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多种在线软件对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蛋白BcTuRsO的系统进化、理化性质、亲水性、跨膜区、亚细胞定位、所含模体及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保守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含19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 731.3,理论等电点pI值为6.60。TMpred跨膜分析结果显示,它含有1个显著的跨膜螺旋区,这个区域与ProtScale预测的疏水区基本重叠。用Target P server和WOLFPSORTserver程序预测该蛋白为细胞质蛋白。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含多种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随机卷曲为主。  相似文献   
42.
 【目的】克隆不结球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BcNR ),并转化拟南芥做初步的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分段RT-PCR及3′RACE和5′RACE技术克隆了BcNR基因的全长cD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分析。构建pCAM-BcNR植物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将其转入野生拟南芥中,经抗性筛选及PCR验证获得T0代转基因植株,用Real-time PCR方法对30 mmol?L-1 KNO3溶液处理的转基因拟南芥的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测定转基因植株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获得了编码不结球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BcNR )的cDNA全序列3 049 bp,包含有2 7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10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烟草、甘蓝型油菜、马铃薯等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完整的硝酸还原酶结构,同时证明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的这条基因属于NADH-NR型。GenBank登录号为EU662272。转基因拟南芥T0代植株进行GUS基因PCR检测,证明重组质粒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硝酸盐处理后的转基因植株硝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比野生型显著提高,且硝酸还原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获得BcN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揭示了其序列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鉴定,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开展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基因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以不结球白菜达美为试材,采用培养皿发芽试验和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分别设定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40、60、80、100、120 W,研究了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对不结球白菜种子的萌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找到一种高效的育苗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处理对不结球白菜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种子α-淀粉酶活性增强,电导率下降,其中80 W冷等离子体处理下,α-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强了116.81%,电导率明显下降了45.41%。同时冷等离子体处理能促进不结球白菜生长发育,使株高和根长增加,使产量提升14.55%~47.79%,其中80W冷等离子处理下产量最高。冷等离子体处理后,不结球白菜叶片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100 W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了63.89%。除40 W冷等离子体处理外,其他处理叶片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对照。综合可知,80~100 W的冷等离子体处理对不结球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提高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4.
高pH对拟南芥萌发和主根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近年来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植物对盐响应分子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植物对碱胁迫响应的生理、生化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对pH信号及胁迫响应分子机理的研究还比较少。试验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过高会抑制种子萌发;随着pH值的逐渐增加,根的相对生长量和幼苗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时,根尖生长素含量随着pH值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生长素含量变化可能在植物对碱胁迫的响应中,尤其是在根伸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工作将加深人们对植物在碱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反应的理解,为揭示碱信号转导途径,筛选培育耐碱品种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以西瓜品种"小兰"为试材,采用苗期浇灌内生菌和设施大棚内减少化肥用量配施适宜浓度微生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西瓜幼苗株高、叶面积、根长等生长指标和设施棚内西瓜幼苗生长量、产量、西瓜果实的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选出一种少化肥+内生菌剂的高效施肥方法。结果表明:5 g·L~(-1)浓度的内生菌处理对西瓜幼苗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可增加株高、叶面积、根长等;减少化学肥料配施适宜浓度的微生物菌剂可有效降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能够提高西瓜幼苗的生物量、产量、西瓜果实的营养品质;且常规施肥减量40%+667 m~2施内生菌根菌剂1.5 kg+667 m~2施液体细菌类剂50 m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6.
蜂毒肽是从蜂毒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多肽物质,占蜂毒干重的50%以上,是蜂毒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物质.准确定量蜂毒衍生产品中蜂毒肽的含量对保证产品功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结合同位素内标法开发了蜂毒衍生品中蜂毒肽的准确定量分析方法,并开展了系统的方法学验证.样本经胰蛋白酶酶切后,过固相萃取小柱...  相似文献   
47.
为了明确一氧化碳(CO)对桑黄菌丝的生长和三萜的累积作用。将CO供体氯高铁血红素添加到桑黄菌丝体系中,采用pH计、电导率仪、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了pH值、电导率、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阴离子、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三萜含量。研究发现,CO处理对桑黄菌丝培养液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电导率、H2O2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除30μmol/LCO处理增加外,其他CO浓度处理1~8d内基本呈降低趋势,与之相反,抗氧化物酶活性除30μmol/LCO处理降低外,其他CO浓度处理基本呈增加趋势。除30 μmol/LCO处理下三萜和白桦脂醇含量降低外,CO增加了三萜和白桦脂醇含量,其中10 μmol/LCO处理4d时三萜含量增幅最大,比同期对照增加了 29.63%;20 μmol/LCO处理1d时白桦脂醇含量增幅达最高值,比同期对照增加了30.96%。由此可见,低浓度CO处理对桑黄菌丝未造成胁迫伤害,其生物累积量未受到抑制,但其这种生物效应还需进一步多材料验证。  相似文献   
48.
减量施肥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品种'粉红908'为试材,采用设施大棚随机区组试验,设定4个不同减量施肥处理,化肥减量10%(T1)、化肥减量20%(T2)、化肥减量10%+有机肥(T3)、化肥减量20%+有机肥(T4),通过测定番茄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硝酸盐、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含量,比较不同减量施肥方法处理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找到一种少肥高效的施肥方法.结果 表明:化肥减量10%、20%能使番茄生长减慢,番茄株高、茎粗均显著低于对照,且产量、品质也低于对照.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减量施肥模式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使品质指标显著提高,其中最优施肥模式为减化肥20%配施有机肥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49.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近年来,中国不仅致力于打造一条绿色环保的经济通道,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促进了世界文化领域的兴盛。而传统的东方国学以及意义深刻的中华美德,无不受到世界人民的赞颂。因而,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传统茶文化的可译性以及翻译方法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本文首先对中国茶的形成和发展做了大体的概述,接着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可译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0.
通过构建萝卜抽薹开花相关基因的cDNA文库,获取大量的EST序列,并与十字花科模式植物拟南芥、白菜等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萝卜与拟南芥、白菜等植物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控制抽薹开花的相关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保守性。拟南芥抽薹研究表明,抽薹开花过程受多基因控制,具有多种调控途径。抽薹开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FLC、FT、LFY等基因处于关键位置。目前这些关键基因在萝卜EST序列中已经发现了同源片段,并进行了一些基因克隆,结合萝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未来萝卜抽薹研究将进入基因功能验证和全基因组调控模式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