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2篇
  100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6年8月18日农业部奶类项目办公室在兰州召开了欧盟二期奶类项目总结会,给执行长达6年(1998-2003年)之久、覆盖全国11个省(市、区)的欧盟奶类援助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该项目自1992年提出申请,经过过渡期奶类项目实施摸索,1996年5月在北京签署了项目的“援款协议”,又经过1  相似文献   
52.
1 适度规模是奶源基地建设历史经验总结规模是一种生产组织,规模是发展的象征,规模是人的碰撞与进步,规模是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规模产生效益。但是规模也脱离不了历史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对甘肃奶业的调查研究,针对甘肃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建甘肃乳业集团、抓好奶源基地建设、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推广奶农技术协会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4.
规模是一种生产组织,规模是发展的象征,规模是入的碰撞与进步,规模是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规模产生效益。但是规模也脱离不了历史的发展阶段,规模也离不开人和人群的智慧和能力。规模更不可能随意超越客观的可能。资料显示,在我国当前篆件下,缭舍效能最佳的玉时毙是500-999头。目前;我国1000头以上规模的特大牧场,单产超过8000千克的牧场数可能有两位数。但这可是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沉积和努力才达到的,当然也是我们奶业工作者应当去争取的。  相似文献   
55.
不同发酵工艺对猪粪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粪和秸秆为原料,研究自然发酵、强制通风发酵、厌氧干发酵3种不同发酵工艺对发酵效果及重金属Cu、Pb、Zn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制通风发酵处理对Cu、Pb、Zn的有效态钝化效果分别达45.42%、60.18%、32.21%;自然发酵处理对Cu、Pb、Zn的有效态钝化效果分别达39.60%、28.68%、6.19%;厌氧干发酵处理对Cu、Pb、Zn的有效态钝化效果分别为3.08%、24.19%、-1.11%。相对于厌氧干发酵处理,自然发酵处理和强制通风处理更有利于重金属有活性较高的形态向活性较低的形态转化。从发酵的品质效果看,发酵过程中自然发酵处理和强制通风发酵处理可以利用高温期有效杀害猪粪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且强制通风发酵处理在55℃以上的高温期约为自然发酵处理的2倍,厌氧干发酵处理始终保持40℃左右的中温发酵;发酵结束后,强制通风发酵处理的EC值为1.79mS/cm,自然发酵处理和厌氧发酵处理的EC值较高,分别为5.67、6.36mS/cm,较高的EC值具有潜在的土壤盐渍化风险。自然发酵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肥料无法完全无害化,为保证肥料完全腐熟,需延长自然发酵时间;而厌氧干发酵的有机肥难以无害化,因此需继续进行好氧发酵以实现完全腐熟。综合考虑3种工艺的发酵效果及重金属的钝化效果认为,强制通风发酵工艺对提升发酵产品质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6.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礼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57.
畜禽粪便生物炭内源重金属在酸性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生物炭内源重金属在酸性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科学指导畜禽粪便生物炭农田应用,该研究以猪粪生物炭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表征不同培养时间生物炭表面形貌、孔隙结构、元素分布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孔隙溶液中重金属、磷酸盐等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生物炭内源重金属Cu、Zn主要存在形态为氧化提取态,Cu、Zn氧化提取态比例分别为79.37%和53.43%,生物炭矿物质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生物炭颗粒表面,施入酸性土壤后,生物炭比表面积及孔容增加,颗粒表面Cu、P、K等元素含量降低,土壤孔隙溶液中pH值、EC、Cu与PO43-含量显著升高,PO43-的浓度范围为2.26~298.00 mg/L,Cu的浓度范围为1.81~2.86 μg/L,生物炭颗粒粒径越小,PO43-和Cu溶出率越高,生物炭施入土壤30 d时,土壤孔隙溶液中PO43-和Cu的浓度最高。研究表明酸性土壤可促进以碳酸盐、磷酸盐氧化物形式存在的Cu以及被碳酸根与磷酸根沉淀的Cu不断释放进入土壤,但生物炭内源Zn在酸性土壤环境不易释放,且生物炭可吸附土壤中的Zn,降低Zn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含盐量过高会对堆肥有机质腐殖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但作用规律仍不清楚。该研究以餐厨垃圾为研究对象,以不添加盐分的处理为对照,设置添加食用盐的处理作为试验组(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5%、1%和1.5%),进行好氧堆肥,研究不同盐分含量对基本腐熟度指标、有机质组成、腐殖质(Humus,HS)的影响,并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关性统计分析阐明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4个处理温度、碳氮比(C/N)、有机质组成等达到腐熟要求,但盐分添加提高了堆体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添加比例达到1.5%时,高温期缩短至13 d,种子发芽指数(seed Germination Index,GI)降低至65.5%,总有机物降解率降低6.5%,有机质腐殖化过程受到限制。高通量测序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添加1.5%盐分主要通过抑制高温双岐菌(Thermobifida)、糖单孢菌(Saccharomonospora)和曲霉(Aspergillus)、毛孢子菌(Trichosporon)的活性,降低总糖、木质纤维素等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后续HS形成,从而限制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腐殖化效果的提升。本研究将为餐厨垃圾等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温度条件对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特性的影响,采用吸附试验研究25、45和65 ℃ 3种温度条件下生物炭对单一重金属离子溶液和多种重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的吸附能力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炭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均可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描述;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重要因素,生物炭对Cu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25 ℃时吸附量最大,为5.27 mg·g-1,去除率达到36.17%;生物炭对Zn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 ℃时吸附量最大,为4.94 mg·g-1,去除率达到45.36%;生物炭对Cd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45 ℃时吸附量最大,为5.82 mg·g-1,去除率达到53.85%;生物炭对Pb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 ℃时吸附量最大,为21.35 mg·g-1,去除率达到98.61%。混合溶液中,生物炭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强弱顺序为:Pb>Cu>Zn>Cd。温度升高能促进竞争吸附中生物炭对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对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总吸附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60.
立式环模生物质成型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我国生物质压块机存在的生产率低、能耗高及成型燃料质量低等问题,采用立式环模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生物质压块机,设计了带有加热电阻和降温水道的环模,并以粉碎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为2.1t/h,吨功耗35.6kW·h/t,整机噪声82dB(A),成型率为95.4%,成型密度为1.1g/cm 3 ,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及标准要求,启动时采用加热电阻,能够缩短预运行时间50~65min,正常生产时,燃料的温度能够降低20~30℃,生产率比未采用加热降温环模时增加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