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31篇
  1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试验统计方法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统计方法是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试验统计方法教学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软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
以200份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建立3种茎秆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更快速、准确地测定玉米茎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4 017.94~8 053.28、4 017.94~8 067.89和4 027.08~8 928.20谱区内建立的测定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效果最好。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校正模型,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 9、0.925 1和0.926 5,校正标准差分别为1.57、1.68和1.18。选取30份玉米茎秆样品作为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外部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 9、0.891 1和0.905 0,其预测标准差分别为1.57、2.14和1.49。同样选取30份茎秆样品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 3、0.944 2和0.891 8,交叉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87、2.32和1.43。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质量较好,能快速、准确测量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利用纯化的小麦胚贮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为抗原制备了8个不同的兔抗血清,并对这些抗血清与不同品种小麦贮藏蛋白的免疫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MW-GS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够产生较高效价的抗血清;HMW-GS抗血清与小麦胚服全蛋白具有较强的反应,但与醇溶蛋白反应较弱;HMW-GS抗血清可用于小麦品质性状的测定,但不能有效地鉴别不同的HMW-GS。  相似文献   
44.
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的研究:Ⅱ.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F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些组合特殊配合较低,但仍可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经Gardne&Eberhart配合力模型分析,证明这些组合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含有  相似文献   
45.
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玉米自交系K12和A7110组配的正反交组合进行6个世代(P1、P2、F1、B1、B2、F2)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茎粗正交组合中的最适模型为D-1模型(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茎粗的反交组合的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茎粗在正交组合中表现出基因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反交组合中主基因互作效应较高,正反交组合中,多基因的遗传率大于主基因的遗传率,在B2、F2代达到最大值,分别达到78.74%、71.22%。抗推力的正反交组合最适模型为C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正交组合中回交世代多基因遗传率较低,分别为6.22%和19.94%;反交组合中回交世代多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68.81%和52.78%。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控制的性状,在遗传率较高的世代进行轮回选择的方法富集目的基因,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6.
利用免疫鸡的蛋黄制备了普通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Dx5和1Bx17+1By18亚基的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鸡对抗原的免疫耐性较强,30 ̄240μg抗原/只鸡都能产生较高效价的抗体,蛋黄中抗体效价略高于抗血清,两者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前者要晚7天左右。利用硫酸葡聚糖能有效地纯化蛋黄抗体。  相似文献   
47.
以普通小麦为试材,提取麦谷蛋白,分别利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100对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进行层析分离纯化,并采用SDS-PAGE的方法检测分离效果,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层析峰蛋白含量,计算蛋白回收率。结果表明,Sephadex G-50的蛋白回收率较高,且对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纯化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实现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有效分离纯化。Sephadex G-100能有效实现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分离纯化,但与Sephadex G-50相比,蛋白回收率低。∶:  相似文献   
48.
张恩盈  魏志刚  宋希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06-17208,17236
[目的]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玉米品种单位面积果穗数的影响,评价山东省不同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地点的鉴别力。[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0年山东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8.09%的互作平均果穗数;LN7087和鲁甜糯1号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性广;鲁星糯1号平均果穗数较高,稳定性差;莱农糯11、鲁糯6号平均果穗数较低,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泛。e1和e2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e3和e5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结论]AMMI模型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较透彻地分析环境和基因互作效应,但也有局限性。该研究可为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较客观地评价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50.
在假定玉米产量与密度关系为抛物线基础上,以已发表文献所反映的基因型×密度互作研究结果为基础,选取历史数据的平均数,以高产基因型的目标密度为参照,按照“正确、错误、漏选”的选择结果,分析基因型差异的27个可能组合。根据基因型之间产量关系以及对选择的干扰程度,将玉米基因型×密度互作划为3种类别,即交点干扰型、产量差干扰型、无干扰型,进一步细分为14种亚类。高密度育种和低密度育种各受到交点干扰型3个亚类的影响,其中只有第8亚类同时影响两种育种策略;高密度育种和低密度育种各受到产量差干扰型2个亚类的影响,其中只有第3亚类同时影响两种育种策略。产量曲线交点的存在,严重干扰杂交组合的单密度选择效果。虽然从产量-密度数量关系看两种育种策略的优劣相当,但是,高密度育种具有逆境选择优势。正偏移密度加目标密度的双密度选择,能够进一步降低杂交组合和品种筛选阶段的选择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