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笔者简述星斗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概况及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
孙云 《森林与人类》2002,22(7):27-28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在中国,它也一直引领着自然保护界新闻记者的笔和镜头。7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世界自然基金会设在北京凯威大厦的中国办事处,采访了WWF中国首席代表郝克明先生。郝克明先生的办公室不大且陈设非常简单: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一套沙发、一个茶几、一盆植物和一些装饰物很紧凑地摆放在一起,让人觉得房间的主人一定是一位精明能干且很浪漫的人。郝克明先生说,起一个中国名字,是因为从小喜爱中国文化,并且热爱大自然。幸运的是,长大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愿…  相似文献   
43.
探讨3种鳞毛蕨属植物的抑菌作用,从中筛选出具抗菌成分的药材新资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利用圆纸片法对采自楚雄市的狭鳞鳞毛蕨、黑鳞鳞毛蕨及边果鳞毛蕨植物醇提液的抑菌作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种蕨类植物茎和孢子叶的提取液对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边果鳞毛蕨的茎和孢子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边果鳞毛蕨的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44.
孙云 《福建茶叶》2009,32(3):41-43
走近武夷山,给您留下不仅是武夷奇山秀水,还有那令您齿颊流芳醇香浓厚的武夷岩茶,而以大红袍叶片为背景“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的图案,已成为大红袍形象代言.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也将留在您永久的记忆中。直此陈椽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盛逢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召开。叙叙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参考大量汽车维修店的维修数据,从复杂繁多的故障数据中提取到汽车关键部件的故障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并且将分析结果进一步理论化,最终制定出汽车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万里茶路是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一条沟通欧亚的国际商道,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重要陆上通道.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作品《盛世闽茶,茗扬万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久以来中俄茶文化的互融互通,引发观看热潮.文章以此为例,从创编的角度对创作背景、要素设计、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总结了主题茶艺创编的经验,希望为茶文化工作者提供借鉴,同时也助力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47.
在温度为800、850、900和950℃,压力为0.1~0.6 MPa的条件下,考察了一定流量的水蒸气和松木屑反应产生合成气的气体组分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够增加反应速率并且有利于产生富氢燃气,氢气的含量在气体中最高,超过了50%;同时,随着温度增加,合成气中H2和CO的浓度逐渐增加,CO2和CH4的浓度逐渐减少.提高反应系统的压力,合成气气体的产量会增加而产生的焦油量减少,H2和CO2浓度出现增加趋势而CO和CH4的浓度出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48.
乌龙茶LED补光萎凋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质是乌龙茶品质形成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为了明确LED补光萎凋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选取清香型铁观音为研究对象,以无光萎凋为对照,探明日光和LED红、黄、蓝光4个光照条件下采后茶鲜叶的生理响应能力以及铁观音毛茶生化、香气组分测定与感官品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离体叶对不同光质的生理响应在10~15 min时分别达到峰值,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时,光照30 min可满足萎凋光环境技术参数。与无光处理相比,补光萎凋可显著提高铁观音毛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等含量,促进了茶多酚转化并降低了咖啡碱含量;铁观音主要赋香成分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1.42%、30.65%。主成分分析得出日光、LED萎凋处理毛茶香气质量综合得分高于无光萎凋处理,LED黄、蓝光萎凋处理香气质量综合评价略优于LED红光萎凋,并与各处理毛茶品质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一致,补光萎凋技术可使经济效益提高63%。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白茶精加工过程中茶尘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规律,为白茶清洁化精加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茶精加工过程(筛分、风选、色选、摩擦静电拣剔、匀堆和复火)为研究对象,距设备不同距离(0和1.2 m)处设置采集点,进行加工全过程动态监测,分析精加工各工序间茶尘积累速率、主要产尘点及茶尘浓度变化规律的差异;开展设备改进和除尘器配置等针对性的除尘措施,分析除尘措施开展后的除尘效果。【结果】圆筛机、匀堆机和烘干机附近茶尘积累较快,0 m处的积累速率分别为7.27、4.54和7.25 g/(m2·h),1.2 m处的积累速率分别为5.99、4.15和1.83 g/(m2·h)。加工设备上下料工艺点茶尘浓度明显高于左右侧,是精加工过程茶尘浓度积累的主要部位。加工开始初期1 h,加工设备附近的茶尘浓度迅速增加,而全过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根据茶尘分布检测结果,采取封闭上料口、配置脉冲除尘器等除尘措施后,茶尘浓度显著下降(P<0.05),圆筛机、匀堆机和烘干机0 m处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61.48%、49.85%和42.03%,PM10浓度分别下降71.66%、64.09%和54.67%;车间内PM2.5浓度从82.75μg/m3降至55.50μg/m3,下降32.93%,PM10浓度从247.25μg/m3降至136.25μg/m3,下降44.89%。【结论】圆筛机、匀堆机和烘干机是白茶精加工过程中茶尘产生的主要设备,采取设备改进、除尘器配置等除尘措施能有效控制白茶精加工过程中的茶尘污染,可在白茶企业清洁化精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