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38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甘肃省虚拟耕地价值及隐性补偿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甘肃省市域虚拟耕地价值量与隐性补偿流失的空间特征,为明确甘肃省各州市农用地征地补偿标准的合理性及隐性补偿流失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ArcGIS 10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对2012年甘肃省市域的虚拟耕地价值与征地隐性补偿流失率进行核算和空间分析。[结果](1)甘肃省虚拟耕地单位价值总量以低值和中值区为主,低值区市域比重为35.71%,中值区为42.86%。(2)甘肃省隐性补偿流失率以高值区为主,高值区市域比重达到50.00%。(3)虚拟耕地单位价值总量与隐性补偿流失率低值区交叠率达到66.67%,中值区为33.33%,高值区为42.86%。值区交叠率较高,空间相关性分布较强。(4)产能、资源与生态虚拟耕地单位价值市域比重以低值和高值区为主,低值区分别占42.86%,35.71%和42.86%;高值区分别为35.71%,28.57%和42.86%。[结论]甘肃省虚拟耕地单位价值总量供给能力不足,隐性补偿流失率较高,产能、资源与生态虚拟耕地单位价值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2.
苏南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规律   总被引:74,自引:8,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择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高 ,且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平衡 ,具有蔬菜种植较长历史的苏南某市为试点区 ,重点探讨菜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 ,及土壤利用方式、轮作方式、蔬菜品种及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的影响。在全市农田范围内网格均匀布点 ,各采样点均用GPS定位 ,多点采集 89个土样。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区土壤中普遍检出有机氯农药残留 ,残留总量 (Σ OCP)介于2 3.2~ 112 6 .7μgkg-1之间 ,均值为 174 .4 μgkg-1,残留的主要组分为p ,p′ DDE和p ,p′ DDT ,占Σ OCP的 82 %以上。四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 ,传统菜地土壤中Σ DDTs残留量均值最高 ,水稻田土壤中最低。种植不同蔬菜的传统菜地土壤中有机氯残留有明显的差异 ,种植叶菜的土壤比种植葱蒜韭菜、土豆 (根茎类 )或茄果类蔬菜的土壤中有机氯残留量高得多。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中有机氯残留影响不明显。水稻—蔬菜轮作的方式可减少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3.
水稻对土壤中DDT及其系列降解物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琼  董元华  王辉  魏峰 《土壤学报》2008,45(4):686-692
在温室条件下,盆栽种植水稻(Oryza sativa,淹水土壤),设老化态DDT残留和新施入DDT两种处理,生长期126 d。研究结果显示:老化残留DDT在土壤中降解十分缓慢,而新施入DDT在土壤中降解相当迅速,GC/MS鉴定结果表明,降解物除DDD外,还有DDMS和DDMU。尽管土壤中老化残留的降解受到明显抑制,但水稻根系仍可吸收利用并向地上组织传输,因此不可低估老化残留的生物有效性。在新施入DDT的处理中,水稻根系对DDD的吸收量高达900 ng g-1,不过,根系向地上部组织传输DDX的能力极为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水稻根系对土壤中DDMS和DDMU吸收的生物富集因子为DDD或DDE的3倍,表明DDMU和DDMS具有较母体化合物更为突出的作物可吸收利用性。DDX各组分从水稻根系向地上组织传输时,其分布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作物在吸收和传输DDX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或者DDX在这种吸收和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进一步的降解。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南京市南郊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了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P、NO3--N等养分指标的累积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与水稻田土壤相比,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尤以大棚土壤速效P、NO3--N的累积为甚;但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比,土壤有机质、全K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P略有上升。平衡的施肥制度和合理的耕作管理体系是保持土壤养分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氟乐灵在土壤中的持留及其结合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琼  陈祖义 《土壤学报》1993,30(3):304-311
  相似文献   
26.
作物遥感识别中的数据挖掘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图像分类方面的各种方法,介绍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领域及应用情况。介绍了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像分类方面以有效解决当前作物遥感识别中的瓶颈问题。对当前作物遥感识别系统在数据源的使用、识别过程的规范和方法的实用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作物遥感识别中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六六六在土壤中持留和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结果表明:(1)六六六在旱地土壤中的持留性一般比稻田土壤高;(2)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量的β/γ比值较大;(3)稻田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量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六六六在稻田土壤中的降解比旱地土壤快得多,以及β-666在土壤中比γ-666更稳定而造成的。实验表明不同作物对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量的吸收不同。稻米中六六六残留量与收割时土壤中残留量相关系数等于0.379,没有明显相关;而花生中残留量与土壤中残留量呈极显著相关。实验观察到六六六的降解速率随土壤水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适量的有机质能促进六六六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文章讨论了六六六在土壤中降解的可能历程。  相似文献   
28.
兽药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劲强  董元华  安琼  刘新程 《土壤》2005,37(4):353-361
兽药抗生素的环境暴露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以往的少数相关研究仅仅报道了某些兽药抗生素在水体环境和底泥中的存在,其中涉及土壤体系的则更少。同时,对兽药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暴露途径和迁移、转化等了解较少。某些兽药抗生素如土霉素等,在环境中的持久性较强,对生物和环境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本文回顾了某些兽药抗生素在土壤体系(包括底泥)中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29.
6000年以来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在含6000a(马家浜文化时期)古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层土壤中PAHs的总量在25.9—202.9μgkg^-1之间,并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及其大小顺序为Nap〉Phe〉Fla〉Pyr,4环以上的PAHs占总量的51.8%。表层以下各层土壤中PAHs含量大幅降低,检出种类也有所减少,并主要以2、3环化合物为主,古水稻土中4环以上的芳烃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达3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hr、BkF、BaA、IcP、BbF、Pyr、BaP、DaA和Fla等化合物主要是人为产生,Flu和Phe由生物合成,而Nap、BgP和Ant则可能来源于人为产生和生物合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0.
太仓菜地土壤硝态氮状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霞  董元华  王辉  安琼  郭宗祥 《土壤》2004,36(1):68-70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对农田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大棚蔬菜地土壤中NO3--N明显高于其它管理方式下的土壤,NO3--N含量依次为:大棚蔬菜地>露天蔬菜地>传统菜地>稻田。此外,大量的N肥投入带来了土壤pH的改变。土壤pH(y)值与土壤NO3--N含量(x)呈线性负相关(y = -9.961x 98.095 R2 = 0.151 n=84),经统计检验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