡桐优良无性系。[方法]以湖北省赤壁市5年生的18个泡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4个生长性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和2个干形性状(主干削度、形数)进行变异分析、遗传参数估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和形数的重复力较大,均在0.785 8以上,主干削度的重复力较小(0.516 3)。胸径、主干高、总材积和接干高之间均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关系;除与主干高、接干高分别呈不显著和显著的表型负相关外,主干削度与其它性状间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除与主干高呈不显著的表型正相关外,形数与其它性状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多性状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的3个优良无性系与CK相比,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主干削度和形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3.33%、6.59%、28.68%、40.08%、12.99%和8.89%,实际增益分别为13.82%、7.55%、32.04%、43.31%、25.16%和11.31%。[结论]依据建立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选择出适宜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栽植的白花泡桐优良无性系3个,分别为01-23、01-22和1-58,入选率17%。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地区重要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泡桐-小麦林网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2013—2015年系统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连续定位观测及小麦产量的调查,结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内的PAR与小麦产量、千粒重、粒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系统内PAR的分布状况及小麦产量对其的响应。结果表明:PAR、透光率均随着与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在10 m(约1倍树高)范围内变化显著,10 m之后增加缓慢。在所有生育期、所有测点中,透光率的最小值出现在灌浆成熟期2 m处观测点。单位面积小麦产量与小麦全生育期内的PAR、粒数和小麦扬花期内的PAR、千粒重及小麦灌浆成熟期内的PAR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r=0.918,P=0.000;r=0.926,P=0.000;r=0.922,P=0.000)。扬花期林带对小麦的遮荫直接影响小麦的粒数,灌浆成熟期林带对小麦的遮荫直接影响小麦的千粒重,系统内小麦产量的空间差异性可以通过小麦粒数和千粒重的差异来解释。小麦产量(y)与全生育期内PAR(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21 3x+95.117(R2=0.842)。经检验,方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609),预测精度达91.8%。可以根据此方程,结合PAR观测值对系统内各点的小麦产量进行预测。本研究结果为建立泡桐-小麦林网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生产力的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为优化泡桐林网复合生态系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修枝接干对泡桐年生长节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研究以确定促进接干生长的最适修枝强度为目的 ,对 3年生修枝接干泡桐 ,分别 7种处理 ,对其 8项重要生长指标的年动态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其年生长过程均可用Richards函数曲线进行可靠描述 ,并分别确定了速生点、速生期开始及结束时间、速生期、生长期、最大连日生长量、平均连日生长量和最大年生长量等 8个生长参数 .分析了修枝接干对各项指标诸生长参数的影响 ,表明在修枝后保留下层 3~ 6枝具有相对较长的速生期和生长期 ,较高的平均连日生长量、最大连日生长量和最大年生长量 .从而不显著降低原主干的下部径生长 ,并一定程度的促进其上部径生长 ,同时使接干的高、径生长和接干形率达相对较高水平 ,在不显著降低其原主干材积生长量前提下 ,极显著的提高其总材积生长量 .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修枝促接干影响泡桐枝叶干相对生长关系的效应,采用全株测定方法对4年生修枝促接干和对照泡桐叶片的生长状况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叶片生长的影响极为明显,表现在从单叶到单枝、冠层和全株等各级层面. ①使单叶的干重和面积明显提高,在树冠下层分别提高26.54%、28.78%,在树冠上层分别提高19.93%、23.71%,且有减小上下冠层间差异性的趋势. ②使单枝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分别提高48.59%、99.62%和98.51%,而在树冠上层分别降低33.29%、20.56%和17.59%,冠层间的差异性明显降低. ③使树冠上层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降低62.30%、55.10%和53.42%,同时使树冠下层的叶片数降低16.45%,而叶干重和叶面积反而分别提高12.22%和 11.61%,进而使全株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降低32.29%、22.88%和20.59%. ④修枝促接干使泡桐的侧枝数在树冠上层和下层均明显减少,但由于促进了新接干的形成和下层侧枝的发育和生长,其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在总体上的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中龄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营养补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龄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营养补给效应的研究*王保平李宗然李芳东周海江周道顺关键词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营养补给合理营养补给是泡桐胶合板材林定向培育集约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前对幼龄泡桐进行营养补给的研究较多[1,2],但缺乏对中龄泡桐林营养补给的研究,尤其...  相似文献   
16.
南方低山丘陵区泡桐无性系生长和干形综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缺乏适宜栽培的泡桐优良无性系的现状,本研究以湖北省赤壁市泡桐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对5年生24个泡桐无性系的4个生长性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苗干高)和2个干形性状(主干削度、形数)进行了遗传参数估算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多性状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胸径和总材积的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727 3和0.726 9,其余4个性状的重复力稍小,为0.201 8~0.383 7。4个生长性状间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关系,2个干形性状间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关系。形数与4个生长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遗传和表型负相关关系。削度与胸径、主干高、接干高/苗干高的遗传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胸径、总材积的表型正相关关系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依据建立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选择出适宜在南方丘陵区栽培的4个优良无性系,分别为609、204、302和207,入选率17%。与CK相比,入选群体的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苗干高、削度和形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93%、5.75%、21.84%、13.18%、5.72%和-0.45%,实际增益分别为5.40%、16.75%、30.04%、34.35%、28.34%和-1.62%。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物柴油树种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生物柴油树种进行了筛选与评价,认为珍稀树种、优质干果树种、出种率低的树种、优质食用油料树种、大面积造林具有困难的树种不宜选作生物柴油树种.初步筛选文冠果、花椒、黄连木、乌桕、油桐、光皮树、麻疯树、绿玉树、椰子、油棕等10种作为生物柴油树种.分别对以上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苗木培育、栽植方法、病虫害、自然分布、种子产量、利用年限、目前的应用、含油量、提炼的生物柴油性质及与0号石化柴油燃料特性对比等做了调查和评价.对生物柴油树种发展的制约因子如黄连木种子小蜂、文冠果"千花一果"、麻疯树等产生的有毒物质进行了探讨.以花椒为例,对生物柴油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