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48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牧道和沿牧道放牧改变植被空间异质性。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山地牧道的涵义扩展为家畜在山地垂直空间移动的固定路线、放牧往返小道、相对固定的采食路径以及践踏小径等,并总结了山地牧道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重点评述了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相互作用机制。山地牧道作为一种线状廊道,为物种扩散提供通道、生境,分割斑块景观,影响植被边界动态,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植被空间异质性;家畜沿牧道的选择采食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相互影响,家畜还通过践踏和排泄改变植被空间异质性;家畜采食、践踏和排泄综合作用于土壤,通过影响土壤异质性间接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山地牧道在动物行为学、放牧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监测植被退化、控制载畜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不同坡度下玉米生长期紫色土坡面径流及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紫色土横垄坡面径流与可溶性有机碳流失对不同坡度的响应特征,通过径流小区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其可溶性有机碳(DOC)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同一降雨时间段地表径流量均表现为20° > 15° > 10°,壤中流径流量却表现为10° > 15° > 20°。不同坡度下,玉米生育期地表径流量大小总体表现为苗期 > 成熟期 > 拔节期 > 抽雄期,壤中流量整体表现为抽雄期 > 拔节期 > 苗期 > 成熟期。玉米各生育期地表径流DOC质量浓度均表现为20° > 15° > 10°,不同坡度下玉米生育期地表径流DOC质量浓度表现为苗期 > 拔节期 > 成熟期 > 抽雄期。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壤中流DOC质量浓度大小表现为10° > 15° > 20°,不同坡度下玉米生育期壤中流DOC质量浓度的总体表现为苗期最大,抽雄期最小。玉米各生育期地表径流DOC迁移通量大小均表现为20° > 15° > 10°,不同坡度地表径流DOC迁移通量均表现为苗期 > 成熟期 > 拔节期 > 抽雄期;玉米各生育期壤中流DOC迁移通量大小均表现为10° > 15° > 20°,不同坡度下壤中流DOC迁移通量与地表径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生长期坡面径流损失和有机碳流失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从四川省8个主要栽培区选择50个优良单株采集种子,分析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及发芽能力。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种子纵径、横径、纵横比、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及生活力间差异均显著;种子性状及发芽能力与地理、气候等环境因子有相关性但不显著;旺苍、昭化、青川、峨眉产地的种子纵径、横径、纵横比、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及生活力表现较优,可作为杜仲采种基地;其中昭化6号、2号和青川7号等单株可作为优良母树加以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94.
广元市退耕还林区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作用下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同、各物种的重要值也不一样(表2、3);各群落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4);人工植被恢复有利于群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退耕还林中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营造混交林可使林分形成良好的乔、灌、草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95.
红千层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千层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其启动率30d可达86 9%,繁殖系数40d可达30~50倍,生根率30d可达95 3%。启动培养基为MS+BA2 0mg/L+NAA0 01mg/L,继代增殖以MS+BA1 0mg/L+NAA0 1mg/L最佳,生根培养以1/2MS无激素效果最好。丛生苗在5℃时可保存160d。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川北低山暴雨区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量及各器官磷素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3种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湿地松纯林>混交林>刺槐纯林,在生物量组成上,均为乔木层生物量大于灌木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2混交林中湿地松和刺槐的树叶、树皮及刺槐果的磷素含量分别大于纯林中的对应器官的磷素含量,湿地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枝的磷素含量分别是0.261 g.kg-1和0.264 g.kg-1,而刺槐树枝的磷素含量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分别为0.454 g.kg-1和0.348 g.kg-1;混交林中林分总磷素含量大于湿地松林分磷素含量而小于刺槐林分磷素含量,其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的磷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林分磷素总含量一致。  相似文献   
97.
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被视作主要的限制生长因子。近年来,因工农业的迅猛发展而产生越来越多的含氮化合物,大大增加了氮向全球大气的排放。据研究发现,如果氮的输入已达饱和甚至超过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临界负荷,就会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与大气氮沉降相关的内容,包括1)氮饱和和2)确定氮沉降临界的指示树种;2.国内外的研究进展;3.大气氮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1)导致营养失调,2)对胁迫敏感性的增强,3)加速森林土壤酸化,4)氮淋溶的增加,5)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6)氮沉降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8.
光叶子花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光叶子花炼苗60 d组培苗为材料,对光叶子花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呼吸作用(R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净光合速(Pn)、蒸腾速率(Tr)、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光叶子花叶片单位重量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叶位上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变化,其最大值都出现在第6叶位叶片;叶片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叶位上升而减小;叶片胞间CO2浓度随叶位上升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随叶位上升而增大。由于光叶子花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Pn和WUE相对较高,因此在今后的栽培管理中应对中部叶片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9.
文章对土壤微生物量P的研究方法以及微生物量磷在土壤中的作用、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P的影响和土壤微生物量P与土壤中磷的相关性进行了简述.从而明确土壤微生物量P在土壤磷素转化和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土壤肥力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68个县为对象,科学定义了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概念,系统探讨了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揭示了森林面积数量、内涵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综合防护效应,并计算出各县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为持续发展林业,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