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69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沙棘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之一,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在对鄂尔多斯砒砂岩区沙棘相关企业实地考察与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砒砂岩区发展沙棘产业的生态意义,并从砒砂岩区沙棘种植现状出发,综述了沙棘林修复砒砂岩区生态环境的功能和沙棘产业开发利用现状。针对砒砂岩区沙棘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打造"项目法人制"与"政府+农协+企业+农户"循环增值沙棘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2.
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60 ~2010年实测水文资料和水土保持治理实地调查资料,以1989年作为流域治理前后的分界年,对黄河内蒙古段西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对下垫面治理的响应进行了归因分析.首次提出“降雨产流产沙力”的概念,发现流域产流产沙量与降雨产流产沙力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构建基准期降雨产流产沙力经验模型,进行流域水沙变化“水文法”分析;采用“指标法”计算了流域梯田、林地、草地、坝地和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量.计算结果表明:1)西柳沟流域1990~2010年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年均减水303万m3,因降雨影响年均减水369万m3,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权重之比为45%:55%.1990~2010年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年均减沙121万t,因降雨影响年均减沙209万t,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权重之比为37%:63%.2)截至2012年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337.3万m3,年均减沙106.6万t;在各项措施中林地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均为最大,分别达到73.2%和66.2%.3)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突出生态建设,实施分区治理.坝系建设应该是今后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3.
不同下垫面对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下垫面对黄土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2008年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模型黄河试验基地,用人工降雨的方法研究了黄土坡面小区在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雨强下的径流量、侵蚀量.结果表明:在小雨强条件下,裸地和坡耕地的径流量随时间延续逐渐增加,在试验进行到30min左右时达到波动稳定状态,约为10kg/min,约为相同雨强下草地坡面径流量的40倍左右.中雨强时,裸地和农耕地的径流量约是草地径流量的7倍;大雨强时,草地径流量在试验初期呈缓慢增加的态势,在试验进行到12min左右时基本稳定在10kg;裸地和农耕地径流量在试验初期急剧增加,在试验进行到20min左右时达到各自的最高点,然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不同下垫面坡面在小雨强时,裸地和农耕地的侵蚀产沙量远远大于草地,约是其20倍,为10kg左右.中雨强时,裸地和农耕地的侵蚀产沙量约是草地的100倍左右;大雨强时,裸地和农耕地的侵蚀量仍远远大于草地的侵蚀量,二者在试验初期急剧增加,在试验进行到18min左右时达到各自的最高点,然后坡面侵蚀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综合分析表明,草被覆盖坡面可以防护中小雨强下的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54.
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与泥沙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土高原淤地坝在拦沙减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淤地坝拦沙量与减蚀量计算方法、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与效益、淤地坝减蚀作用机理、淤地坝泥沙沉积特征与流域侵蚀产沙关系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其研究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其能为更加科学地评价黄土高原淤地坝减蚀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今后的理论研究及生产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黄河中游秃尾河流域治理对河道冲淤演变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中游秃尾河流域治理对河道中淤演变影响的机理,初步探讨了流域治理后河道中淤演变与减沙系数及减水系数的关系,研究表明,流域治理对河道冲淤演变的影响程度和效应与减沙减水比有关,从秃尾河流域在分析时段的平均值看,当减沙减水比在2.5左右时,可保持河道冲淤相对平衡,就增大河流水力强度,减少河道淤积而言,秃尾河流域治理对减少坡面产沙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6.
草被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力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20°坡面草地的减流减沙效应,探讨草被坡面固土作用的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在45、87和127mm/h降雨强度下,草地坡面土壤的平均入渗率是裸地坡面入渗率的2.1~4.2倍;与裸地相比,草地径流流速减少77.3%~79.8%,径流量减少51.9%~99.1%,产沙量减少93.6%~99.2%;从力学角度分析坡面土壤颗粒的受力情况,建立的坡面产沙量与径流切应力的关系模型可用于草被坡面土壤流失量预测;试验条件下,草地临界径流切应力值为2.857N/m2,裸地临界径流切应力值为0.861N/m2,坡面产沙量随径流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定量评价草被减流减沙作用和深化土壤侵蚀力学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7.
草被覆盖下坡面径流入渗过程及水力学参数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在90 mm/h降雨强度下20°陡坡面不同被覆条件下(80%,60%,40%,20%)苜蓿草地的产流产沙入渗变化规律.分析了草地侵蚀产沙的水力学参数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草被覆盖条件下草地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与降雨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随着草地覆盖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草被覆盖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呈减小的趋势,草地人渗率呈增加的趋势,草被坡面径流量和入渗率呈明显负线性相关.分析了不同草被覆盖条件下草地的坡面水流平均流速、水力半径、雷诺数、弗罗德数和阻力系数特征,从水力学角度揭示了不同覆盖度草地的拦沙效应.  相似文献   
58.
草被覆盖下坡沟系统坡面流能量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面侵蚀是水流能量作用的结果.草本植被对坡面流能量的作用有重要影响.研究坡沟系统坡面草被不同盖度及空间配置下坡面流能量的变化过程与特征.对于揭示草被减蚀作用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实验土槽和放水冲刷试验方法.研究了2种流量(3.2L/min和5.2L/min).坡面5种草被盖度(0,30%,50%.70%和90%)及3种空间配置(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下,坡沟系统坡面径流能量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有草断面比无草断面下的径流动能、势能普遍偏小.变化幅度也较平缓;各断面能耗时间上呈下降一稳定的变化趋势.空间上随着径流流程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坡面流能耗变化过程与径流含沙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裸坡情况下二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9.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当地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导致黄河中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是造成黄河中下游诸多灾害的症结所在。新中国建立以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综合治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研究在系统回顾50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提出了近期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迫切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及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60.
风力侵蚀及其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蚀不仅造成农田表土损失,危害农作物,污染环境,同时还会直接增加河流泥沙。风速、风向、降雨、土壤性状和表面粗糙度、植物被覆是影响风蚀的主要因素。早期的风蚀预报方法主要是建立经验模型,近年来数理模型的出现,标志着风蚀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风蚀预报方法,并对有代表性的风蚀预报模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