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篇
  4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大型径流场研究太湖地区稻田磷素径流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利用大型径流场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稻田径流磷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稻季径流磷主要为颗粒磷,比例为50.1%~98.8%,溶解磷比例较低;磷素径流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生育前期,稻季后期排放量较少;2001、2002年稻季径流输出总磷量分别为0.97、0.24 kg.hm-2,均低于同期降雨和灌溉输入总量,用磷浓度较高的水体灌溉稻田可能是减少周围水体磷总量的有效方法。研究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可忽视降雨输入磷。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明锰元素在土壤中的渗漏特性及其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采用了模拟土柱进行水稻淹作、旱作。结果表明,淹作条件下锰易随渗漏液大量流失,并且在种植水稻情况下比不种水稻更能促使锰流失。水分对锰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影响较大,为防止锰素在土壤中大量流失,应合理控制水分。从锰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情况看,旱作条件下各土层有效态锰、水溶性锰含量都高于淹作条件下。在淹作、旱作条件下,有效态锰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表现出明显的淀积特征。无论淹作还是旱作,种植水稻可加速土壤中锰向有效态转化。  相似文献   
83.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生态养猪过程中不同发酵床垫料组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南京六合发酵床养殖基地,设置3种不同垫料的发酵床处理,其垫料组成分别为木屑(S)、木屑+稻壳(SR)、木屑+稻壳+秸秆段(SRS).在一个试验周期内,连续测定垫料中CO2、CH4及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pH、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同时分析了三种垫料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垫料排放的温室气体以CO2和N2O为主,二者在三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中的占比高达99.3%~99.6%;三种垫料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猪出栏前一个月,占整个试验期间排放总量的61%~68%;在垫料中添加秸秆段(SRS)对CO2和N2O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CH4的排放,其CH4排放总量分别是S和SR的2.30倍和2.46倍;SRS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亦高于S和SR,而S和SR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相差不大,三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4.
污泥堆肥对青菜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方式,设置污泥堆肥施用比例为0%、1%、5%、10%、15%、20%、40%、60%、80%和100%(重量比)共10个处理,研究污泥堆肥施用量对青菜生长状况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5%的污泥堆肥施用可将青菜发芽率由87.78%提高到93.33%,但当施用量大于10%时,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污泥堆肥施用量在0%~15%范围内,青菜总生物量随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10%污泥堆肥处理青菜鲜重为58.11 g,略低于15%处理,但无显著差异,当污泥堆肥施用量大于20%时,青菜生物量呈下降趋势;污泥堆肥施用量为10%已满足青菜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其地上部N、P、K含量分别为52.68、5.89、26.86 g·kg-1;与空白处理相比,随污泥堆肥施用量增加,青菜地上部Cu、Cd、Zn、Cr和Pb含量呈增加的趋势,Cr的含量在堆肥施用量大于80%时,高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0.5 mg·kg-1,Cd的含量在堆肥施用量大于60%时,高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0.2 mg·kg-1,而Pb的含量在所有处理中均超标;确定最佳的污泥堆肥施用量为10%。为降低重金属在作物体中积累,在污泥堆肥农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污泥堆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85.
86.
用葡聚糖两相分离法从玉米根中获得高纯度的质膜微囊,在一系列ATP浓度(0~5 000μmol.L-1)下,测定不同钒酸盐浓度(0、30、300μmol.L-1Na3VO4)处理对H+-ATPase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钒酸盐对质膜H+-ATPase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在0~3 000μmol.L-1ATP浓度范围下获得的H+-ATPase的动力学参数与0~5 000μmol.L-1ATP浓度范围下有较大差异;钒酸盐对玉米根质膜H+-ATP酶的抑制属非竞争性抑制。此外,玉米根质膜H+-ATPase存在底物(ATP)抑制,在使用DYNAFIT软件对底物抑制机理的相关动力学参数和曲线方程进行了拟合过程中,发现钒酸盐可能掩盖或延缓底物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7.
城市生活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大平2号蚯蚓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分析了其对污泥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相关酶的活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污泥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污泥脲酶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总体来说,所研究的4种酶的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污泥蛋白酶的活性下降最为显著,其他相对较小.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有机质等的降低可能是酶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莉  董昆明  李楠  周晓见  靳翠丽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46-20249,20259
[目的]研究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逐级分相萃取法,对广玉兰、黄杨和龙瓜槐3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并测定各组分的抑藻特性。[结果]广玉兰中的抑藻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中;龙爪槐的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相中;黄杨的抑藻活性组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和水相中。除黄杨水相组分外,各活性组分在投加1 d后即表现出显著抑藻活性,抑制率达50%,且抑制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的7 d生长抑制率均达90%以上,各组分的抑藻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在最低浓度25μg/m l时抑藻活性达96%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分,且能引起藻细胞膨大或表面皱缩空洞。[结论]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最具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组分(60%以上),而含量约为25%的非极性组分(正己烷相)具有显著的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在25和50mg/L正己烷相组分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7d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5%和9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细胞中叶绿素a的破坏。[结论]为防治微囊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广玉兰叶片化感物质的抑藻活性及GC-MS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玉兰叶片化感物质的抑藻活性和种类。[方法]在活性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GC-MS等方法,结合抑藻试验对广玉兰叶片提取物进行了铜绿微囊藻抑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广玉兰叶片浸取物在浓度8g/L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7.4%;其正丁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抑藻活性物质,能够对铜绿微囊藻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这些具有抑藻活性的物质主要为小分子的醇类、酮类和酯类。[结论]为新型藻类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