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62.
采取“四位一体”综合利用秸秆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收益较高,是提高秸秆利用率、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工艺流程是:秸秆适时收获→青贮转化饲料→畜牧养殖→沼气制取→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典型相关分析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5个性状归纳为3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组、农艺性状组均与品质性状组典型分析相关极显著;适度降低千粒重,可延长全生育期和播种至抽穗天数,提高品质指标,但要注意黄淮麦区后期干热风的危害;稳定时间是一个独立性状,与产量性状组、农艺性状组的各个性状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64.
53份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旱地品种(旱肥地、旱薄地)、水肥地品种以及水旱兼用品种(系),以小麦品种的抽穗期、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株高、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等8个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22.6时,参试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1个类群属旱地中高产型品种,株高较高,在旱地生产上表现为高产、稳产和抗旱,是黄淮冬麦区旱地主要推广的品种;第2个类群是一个抗旱性较好的旱肥地品种(系),是适宜河南丘陵旱地麦区种植的抗旱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第3个类群主要属水肥地品种,株高较矮,可作为黄淮(南片)麦区灌溉地区主要推广的中高产型品种;第4个类群是高中水地高产型小麦品种,其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为千粒质量大,穗粒数多,公顷成穗数较多,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5.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以8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豫单998、超越1号、浚单20、中科4号、洛玉4号、农大10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萌芽期渗透胁迫对玉米萌发状况的影响。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胚根、胚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贮藏物质转运效率降低。其中发芽率和胚根干重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胚根长、胚芽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胚芽干重与贮藏物质与萌发抗旱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显著,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鉴定玉米萌芽期抗旱性以萌发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6.
玉米苗期抗旱性形态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5个玉米品种为试材,苗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胁迫7 d后恢复正常供水。对叶面积、株高、干物质及产量等相关参数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胁迫指数可作为参考指标,株高胁迫指数、叶片卷曲指数、叶片枯黄指数和比叶重均能很好地反映出玉米苗期的抗旱性,是苗期抗旱性评价的重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67.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洛麦22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主要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0.149 5)、每穗粒数(0.062 9)、千粒重(-0.429 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1.246 4)、每穗粒数(0.980 7)、千粒重(0.424 0),表明单位面积穗数是洛麦22高产的主要因素,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洛麦22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8.
稳定性参数法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稳定性参数法对2007~2008年参加区试的13个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CK)、豫教0502、洛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04中70、长河20、浏虎108、豫农416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对环境反应稍敏感;百麦1号、合选18、漯8101、五二—9、豫同213这5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差,稳产性好;冬优369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69.
运用稳定性参数法对2007~2008年参加区试的13个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CK)、豫教0502、洛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04中70、长河20、浏虎108、豫农416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对环境反应稍敏感;百麦1号、合选18、漯8101、五二—9、豫同213这5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差,稳产性好;冬优369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70.
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关于小麦苗期抗旱性的鉴定原理、方法、指标、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激素处理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的方法。认识较为统一,且应用较多的指标有干旱条件下的幼苗存活率、相对发芽率、贮藏物质转运率、胚芽鞘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鉴定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性较好的是苗期反复干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