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通过免耕和非免耕稻田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性的试验观测,研究了快速清茬免耕栽培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常年连作免耕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增强土壤持水保肥能力;而且免耕田耕作层有机质、全N、全P、有效K、速效P、有效N含量均高于翻耕对照,但是Zn和全K低于对照.免耕栽培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和在土壤中的分布,同时免耕大幅度提高水稻根系的吸收活力.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菇次数对稻秸平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选取1676(OM1)、江都71(OMJ)、六月灰(OML)3种平菇真菌接种稻秸,分别收取第0、1、2茬平菇菌糠,记为OM1-0、OM1-1、OM1-2、OMJ-0、OMJ-1、OMJ-2、OML-0、OML-1和OML-2,以其为底物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并采集瘘管羊的瘤胃液进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72 h试验。结果表明:OM1-1组粗蛋白质(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氨态氮(NH3-N)、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显著高于OM1-0和OM1-2组;OMJ-1组CP、粗脂肪(EE)、氢气和NH3-N浓度显著高于OMJ-0和OMJ-2组;OML-0组总能(GE)、EE、TVFA、NH3-N和各产气量均高于OML-1和OML-2组;3种稻秸平菇菌糠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随收菇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OML-0组CP、各产气量、NH3-N及TVFA浓度显著高于OM1-0和OMJ-0组,且体外发酵液pH和乙丙比显著低于OM1-0和OMJ-0组。综合来看,OML-0组营养物质组成和体外发酵特性较优,具有较高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中后期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索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并筛选水稻中后期化学调控的配方,2000年早季在湖南宁乡县对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香两优68进行了中期无效分蘖控制和后期米质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香两优68单、双本之间,各药剂处理之间的有效穗数无明显差异。不同配方化控剂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其中以控制生长为主的配方T4的控蘖效果最好,但明显减少每穗粒数,产量降低,以调动顶端优势为主的配方T1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控蘖、成穗效果仅次于T4,但每穗粒数明显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后期化学调控可延缓根系与叶片衰老、促进壮籽结实,其中配方Q3显著增产,配方Q3显著提高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遮荫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矿质营养吸收与利用、生态适应性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阐述遮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性状、光能利用及生态稳定性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5.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方式经历了从直播到育苗移栽的历史演变。当前,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有抛秧、直播和机插秧三种,它们各有其优缺点。从长远来看,实现机械化栽培是水稻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76.
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秧苗素质、播种期、种植密度、养分管理、水分管理等方面综述了栽培耕作措施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揭示合理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同时提出了今后水稻生产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7.
不同耕作方式与覆盖物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和免耕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设置不同的覆盖物(空白、地膜、3 000 kg/hm2秸秆和6 000 kg/hm2秸秆),研究耕作方式和覆盖物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有明显的土壤培肥效应,不仅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且速效养分有在土壤表层富集的趋势,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地膜覆盖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尤其明显增加了速效磷的含量;而免耕与翻耕对土壤培肥的表现不一,有机质的形成和速效钾免耕要优于翻耕,氮、磷的矿化则翻耕要优于免耕。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在高海拔区域植烟密度对红花大金元农艺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吸食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开展了红花大金元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发现:当种植密度为86cm(窄行)~ 120 cm(宽行)×45 cm和87 cm(窄行)~120 cm(宽行)×40 cm(一垄双行)时,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减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促进了烟株的田间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种植密度为115 cm× 60cm时,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及均价较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上部烟叶的身份(厚度)降低,色度减弱.表明:种植密度与红花大金元烟叶产量呈正相关,宽窄行高密度处理有利于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形成,种植密度对红花大金元中下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但密度增加有效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79.
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艺措施(品种、播期、种植密度、施肥、灌溉)、地膜覆盖技术及化控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南方玉米要获得高产,必须针对具体的地域和特定的品种,制定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0.
冬季施用鸡粪和生物炭对南方稻田土壤CO2与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炭的利用近年来是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研究中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在冬季稻田养鸡,结合生物炭添加,采用箱式法结合温室气体分析仪定量测定冬季稻田和双季稻期间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分别估算冬季稻田和双季稻期间土壤CO_2和CH_4排放总量,评估生物炭和鸡粪添加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CO_2的排放,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排放量分别达9 935.39 kg·hm~(-2)和27 756.34kg·hm~(-2),比对照增加58.7倍(P0.01)和56%(P0.05);生物炭添加处理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CO_2累积排放量比对照高12.3倍(P0.01)和41%(P0.05)。鸡粪还田处理下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稻田的CH_4排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生物碳添加对冬季稻田CH_4排放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水稻生育期稻田的CH_4排放。鸡粪还田配施生物炭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CO_2的排放。冬季稻田时,鸡粪还田配施生物炭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鸡粪还田处理;而水稻生育期时,鸡粪还田配施生物炭处理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鸡粪还田处理。鸡粪还田下添加生物碳可以降低因鸡粪还田引起的CH_4排放增加的效应。总之,鸡粪原位还田显著增加了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稻田的CO_2和CH_4排放;无论是冬季稻田还是水稻生育期,生物炭的添加都降低了土壤CH_4的排放,且生物炭添加后期有抑制土壤CO_2排放的作用。因此,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生物炭施入土壤有利于土壤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