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篇
  4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堆置与添加蛭石对污泥蚓粪培育黄瓜幼苗的影响,为污泥蚓粪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新鲜污泥蚓粪和堆置180 d后的污泥蚓粪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蛭石(蚓粪∶蛭石=1∶0,2∶1,4∶1,8∶1),复配成育苗基质,通过温室大棚育苗培育黄瓜幼苗,研究污泥蚓粪育苗基质性质变化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新鲜蚓粪基质比对照基质更有利于黄瓜幼苗株高、叶片叶绿素、根粗、根体积、根尖数和壮苗指数的提高;蚓粪堆置处理比对照基质更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株高、根干重和总干重,但抑制了黄瓜幼苗根系的根粗、根尖数和壮苗指数.随着蛭石添加量的增加,新鲜蚓粪基质处理的株高、开展度、根表面积、根尖数、茎叶干重和总干重增加,壮苗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堆置蚓粪基质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增加,而根冠比和壮苗指数降低.无论是否堆置,育苗后污泥蚓粪的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基质;育苗后随着蛭石添加量的增加,污泥蚓粪基质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和EC均下降趋势,而pH增加.[结论]添加蛭石和堆置处理能有效降低了污泥蚓粪基质有效氮磷含量,增加了EC.污泥蚓粪基质黄瓜育苗中,推荐使用新鲜和堆置污泥蚓粪与蛭石按照8∶1混合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在发酵床养猪过程中不同组成垫料的As、Hg累积规律,本文以木屑、稻壳和秸秆为原料,配制成3种垫料处理,分别为木屑(S)、木屑+稻壳(SR)和木屑+稻壳+秸秆段(SRS),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测定了4批育肥猪养殖结束时不同层次垫料中As、Hg含量,分析了长期使用后不同发酵床垫料中As、Hg累积情况,为发酵床废弃垫料的后续农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猪养殖批次的延长,3种处理及其不同层次垫料As、Hg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增加。4批猪养殖结束时,As累积量最大的是SRS处理的发酵床,为1921.7 mg·栏-1,Hg累积量最大的也是SRS处理的发酵床,为21.1 mg·栏-1。S、SR、SRS处理的As、Hg含量分别为2.921、2.190、2.621 mg·kg-1和0.048、0.036、0.042 mg·kg-1,均符合《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 525-2012)、《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32-2006)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23.
矿化垃圾中植物大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长期填理后已稳定化的垃圾进行开采和资源化利用,能增加现有填埋场库容,对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紧张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以一个已运行10 a以上的垃圾填理场为研究对象,对已填埋6、8、10a的矿化垃圾中一些植物大量营养元素的剖面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矿化垃圾中氮、磷、钾养分的浓度总和已达到国家有机肥养分含量标准,有机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植物养分供应的角度看,矿化垃圾可具有资源化利用的价值;(2)矿化垃圾中养分主要以氮素为主,磷、钾营养元素的总量较低,但速效态含量相对较高;(3)不同填埋深度的矿化垃圾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大部分在填埋8~10 a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受矿化垃圾组成成分复杂性的影响,部分形念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4.
在不同Mn2+浓度(0、10、100、1 000、10 000、30 000 nmol/L)条件下,研究了M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及N、P、Mg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的影响.100 nmol/L的Mn2+处理获得最大的牛物最,30 000 nmol/L时的生物量最小;100 nmol/L Mn2+处理的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鼍最高,30 000 nmol/L Mn2+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最低;不同M2+浓度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的N吸收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P的吸收:100 nmol/L的Mn2+处理培养基中P减少量是30 000 nmol/L的Mn2+处理组P减少最的5倍左右;过高的Mn2+浓度也影响了铜绿微囊藻对M2+的吸收.结果表明Mn2+浓度为100 nmol/L时铜绿微囊藻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5.
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比较试验,研究了在田间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降雨量为440 mm条件下,与其他旱作相比,采用半腐解秸秆覆盖,水稻生育前期植株个体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但生育中后期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分蘖成穗率较高,冠层叶长,叶面积大,光合功能强,每穗结实粒数多,粒重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6.
用采自江苏省主要水稻土种和少数南方省份的水稻土15个。盆栽试验研究表明:(1)淹水条件下土壤矿物对施入的肥料铵以及土壤氮矿化铵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很大,其固定量受矿物组成、粘粒含量、石灰性反应等因素影响;(2)大部分被固定的铵在多数土壤上可以重新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但能否全部重新释放则与粘土矿物组成有关。被蛭石固定的难以释放,而被水云母、蒙脱石固定的容易释放;(3)被固定铵的释放高峰与水稻吸氮高峰基本一致;(4)在盆栽条件下由矿物固定的按所提供的氮占水稻吸氮总量中的比例,在吸氮高峰期可达1.4%~89.6%。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模拟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通风处理甲苯、乙苯、正丙苯混合污染的黄棕壤,研究了不同通风流量、不同土壤含水率、间歇通风等因素对目标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流量和含水率是影响去除率的重要因素。当柱径14 cm、土壤粒径为10目连续通风时,最佳通风流量为0.15 L.min-1,最佳含水率约17.98%条件下,甲苯、乙苯、正丙苯的去除率分别为99.84%、99.45%、98.25%,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Cs,TVOCs)去除率达到了99.30%,且优于间歇通风;含水率为6.01%、24.73%时,TVOCs的去除率仅为63.03%、89.03%,表明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VOCs的去除;苯环上支链越长,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越难以被脱附去除,反之亦然,表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大小也是影响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8.
通过人为调节获得pH5.82、pH6.95和pH7.55的3种pH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pH变化对土壤硝化过程N2O产生以及双氰胺(OCD)对硝化过程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气培养2d内,土壤硝化速率与pH呈正相关关系;在12d的培养期间,土壤N2O释放总量随pH增大而增大,最大N2O释放量占施氮量的0.363%;pH变化影响土壤硝化作用的强弱以及硝化过程中N2O/N2的比例;pH变化对DCD的抑制作用影响显著,DCD对N2O释放总量的抑制率为34.4%-72.2%,当pH5.82时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9.
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资源化利用蚓粪,研究了大棚栽培条件下施用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鸡粪有机肥和无机复混肥相比,蚓粪和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黄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与比无机复混肥相比,黄瓜中糖酸比,可溶性固型物、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POD与CAT活性有所增加。同时,蚓粪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硝酸盐含量,但对黄瓜的SOD活性影响不大。说明施用蚓粪和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明显改善黄瓜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30.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旱作和淹水两种培养方式下,研究了5种基因型水稻(Oryza.sativa.L.)(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和旱稻)幼苗根系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水分条件下,水稻根通气组织的形成和皮层厚壁细胞的形态均存在基因型差异。5种基因型间,淹水条件下杂交粳稻根形成通气组织的时间最晚,根皮层厚壁细胞形态上的差异在常规粳稻和常规籼稻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旱作条件下旱稻的根通气组织形成较其他基因型晚,常规粳稻根皮层厚壁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壁加厚程度小。与淹水条件相比,旱作条件下杂交稻根通气组织形成较迟,常规粳稻根皮层厚壁细胞排列较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