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937)注射Balb/c小鼠,取其免疫后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筛选与克隆,获得7株抗HHNBV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其中F9株的染色体数为87,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单抗滴度为1∶8,腹水为1∶1000。患有杆状病毒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的对虾组织切片的单抗酶联免疫染色,表明F9株单抗只与HHNBV病灶发生特异性结合,与对虾组织结构不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其用于现场样品的检测研究表明,该抗体适于用来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102.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参与病毒多肽前体的切割、组装和成熟,巳成为开发抗病毒药物的目标酶。本文依据近年病毒蛋白酶的研究成果,就蛋白酶种类、病毒蛋白酶、病毒蛋白酶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病毒蛋白酶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从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的对虾中提取和纯化WSSV,对其蛋白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SSV蛋白酶具广泛的pH稳定性,当pH达7.5时,蛋白酶活性最大;pH高于10 0时,酶活力很低,其蛋白酶偏碱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Ca2 、Mn2 、Fe2 和Cu2 可降低WSSV蛋白酶活性,但Mg2 有轻微的激活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剂在浓度为12.5~25.0mg/L时,对WSSV蛋白酶活性无影响。Leupeptin使蛋白酶活性降低12.29%。Chymostatin在质量浓度为12.5~25.0mg/L时,对WSSV蛋白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明WSSV蛋白酶类属胰凝乳蛋白酶。蛋白质修饰剂对WSSV蛋白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组氨酸残基为WSSV蛋白酶活性基团,而巯基为非必需基团,说明WSSV蛋白酶为非巯基依赖型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104.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病理和病原分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常规显微和亚显微技术观察和分析患淋巴囊肿病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oaceus)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其病原——淋巴囊肿病毒,并利用牙鲆细组织细胞系FG—9307为感染基质,观察淋巴囊肿病毒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患病牙鲆的囊肿组织是一些淋巴囊肿细胞的集合体,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00μm,细胞近圆形,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囊肿细胞内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其衣壳外形呈六角或五角形,直径为150—230nm,大多数病毒粒子中央有一致密的核,核外周包围着一双层核衣壳,核衣壳的表面可见一圈把手样亚单位。以患病牙鲆囊肿物制备的上清液接种细胞,7d内未见细胞异常,经盲传2—3代后,细胞出现较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特异性卵黄抗体抗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ssociated with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VpAHPND) 感染的效果及其机制,防控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本研究以添加不同剂量VpAHPND卵黄抗体制剂 (0、0.2%和0.5%) 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测定对虾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对虾肝胰腺免疫酶活力和免疫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通过浸浴感染实验测定免疫对虾抗VpAHPND感染的能力。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免疫28 d后,免疫组与未添加卵黄抗体制剂的对照组对虾在平均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免疫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0.2%免疫组对虾肝胰腺的酚氧化酶 (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溶菌酶 (LZM) 活力显著升高,抗菌肽 (Crustin) 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脂蛋白 (β-GBP-HDL) 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浸浴感染实验结果显示,0.2%免疫组对虾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2% VpAHPND卵黄抗体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3.77%。研究表明,口服卵黄抗体不会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存活产生不良影响,0.2%的VpAHPND卵黄抗体制剂通过提升凡纳滨对虾的PO、SOD、LZM活力和Crustin基因表达水平,增强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对虾抗VpAHPND感染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使用特异性卵黄抗体防控AHPND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益生菌对水产动物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宿主动物摄入适量活的微生物时,自身的免疫力得到提高,这类活的微生物即为益生菌.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改变宿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进而大大降低病原菌占据肠道的机会;在动物体内产生消化酶,有助于加强宿主体内的营养代谢;刺激宿主自身免疫系统,改善水体环境,增强宿主的抗病性.益生菌的研究为水产养殖业朝着绿色健康养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一个的新的方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论文就益生菌的概念、免疫作用、定植机制等方面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7.
