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研究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对中国13个、日本4个与肯尼亚5个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重点比较了ISSR和EST-SSR在多态性位点数、引物解析能力、多态性信息含量和标记系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位点检测能力上ISSR明显高于EST-SSR,每条ISSR引物可检测的平均条带数(12.5)比每对EST-SSR引物(3.1)高三倍。ISSR标记的Rp值是EST-SSR标记的6.3倍,其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标记系数(MI)也明显高于EST-SSR,这表明ISSR具较高的多态性位点检测能力和较高的标记效率。EST-SSR揭示的Nei基因多样性(H=0.28)高于ISSR(0.21),这种差异进而会影响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在检测中国、日本和肯尼亚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上,两种标记表现出较一致的趋势,中国茶树品种在多态性位点数量、Nei基因多样性、遗传距离上均大于日本和肯尼亚的茶树品种。研究还表明,由于EST-SSR可检测到等位位点的变异,它比ISSR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和揭示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由于单个EST-SSR标记检测到的位点数量较ISSR标记少,且特异性较强,谱带较易分辨,因此比ISSR标记更适用于对大量样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22.
茶树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之一,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是茶叶香气释放过程中2个重要的内源性水解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龙井43春季不同嫩度新梢,以及8个不同品种春季一芽二叶的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量以一芽三叶最高,为5.83×107copy·μL-1,一芽三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四叶;β-樱草糖苷酶基因一芽一叶表达量很低,一芽二叶最高(2.49×106copy·μL-1),而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β-樱草糖苷酶基因,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新梢中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8个不同茶树品种中,福鼎大白茶2个基因表达量均非常高。不同品种之间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量是β-樱草糖苷酶的20.6(2.4~45.6)倍。不过,龙井43不同时空、不同茶树品种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与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