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4篇
  9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结合垂直绿化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伏牛山野生藤蔓植物在景观表现中的独特作用,对野生藤蔓植物的开发利用方式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南阳伏牛山野生观赏灌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在该地区能应用的灌木植物十分丰富。文章在分析野生灌木观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迤车镇花生栽培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泽县迤车镇种植花生已有50多a的历史,但长期以来种植管理落后,产量低而不稳。2003年镇政府把花生列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4.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河北省棉田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于2011-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植棉区开展了棉田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包括色板诱杀、性信息素、频振式杀虫灯和高效生物农药应用等,并逐步构建了针对棉田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该绿色防控技术对棉田绿盲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常规防治区相比,减药控害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75.
我们看到历经千年发展,整个茶杯器具在具体应用时,其造型设计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尤其是在人们饮茶理念不断成熟的时代背景中,茶杯器具被人们融入了更为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杯器具的最佳设计效果。本文拟从茶杯器具的发展历史研究认知,结合茶杯器具背后所反映的茶文化内涵,从而系统化分析影响茶杯器具造型设计的具体因素,进而发挥茶杯器具在整个茶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价值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76.
阻隔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砷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砷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土壤pH值、水分含量、氧化还原电势、有机质、砷本底值、复合污染、微生物、土壤类型以及根际环境)、农艺措施(灌溉、施肥、施用外源激素和钝化剂、更改种植模式等)及其他因素等,本文对影响砷在土壤–农作物系统迁移的上述诸多因素及其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因地制宜减少农作物砷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随着全国植物园队伍的发展壮大,植物园科普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贵州龙里林场龙架山森林公园是省内知名的集旅游和科普为一体的园区,其科普教育工作是园区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通过对目前的科普工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78.
DG型割灌机振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对国产DG3型割灌机的振动谱以及各振源点与手柄间的振动传递函数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柞蚕蛹繁育周氏啮小蜂过程中坏蛹病原菌的传播机制,本文设计了9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坏蛹病原菌传播的媒介;坏蛹病原菌不能通过空气传播,也不能通过接触传播;降低坏蛹率的关键措施是对白蛾周氏啮小蜂雌成蜂及其产卵器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80.
安静 《福建茶叶》2016,(3):129-130
茶事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茶事过程中的服饰也是非常讲究的,这里面涵盖的文化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笔者从茶事活动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分类出发,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试图总结我国当代茶事在不同的活动中的特点,分析中国茶事服饰的文化内涵。用这篇文章作为传播茶文化的载体,以茶艺表演的核心思想为经度,以服饰文化内涵为纬度,编织出文章的总体框架。希望通过研究不同茶事不同类型,进而探讨其中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