自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将上述芽孢杆菌以单一和3株复合的方式包裹在基础饲料表面,制成益生菌饲料;每日投喂对虾,3周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测定对虾鳃组织内WSSV拷贝数,分析对虾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Caspase)和硫氧还原蛋白基因(Tr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结束时,A组(枯草芽孢杆菌)、B组(地衣芽孢杆菌)、C组(短小芽孢杆菌)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的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7.0)%、(63.3±5.5)%、(75.0±7.9)%和(50.0±5.3)%,显著低于对照组(PBS组)(100%);在整个感染阶段,各实验组的病毒拷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抗病基因表达结果显示,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且在18 h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益生菌摄取和WSSV感染都能刺激Trx的表达,益生菌的刺激相对平缓,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Trx相对表达量在WSSV感染后的18 h时陡升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D组的激活能力最强。研究证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复合芽孢杆菌抗病毒能力最突出。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芽孢杆菌减缓了病毒在靶组织的增殖速率、提高了Caspase和Trx基因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8.
为深入探讨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 AVNV)魁蚶株的致病机理以及IAP-86蛋白的功能,从感染 AVNV 的濒死魁蚶外套膜中提取总 RNA,反转录获得 cDNA。根据 NCBI公布的 AVNV 全基因组序列中 ORF86序列设计两对反向套式引物,通过 cDNA 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 ORF865¢端和3¢端的非编码区,拼接获得全长 cDNA 序列。Blast 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与牡蛎疱疹病毒的同源性为100%,与栉孔扇贝 AVNV 的同源性为99%,并存在重叠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最大疏水指数为1.800,最小疏水指数为–3.456。该蛋白存在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包括5个丝氨酸、1个苏氨酸和2个酪氨酸),存在 1个潜在的 O-糖基化位点,不存在潜在的 N-糖基化位点;其抗原表位主要集中在8?11、14?16、28?39、75?76、88?95、97?100和147?158位氨基酸。推测该株病毒可能为牡蛎疱疹病毒的变异株,并且基因重叠在该类病毒进化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外源补充蜡样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活菌作为实验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每组4个平行,在养殖场对凡纳滨对虾自幼苗至成虾进行一个完整养殖周期的养殖实验。选取养殖场中8个光照、位置等条件基本相同的养殖池分为2组,空白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投喂免疫饲料,养殖周期95 d。期间在第45、52、59、66、73天采样,称重并计算生长速率,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16S r DNA序列V4区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投喂免疫饲料的实验组对虾生长速度比空白组平均快15.2%。(2)健康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含量高,厚壁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含量较低。(3)空白组变形菌门平均含量(68.30%),明显高于实验组平均含量(57.94%);空白组拟杆菌门平均含量(23.58%)明显低于实验组平均含量(30.06%)。(4)变形菌门中以弧菌属、Anaerospora、小红卵菌属为主,空白组弧菌属平均占总含量的5.40%,实验组平均占总含量的1.94%;拟杆菌门中以异养硝化菌属、粘着杆菌属为主,实验组异养硝化菌属平均占总含量的8.12%,空白组平均占含量的5.56%。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蜡样芽胞杆菌投喂凡纳滨对虾后可改变对虾肠道的微生物组成,提高对虾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0.
用含不同质量分数(0.005%、0.01%、0.1%)A3α肽聚糖(PG)的饵料投喂及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和0.05 mg/ml)的PG浸浴凡纳滨对虾幼体,以投喂不添加PG的饵料作对照,另设投喂活饵的试验组作参考;饲养7 d后,检测PL1期仔虾体内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显示:PG经浸浴和口服能促进幼虾ACP和ALP活性提高;经活饵投喂的幼虾的ACP和ALP活性也较高.活饵组的ACP和ALP活性,0.01%PG添加量组和0.005 mg/ml PG的浸浴组幼体的ACP活性,0.01%和0.1%PG添加量组、PG质量浓度为0.01、0.05 mg/ml的浸浴组的ALP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 0.05);口服组和浸浴组ACP活性均与PG浓度正相关,而口服组中0.01%PG添加量组ALP活性最高,浸浴组中PG浓度与ALP活性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PG能提高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PG用于育苗的口服质量分数建议为0.05%~0.1%,浸浴质量浓度为0.05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