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5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赣棉18号是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本文介绍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2.
鄱阳湖棉区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以中棉所53为试材,设置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钵育苗移栽和油棉营养体育苗套栽4种种植方式,进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和纯收益;基质育苗移栽投入较少,纯收益较高;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并没有优势;油后直播方式虽然产量低,但人工投入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劳动力缺少的家庭或农场应用,但要考虑天气因素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43.
全国棉田氮肥施用技术定位联试江西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0年连续3年以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在赣北中等肥力沙质壤土上,以24 000~25 830株/hm2的密度种植湘杂棉8号和赣棉杂1号杂交棉品种,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有随施氮量的减少逐步降低或减少之势,若连续不施氮降低或减少更为明显;不施氮或连续不施氮有利于提高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会造成产量、单铃重、铃壳重、子指和断裂比强度的逐步下降;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相应提高,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上,随着花氮量的增加产量有相应降低之势,若配合施用有机态氮增产效果更好,且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年度间有随着定位年限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逐步提高,且是以施氮量多处理和配合施有机肥处理提高明显;以2010年产出和价格拟合的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300.9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88.9 kg/hm2.  相似文献   
44.
为探讨新型脱叶催熟剂欣噻利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棉花(Gossypium spp)品种上的应用效果,以赣棉杂1号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处理均有较好的脱叶效果,在喷施15 d后,脱叶率均可达到95.0%以上,在喷施25 d时,基本可达到100.0%;催熟效果以噻苯隆750 g+乙烯利2 700 mL/hm2处理最好,2 700 mL/hm2欣噻利处理次之;脱叶催熟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霜前子棉产量,其中以噻苯隆750 g+乙烯利2 700 mL/hm2处理最高,2 700 mL/hm2欣噻利处理次之;各脱叶催熟处理对单铃重、单铃壳重、衣分以及纤维品质没有显著影响,对喷施时铃期在50 d以上的棉铃种子的萌发也没有影响。在鄱阳湖植棉区同等气候和地域条件下,采用与早熟品种相同的施用技术作用于中早熟品种上,1 800~2 700 mL/hm2欣噻利脱叶催熟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5.
湘杂棉8号不同密度下性状及产量品质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密度下湘杂拂8号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和纤维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枝数、果节数、单株成铃数、成铃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2000株,hm^2处理的籽棉、皮棉产量,成铃数/hm^2最低。30000株/hm^2产量最高,39000株/hm^2次之,适宜密度为301300—39000株/hm^2;各处理间棉圩维平均长度、比强度、伸长率差异不显著,21000株/hm^2处理的整齐度最高,为85.19%。12000株/hm^2处理整齐度最低,为84.38%。  相似文献   
46.
47.
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赣北移栽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叶面喷施6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赣北移栽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对棉花增产效果好的类型在赣北植棉区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方法】在赣北育苗移栽植棉模式下,利用萘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芸苔素、复硝酚钠和胺鲜酯于棉花苗期(三叶期)、现蕾期、开花期和盛花期喷施,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细胞分裂素和复硝酚钠在棉花前中期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且复硝酚钠表现盛花结铃期成铃速度快;胺鲜酯对棉花生长的促进作用前后期保持较好的态势,单株叶面积系数、单株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均最大;芸苔素在棉花受到不良环境的伤害后可增强棉株的抗逆能力,明显提高铃重和产量;萘乙酸虽然对棉花前中期生长发育影响小,但最终增产效果还较好;赤霉素对棉花后期生长不利,棉花表现个体小、铃重略降低;芸苔素+胺鲜酯不及各自单用效果好。【结论】6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在赣北育苗移栽植棉模式下,于棉花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对棉花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可提高籽棉产量2.43%~10.04%,建议棉花苗期和蕾期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或复硝酚钠,花铃期叶面喷施芸苔素或胺鲜酯。  相似文献   
48.
49.
棉田氮肥长期一致量施用对棉花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棉品种赣棉杂1号为材料,在赣北棉区进行了连续5年(2008~2012年)的不同施氮量(0~600 kg/hm2)定位试验,以探讨氮肥长期一致量施用对棉花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株高、果枝层数和单株成铃数均有随氮素用量的减少而降低之势,且随着定位试验年数的延长其降低幅度加大;连续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有利于提高霜前花率,但会造成单铃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50.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选择杂交棉新品种,通过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0个杂交组合从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方面与对照(赣棉杂1号)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在株高、始果枝着生节位、果枝数、单株成铃、衣分、霜前花率、产量等性状方面表现负向竞争优势,而在始果枝着生高度、单铃重、比强度、纤维长度、整齐度等方面表现正向竞争优势;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评定,组合1和3为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