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孤雌生殖的诱导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化学药剂DMSO、MH、PEG和Col,通过均匀设计方法进行4因素6水平[U6*(64)D=0.2990]处理,对10份不同遗传背景材料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在已处理的1268个果穗中,平均结实粒率为0.024%~0.176%;化学药剂DMSO与Col、MH与PEG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DMSO与MH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筛选出最佳组合为0.01%DMSO+70mg/kgMH+900mg/kgPEG+0.10%Col;此外,试验材料的基因型不同,对玉米孤雌生殖有极显著的影响,德国杂交种KX2564诱导率最高,为0.383%。  相似文献   
62.
为解决东北春玉米春季低温干旱和耕层蓄水能力差的问题,设置3种耕作处理,即平作平管、平作垄管和垄作垄管,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平均温度垄作垄管与平作垄管差异不大,高于平作平管1.26℃。平作可减少表层土壤水分的损失,垄作管理方式则可有效增加深层土壤含水量。不同耕作方式下,垄作垄管的产量比平作垄管和平作平管处理分别高3.8%和5.2%。  相似文献   
63.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及产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品种的筛选、机械化技术、耕作栽培技术、高效定量深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配套集成,在哈尔滨市第一积温带的3个地区、6个试验点,形成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耕作栽培技术模式,2008年和2009年核心示范面积累计达31 hm2,辐射带动6 667 hm2.a-1玉米生产,共节本增效为3 893.1万元.a-1。  相似文献   
6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9 杀虫星中辛硫磷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sphericalC18(3 9×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水(75∶2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 0mL·min 1;柱温为23℃。保留时间约3 3min。辛硫磷浓度在40~320μg·mL 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8%,RSD为0 64%。该法可用于99 杀虫星中辛硫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5.
为了明确黑土区玉米田合理的深松方式,探索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玉米田深松改土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显著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深松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秋季深松30c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为明确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三阶段DEA分析模型,利用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关变量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机械、土地等投入变量进行了修正,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地区粮食综合技术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投入起到了...  相似文献   
6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及秸秆腐解率的影响,以5年不施氮肥和施氮300 kg/hm^2耕层土壤为背景,在长期氮肥定位试验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增加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玉米出苗期至成熟期,不施氮处理和施氮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范围分别为13.53~14.21 U/mL和11.80~15.67 U/mL,在灌浆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范围分别为48.57~55.92 U/mL和50.69~59.34 U/mL,在灌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蔗糖酶活性范围为36.90~51.85 U/mL和46.40~58.22 U/mL,在3个时期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配施适量的氮肥对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增加硝态氮和速效氮质量分数,不施氮处理和施氮处理硝态氮和速效氮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0.39、18.45 ug/kg和126.43、145.39 mg/kg。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玉米须的最佳采收时期,以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玉米须采收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期对玉米须的功能成分、可收集产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含量随吐丝日数延长呈下降趋势,总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采收期的玉米须总黄酮含量的变幅大于多糖的变幅。以雌穗套袋方式延迟授粉能有效促进玉米须生长,但显著降低果穗结实率。‘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套袋6天的玉米须产量比自然授粉条件下的采收产量分别提高79.2%和65.5%,穗粒数分别下降了57.9%和88.2%;套袋12天玉米须产量分别提高107.6%和74.8%,穗粒数分别下降96.1%和96.0%;套袋3天果穗结实未受影响。不同品种玉米须生长量差异显著,玉米须产量变异范围界于0.443~1.003 g/穗之间,平均值为0.655 g/穗,变异系数24.78%。为兼顾玉米产量与玉米须品质及产量,吐丝3~5天为玉米须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69.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的抗穗颈瘟能力,以69份水稻品种为寄主,210株稻瘟病病菌菌株为接种体,按照积温带通过人工接种方式完成鉴定。结果显示,以抗性频率80.00%为阈值,共筛选到松836、中科804等抗穗颈瘟品种11份。应用联合抗病性分析,共预测出中科804&中科发5号、中科发5号&松836等10个组合适合搭配种植。以相似系数0.70为阈值,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及以上品种分别划分为3、2、3个抗性类群;各积温带抗性相似度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科804和中科发5号、绥粳8和龙粳21、龙粳3047和龙粳3407。  相似文献   
70.
以 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生产力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及不同供氮水平下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结果表明,吉单 27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父本四 144相同,施氮量在 0~15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水平增加子粒产量呈递增趋势;施氮量超过 150 kg/hm2后,单株子粒产量对增施氮肥无响应。四单 19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母本 444相同,施氮与不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75、 150、 225和 300 kg/hm2 4个供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其父本 Mo17对施氮与不施氮及不同供氮水平的变化均没有响应。吉单 27和四单19两个品种的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子粒产量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明显不同,吉单 27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四单19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