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日粮对妊娠后期西农萨能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筛选出妊娠后期母羊最适的营养水平。试验采用2×2两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60只处于妊娠期90 d、体重(60±2.4)kg的经产母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个重复。日粮干物质蛋白水平分别设为14%、16%;能量水平分别为12.2 MJ/kg.DM和13.3 MJ/kg.DM。结果显示,试验母羊血浆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均与粗蛋白摄入量成正比,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则与之相反(P>0.05)。低蛋白高能量(14%、13.3 MJ/kg.DM)试验组的母羊具有较高产羔率(227%)、成活率(94.118%),该组母羊所产羔羊具有最大平均初生重(4.10±0.14)kg该试验组初乳具有较高乳总干物质(21.73%)、乳脂(7.71%)和乳蛋白含量(9.30%)(P>0.05),较低的乳糖含量(P<0.05)。试验表明,蛋白、能量水平分别为14%、13.3 MJ/kg.DM的日粮为妊娠后期西农萨能母羊最优的日粮组合。  相似文献   
2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性别和蛋白质水平对1~100日龄西农萨能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同质性较好的新生公、母羔羊各80只,分别随机分到4个组中,每组40只羊,其中试验1、2组为母羊,试验3、4组为公羊,试验1、3组饲喂低蛋白质水平(17%)的颗粒料,试验2、4组饲喂高蛋白质水平(21%)的颗粒料。定期测量羔羊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统计腹泻率,在试验结束当天采集血液进行生化指标分析,以确定适合西农萨能羊羔羊生长发育的颗粒饲料蛋白质水平。结果表明,在试验前中期,蛋白质水平对羔羊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P>0.05),在此阶段可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颗粒料以降低饲喂成本;而在试验中后期,高蛋白质水平可显著促进羔羊生长发育(P<0.05),在此阶段可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颗粒料以保证羔羊良好的生长状况;体尺指标受日粮蛋白质水平影响较小,而高蛋白质水平日粮易引发羔羊腹泻,且在试验期内公羔羊较母羔羊表现出更快的生长发育趋势。因此,在羔羊培育中应控制高蛋白质水平饲料的饲喂量。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24.
试验对脂质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技术程序进行了筛选,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后的阳性细胞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核供体,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核受体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胚胎,并对重构胚在体外发育情况以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采用4.0μg.mL-1脂质体转染试剂,1.6μg.mL-1质粒DNA,转染6 h可以获得最佳转染效果,转染效率达4.48%;GFP转基因体细胞重构胚体外囊胚发育率为10%,GFP阳性胚胎率为48%。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试剂可以高效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获得的阳性细胞具有支持猪全程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25.
为加快推进鲜食玉米优良品种在上海市崇明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根据崇明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结合近年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鲜食玉米新品种的应用情况,引进了11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拟筛选出适合崇明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鲜食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综合19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荆恒1号白糯、沪雪甜1号、长征4号等3个品种,穗形大、产量高、丰产性与鲜穗商品性较好。  相似文献   
26.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随人口增加、饮食结构变化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在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高产稳产仍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夏玉米的适宜播期,对于稳定和提升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夏玉米生长季积温和降水将华北夏玉米区分为8个气候亚区,在每个气候亚区内基于1981—2015年气候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夏玉米种植资料和土壤资料,对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Maize)进行调参验证,选用决定系数(R~2)、D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等指标来评价模型调参验证结果。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播期,利用调参验证后模型模拟各气候亚区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采用高稳系数并综合考虑下茬作物冬小麦的播期,明确各气候亚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系统下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夏玉米适宜播期,并分析与实际播期相比适宜播期下的夏玉米增产幅度。【结果】(1)模型适应性评价指标中决定系数(R~2)均在0.75以上,D指标均在0.80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在7%以下,表明调参后的APSIM-Maize模型在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模拟方面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用于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模拟研究。