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利用2003年和2006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及相关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度对超级稻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成反比,温度高,整精米率则低;垩白大小与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垩白大小增加.温度对整精米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后期,即齐穗后21~30天,期间的温度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温度对垩白大小的影响主要在齐穗后1~15天,即灌浆前期,期间的温度与垩白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温度对米质(主要是整精米率和垩白大小)的影响表现出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均显著期.可能与超级稻的两段灌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序列资料;基于双季稻、油菜、棉花、柑桔、油茶、烟草等主要农作物生长条件及相关区划研究成果,确立相应农作物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结合地理信息资料,运用GIS技术,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适宜性动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对双季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熟性搭配区的变化,对油菜、油茶、柑桔的影响主要是最适宜种植面积增大,对棉花、烟草的影响主要最适宜种植面积减少。针对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及相应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气候区划结果,提出应对建议为:充分利用滨湖平原、河谷平原和盆地气候资源,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做大做强湖南油茶产业;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打造湖南柑桔品牌;充分利用小气候资源,发展湘西、湘南特色烟叶。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fourteen stations in Hunan,Hubei and Jiangxi provinces from 1994 to 2006,indices of suitable temperature at the booting stage a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10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n early or late rice in the south of Chin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s and bi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Indices of the optimum daily mean temperature 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t the booting stage were as follows:Early convention rice variety was 25.7 ℃ and 22.3 ℃ respectively,hybrid variety was 26.5 ℃ and 23.3℃ respectively;while late convention rice variety was 25.6 ℃ and 22.3 ℃ respectively,hybrid variety was 25.8 ℃ and 22.6 ℃ respectively.Indexe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were as follows:The early-maturing variety,the middle-maturing variety and the late-maturing variety of early rice was 2 512.1 ℃,2 528.4 ℃ and 2 651.3 ℃ respectively,while the early-maturing variety,the middle-maturing variety and the late-maturing variety of late rice was 3 126.2 ℃,3 031.5 ℃ and 3 335.2 ℃ respectively.The above indexes all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identification,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the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of rice in the south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查自然条件下4种不育系水稻在南昌的育性情况。[方法]2010年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准S、Y58S、P88S和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准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9~10 d,58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11~13 d,培矮64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16~19 d,P88S没有明显的敏感期。从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来看,准S最低,为27.2℃;培矮64S次之,为27.5℃;58S转换温度最高,为29.3℃。[结论]在南昌地区,培矮64S的育性波动较小,稳定期较长,较其他几个不育系好。  相似文献   
15.
超级一季稻气象条件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借鉴强化栽培技术(SRI),通过播种期、密度、栽培技术对比试验和天气条件对超级一季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气候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改善群体气象条件为核心的气象条件优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湖南一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间高温分析及对种植布局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历年来高温发生的时期、地域、年际变化以及持续时间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后,提出了一季晚稻在湖南的适宜播种期,如衡阳、株洲、湘潭及郴州的北部,其适宜播种期为5月15~25日;长沙、娄底、邵阳、永州等地适宜播期为5月5-25日、常德、益阳、岳阳等地的适宜播期为5月5~20日。  相似文献   
17.
以Y两优1号为材料,探讨了收割后不同测定时间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测定时间的后推,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是由秕谷率的变化引起的,与空壳率无关.  相似文献   
18.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准S、P88S和Y58S进行分期播种,连续观察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研究这些不育系在海口地区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不育性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10~ 25 d;准S在5月15日至10月16日不育性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  相似文献   
19.
不育系P88S在湖南和海南的育性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同一品种的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气候区域的育性表现,选用不育系为P88S,分别在海南、湖南2个气候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其敏感期存在很大差异,不育系P88S在湖南长沙的敏感期处在第Ⅲ、Ⅳ、Ⅴ期。不育系P88S在海南海口有2个敏感期,第一敏感期处在Ⅱ、Ⅲ期,第二敏感期处在Ⅳ、Ⅴ、Ⅴ、Ⅵ、Ⅶ期内。(2)在自然条件下,2010年5月5日至5月9日在海口,不育系P88S花粉不育度在67.24%~85.60%之间波动,5月11日至10月18日花粉不育度均>99.5%,自交结实率几乎都<0.5%,波动很小;2010年7月17日至10月7日在长沙,不育系P88S花粉不育度几乎都在>98.0%以上,只有9月9日、9月11日、9月13日这3天的花粉不育度比较小,分别是86.08%、90.31%、92.38%。自交结实率波动比较大,在0.29%~9.81%之间波动,育种不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日照与气温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2个组合与播种至移栽生育期的长度关系极显著,积温780℃左右,气温日较差累积230℃左右,日照时数200 h以上时,对该品种该阶段的生长较有益。移栽至拔节生育期的长度与日最高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及积温-日照时数2个组合的关系极显著,最佳的生育长度在29~33 d之间,所需的积温约为880℃。气温日较差累积对移栽至抽穗阶段的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累积达442.2℃,日照时数达374.0 h时,该阶段的长度约为54 d。日最低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对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影响最明显,日最低温度累积达805.8℃,总日照时数达262 h时,该生育期模拟长度约为43 d。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晚稻根据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本地化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