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41.
宋晓玲 《水产学报》2005,29(3):350-355
采用三氯乙酸裂解法分离双歧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得到的肽聚糖约占双歧杆菌细胞干重的8.4%,其中总糖含量约为24.2%,脂肪酸含量约为3.2%,蛋白质含量约为2.4%;氨基酸含量及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与N-乙酰胞壁酸羧基连接的肽链上的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间的摩尔比为1:0.7:1.1:6.7。将所得肽聚糖经超声波破碎后,制成0.1%和1%两种浓度的悬液,并将相应的缓冲液设置为对照组,分别注射给日本对虾和牙鲆,测定其对日本对虾和牙鲆血清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5种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肽聚糖可显著提高日本对虾血清内的PO活性和LSZ活性,并在96h内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肽聚糖可适当提高日本对虾血清SOD活性,但到72h又降回原来的水平;肽聚糖可影响日本对虾血清的ALP活性和ACP活性,且两种作用趋势相近,96h内呈逐渐平缓上升的趋势。肽聚糖可显著提高牙鲆血清的LSZ活性,但这种升高具有明显的时效性,72h后降至原来的水平,且不同浓度的作用效果也有差异。由此可见,肽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提高养殖日本对虾和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2.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技术对1994年5月~7月自山东和辽宁采集的虾池和海区材料,包括对虾、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生物、鱼类、底泥及饲料等共192个样品进行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检测。结果表明,对虾中的HHNBV阳性与虾池发病情况基本相符,用单抗ELISA方法可提前20~40d对虾池的发病可能性作出预报;桡足类浮游生物的带毒率高于对虾,且其阳性的出现早于对虾,沿岸海区的桡足类浮游生物有较高的阳性率,它可能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携带者;部分地区的卤虫也带有HHNBV,同时还从糠虾等小型甲壳类生物中检出了病原。  相似文献   
43.
孙艳  宋晓玲  刘飞  李玉宏  黄倢 《水产学报》2013,37(4):574-583
为了筛选WSSV的防病益生菌株,从健康中国明对虾消化道分离纯化一株芽孢杆菌PC024,经Biolog碳源利用反应、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该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最为相似,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有一根端极鞭毛;细胞呈球杆状,有椭圆芽孢;单个菌落呈圆形,中间略微凸起;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进化地位最接近,同源性均达到100%,综合以上4种方法的鉴定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坚强芽孢杆菌.将已鉴定的PC024菌株粘附于对虾饲料表面投喂给凡纳滨对虾20 d后,进行WSSV肌肉注射感染,测定投喂和感染后对虾血淋巴上清和肝胰腺的免疫相关酶活性,并对对虾肠道总菌数和添加菌PC024进行计数及鉴定.结果表明:添加该菌的实验组对虾相对存活率高,相对保护率达33.7%;投喂含该菌饲料的实验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的相关免疫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虾肠道总细菌数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在实验组能够分离得到坚强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PC024可作为WSSV的防病益生菌株应用于对虾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44.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结合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山东、天津、浙江部分苗种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苗种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以及优势菌的种类和数量,并用PCR的方法检测对虾苗种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苗种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均在105-107 CFU/g之间,分离出的细菌分属于弧菌属(Vibrio)、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等8个属,其中,弧菌属在对虾苗种体内占绝对优势,达40.0%-90.23%.部分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苗种样品检测为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V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阳性,WSSV检出率为50.0%,IHHNV检出率为37.5%,同时携带两种病毒的检出率为11.11%.只携带WSSV病毒以及同时携带两种病毒的对虾苗种体内的总菌数量在1.23×107-4.14×107 CFU/g之间,显著高于其他批次的样品(P<0.05),且弧菌数量在107 CFU/g左右,显著高于其他批次的样品(P<0.05).只携带IHHNV以及不携带病毒的对虾苗种体内的弧菌数量为104-106 CFU/g.研究表明,弧菌属在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苗种体内普遍存在且为优势菌属,携带WSSV可能会引起对虾苗种体内的弧菌数量增长.  相似文献   
4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和1%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0.1%美人鱼发光杆菌活菌配制成3种免疫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组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样。对个体质量为(4.83±0.36)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20 d的饲养实验,分别在0、5、10、15和20d进行取样,以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UL)活性为免疫指标,探讨了美人鱼发光杆菌作为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在投喂免疫饲料后的第22天,按0.004 2 kg/kg体重的剂量,直接投喂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病料,并记录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免疫实验组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PO、ACP、AKP、UL和SOD活性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饲料中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后,明显提高了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其中0.1%美人鱼发光杆菌活菌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WSSV感染14d内累计死亡率为63.3%±5.8%;而对照组为96.7%±3.3%。研究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添加在对虾饲料中能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将其作为对虾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1993年和1994年育苗期,在山东省十余家育苗场采集了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等样品共56份。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说明,所有样品均未检查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病理变化;HPV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亲虾、糠虾幼体和仔虾中检出,蚤状幼体有HPV感染的可疑情况。1994年,5.5%的糠虾幼体和5.1%的仔虾检出有HPV的感染。在糠虾和仔虾阶段,海捕亲虾苗种的HPV带毒率为4.0%,越冬亲虾苗种的带毒率为6.2%。HPV和HHNBV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表明有3个样品为可疑的HHNBV阳性;有12.5%~25%的糠虾期育苗池和70%的仔虾期育苗池存在有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47.
用T—E染色、单克隆抗体的ELISA现场诊断、组织切片和H—E染色和电镜观察等不同方法对1994年浙江省乐清和温岭两地区虾池及海区样品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说明,1994年浙江省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实质上是杆状病毒性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原为HHNBV。检查到的HPV不是这场暴发病的病原。对非对虾类生物和对虾鲜活饲料的单抗ELISA检测表明,海区张网饲料可能是1994年浙江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虾池中除对虾外,其它甲壳类生物在该病的传播上可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生物除了可能传播HHNBV外,还可能传播HPV。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其血细胞吞噬(Phagocytosis)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规律,其目的是为WSSV感染与螯虾的免疫防御反应等研究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时间的延长,血细胞吞噬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随之改变,其中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可作为WSS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以用作间接指示克氏原螯虾健康状况的指标.而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克氏原螯虾肝胰腺ACP与AKP的活性波动较大,无明显的规律可循,难以作为WSS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9.
对虾病毒性暴发病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其病原为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ypodermalandhematopoieticnecrosisbaculovirusHHNBV)[1]或称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  相似文献   
50.
周进  黄倢  宋晓玲 《中国饲料》2003,(23):23-26
海洋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知识为基础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海洋生物或其成分 ,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类技术。近年来 ,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领域中的发展日益迅速 ,并体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它对解决水产业中的技术难题、开拓新领域、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1 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品种培育上的应用渔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种苗”。目前 ,我国开展的水产养殖动植物种类已有近百种 ,但是除了少数种类如海带与紫菜外 ,基本上都没有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