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篇
  4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验在扬州市郊区沿江高沙土上进行。对少(免)耕小麦吸氮动态及生长动态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江苏沿江地区扬麦5号小麦的吸氮速率最大期和生长速率最大期分别在叶龄余数2.7~0.2和孕穗末至始穗之间。乳熟以后,植株累积吸氮量常因氮素损失而减少,以致吸氮速率可能出现负值。吸氮速率最大期的累积氮量、全生育期的吸氮总量、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以及生长最大速率均与产量密切相关,其中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是小麦生长最重要的指标。拔节肥的作用主要在于减缓吸氮速率最大期以后吸氮速率的下降程度,防止早衰,以促使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能达到一定的高产指标。吸氮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与高产小麦同期累积生物量指标的差数,是确定拔节肥施氮量的主要依据之一。高产小麦吸氮速率最大期(叶龄余数2.1左右)是追施拔节肥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102.
蚯蚓粉、大蒜素、甜菜碱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比较蚯蚓粉、大蒜素、甜菜碱三种促摄食物质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288尾异育银鲫[体质量为(15.95±0.19)g],随机分为6组,即Ⅰ组(对照组)、Ⅱ组(1.25%蚯蚓粉)、Ⅲ组(2.5%蚯蚓粉)、Ⅳ组(5%蚯蚓粉)、Ⅴ组(0.015%大蒜素)、Ⅵ组(0.5%甜菜碱),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饲养于玻璃钢水族箱中,试验期53 d。结果表明:第Ⅵ组增重最快,且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与第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蚯蚓粉组与对照组比较,第Ⅳ组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鱼的摄食量存在差异,大蒜素组摄食量最少,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5%蚯蚓粉的Ⅳ组摄食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饲料系数方面,Ⅵ组的饲料系数最低,且显著低于蚯蚓粉组(P<0.05),与Ⅴ组和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的饲料系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甜菜碱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蚯蚓粉能增加异育银鲫的摄食量,建议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3%。  相似文献   
103.
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对牛粪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比传统技术手段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试验通过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牛粪,采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处理前后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牛粪经蚯蚓生物床处理后的通水性和透气性得到明显改善,易干燥,无臭气,含水率和电导率明显下降,pH值趋于中性。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使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下降,提高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全磷、有机磷、无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降低了钾的生物有效性,对腐殖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对Cr、Cd和Cu的去除效果较好,对Pb、Mn、Zn和Fe的去除效果不佳。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过程丰富了蚯蚓粪中微生物区系,增加了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脲酶活性,使牛粪中的碳水化合物发生逐步分解,生成腐殖物质,同时使水溶性有机硅化合物分解为无机硅氧化物。  相似文献   
104.
不同铜水平对水稻幼苗生长、铜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水平对水稻幼苗生长、铜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μmol·L~(-1)铜处理水稻时,幼苗的生长并不受影响,随着铜浓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水稻幼苗地上部铜的含量和累积量随着溶液中铜供应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水稻根系中铜的含量及累积量并不是随着外源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最大值均出现在20μmol·L~(-1)铜处理时;1μmol·L~(-1)铜处理的水稻地上部N、P和K的含量和累积量不受抑制,而在20、50和80μmol·L~(-1)铜处理中,地上部养分的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减少;低铜浓度下(1和20μmol·L~(-1)),水稻根系吸收N、P和K不受影响,甚至20μmol·L~(-1)铜浓度更有利于水稻根系养分的吸收,高铜浓度下(50和80μmol·L~(-1)),水稻根系吸收养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且在80μmol·L~(-1)铜浓度时,N、P、K的吸收均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5.