(2)充分灌溉条件下,第一气候亚区夏玉米推荐适宜播期主要在6月下旬,第二气候亚区到第七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中下旬,第八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中上旬。雨养条件下,第一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第二、三A、四、五、六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中下旬,第三B、七气候亚区适宜播期范围较广,6月均可播种,第八气候亚区在6月上中旬。(3)在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与实际播期相比,适宜播期在各气候亚区的增产幅度为第一气候亚区到第五气候亚区增产幅度最大,平均在4%—10%;第六气候亚区到第七气候亚区次之,平均在2%—5%;第八气候亚区增产幅度最小,平均在3%以下。【结论】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提前。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随着年代的推移,夏玉米适宜播期呈现推迟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每10年推迟3 d左右。第一和第二气候亚区雨养条件下的适宜播期晚于充分灌溉条件下适宜播期,其他气候亚区无显著差异。与实际播期相比,各气候亚区适宜播期下产量有2%—10%的提升,但雨养和充分灌溉条件下增产幅度没有明显差异,增产幅度由南到北呈现减小的趋势,第一到第五气候亚区,增产幅度较其他气候亚区大。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辅助激活方法(Calciumionophore A23187激活、Calciumionophore A23187+6-DMAP联合激活和电激活)、不同精子预处理方法(液氮冻融处理和0.1%Triton X-100处理)和在添加半胱氨酸的胚胎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0 h、4 h、12 h和168 h)对猪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无辅助激活相比,A23187+6-DMAP联合激活和电激活均能显著提高ICSI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卵裂率和囊胚率(P0.05),A23187+6-DMAP联合激活能显著提高ICSI卵母细胞的受精率(P0.05)。液氮冻融精子组ICSI卵母细胞的雄原核形成率显著高于活精子组(P0.05)。在添加半胱氨酸的胚胎培养液中培养4 h的ICSI卵母细胞受精率、雄原核形成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0 h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卵母细胞在ICSI后需要辅助激活来启动胚胎顺利发育,A23187+6-DMAP激活效果较好。液氮冻融精子可以促进ICSI后雄原核的形成。半胱氨酸处理4 h对猪ICSI卵母细胞受精和发育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气候变暖和“双晚技术”背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基于WMAIP集成模型,对华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冬前积温下限及最迟播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晚播减产幅度由南向北增大,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小(<19.5%),中部晚播减产幅度在26.4%以内,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大,最高可达32.0%。华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适宜播期分别在9月25日—10月5日之间、9月30日—10月20日之间和10月10日—11月5日之间。华北地区冬小麦基于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冬前积温下限分别在497~629℃·d和344~581℃·d之间,并由南部向北部递增。在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条件下,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最迟播期分别为10月1—13日、10月10—16日、10月22—28日和10月7—19日、10月16—22日、10月31日—11月12日。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双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植物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水溶性植物色素,对于植物的花和果实的花色决定具有重要作用,花青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相对较清楚。但在蔷薇属植物中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相对较少,通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鉴定‘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和野蔷薇(Rosa multiflora)中花青素合成酶基因各14个。通过序列比较发现野蔷薇和OB中对应的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表明这些基因的保守性很强,但表达谱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两个物种中的差异较大,暗示其调控序列可能变异程度较大。通过检测一个野蔷薇自然突变单株中红花和白花中的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推测有部分花青素合成酶基因可能在花青素合成反馈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启动子序列中顺式作用元件推测OB中花青素合成酶可能受蔗糖和不同激素的调控。本研究可为揭示蔷薇属植物花青素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以甜瓜品种"金妃"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式,设置不同钼营养浓度水平分别为0、0.1%、0.2%、0.4%、0.8%,通过测定甜瓜果实横径、纵径、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单瓜质量等指标,研究钼营养对甜瓜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4%钼营养处理水平时,能有效地提高叶绿素含量,改善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少硝态氮累积,也促进了植物对硝态氮的转化和利用,增大果实横径、纵径及单瓜质量,从而促进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