施用尿素稻田表层水氮素的动态变化及模式表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稻田表层水氮浓度高低是决定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及径流氮排放多少的关键因素。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实验方法及原状土渗漏液,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不同施肥量在稻麦轮作下,稻田表层水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包膜尿素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性,在基施情况下,表层水总氮和NH4+-N浓度低,始终接近对照水平,氮素通过径流和氨挥发损失的可能性很小。施普通尿素后表层水总氮素负荷及流失潜能随时间呈指数递减,而表层水NH4+-N浓度及氨挥发潜能在施肥后约50h内随时间呈指数增加,之后又随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趋势,表层水总氮(TN)和NH4+-N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C0×e-kt,反应速率常数在不同施肥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施肥与降雨的时间间隔将是决定径流氮损失的关键因素。施尿素后4d内是控制水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在施尿素后1~4d内,稻田有较高的氨挥发潜能,而此后氨挥发损失的可能较小。适当增加田埂高度,或在施肥初期减少灌水以降低表层水深度,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06.
膨润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膨润土投加量、不同振荡时间、不同溶液磷浓度和不同溶液pH值条件下,探讨了天然膨润土和柱撑膨润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效果,讨论了影响其吸附的主要因素,同时,观察了天然膨润土和柱撑膨润土的X射线衍射特征,比较了2者对磷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是个迅速的过程,在10 min内基本可达最大值;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量表现为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溶液中磷浓度对膨润土的吸附能力有很大影响;溶液pH值在4左右时,天然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最强;溶液pH值在4~10时,柱撑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效果均较好;柱撑膨润土对溶液中磷的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天然膨润土。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4种以2:1型粘上矿物为主的土壤所进行的盆栽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K ̄+,Na ̄+,Ca ̄(2+)等阳离子不仅影响粘上矿物对NH ̄+_4的固定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矿物固定态铵的释放有截然不同的影响。Na ̄+,Ca ̄(2+)有助于2:1型粘上矿物层间铵的释放,而K ̄+却阻止NH ̄+_4的释放,最终导致了黑麦草吸氮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8.
用采自江苏省主要水稻土种和少数南方省份的水稻土15个。盆栽试验研究表明:(1)淹水条件下土壤矿物对施入的肥料铵以及土壤氮矿化铵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很大,其固定量受矿物组成、粘粒含量、石灰性反应等因素影响;(2)大部分被固定的铵在多数土壤上可以重新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但能否全部重新释放则与粘土矿物组成有关。被蛭石固定的难以释放,而被水云母、蒙脱石固定的容易释放;(3)被固定铵的释放高峰与水稻吸氮高峰基本一致;(4)在盆栽条件下由矿物固定的按所提供的氮占水稻吸氮总量中的比例,在吸氮高峰期可达1.4%~89.6%。  相似文献   
109.
NaCl和PEG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渗透势的NaCl和PEG营养液,对3种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进行培养,玉米生长12 d后用根系分析仪扫描分析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抗盐品种登海11根系生长受PEG引起的低渗透势的影响比由NaCl浓度增大所引起的低渗透势的影响要大,抗旱品种郑单958的情况与此相反。NaCl和PEG所导致的渗透势降低均可以影响所有供试玉米品种的根长,但只明显影响抗盐品种的根系平均直径,而对其他品种的根系平均直径影响很小。由NaCl和PEG所造成的低渗透势对玉米根系发育的影响有所不同。盐胁迫下根系生长量的降低可能是耐盐品种对高盐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养猪模式对土壤As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深度层次的发酵床垫料、垫料下土壤、发酵床外土壤和传统猪场外的土壤样品进行连续分析测定,比较了不同养殖模式下As的累积状况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床垫料使用近1年后,As在0~20、20~40 cm垫料层中存在明显的累积,累积量分别达7.5、6.7 mg·kg-1,存在向垫料下层土壤迁移的风险,且As在垫料下土壤中浓度的增加量高于发酵床外同深度的土壤(P0.05);废弃垫料中As的浓度在11.5~12.0 mg·kg-1之间,符合我国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可以适当处理后进行农用;发酵床养殖模式对周边土壤中As累积的影响低于传统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