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2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将80只伊莎褐蛋种鸡随机分为4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5、30和60 mg·kg-1铅,以全价饲料(铅含量为3.55 mg·kg-1)为对照组,研究种蛋中铅对鸡胚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收集饲喂第25天的种蛋进行孵化,孵化9、14和19 d测定鸡胚肝脏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9 d时仅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随着铅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14 d时铅的添加量基本不影响各指标的变化,当鸡胚生长到19 d时铅的添加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GST活力显著下降,但19 d时除CAT外其他指标的改变都与铅添加量无关.总之,铅对鸡胚胎肝脏的损伤中,脂质抗氧化作用并不是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关抗氧化酶活力改变所致,同时饲料中铅在60 mg·kg-1以下时,其含量对肝脏的抗氧化作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
利用质量追溯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稻米产业链过程管控难题。本文介绍了稻米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国内外发展历程,对其常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苏垦大米和五常大米为例,介绍了稻米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3.
探讨建立适体SELEX筛选中单链DNA(ssDNA)的制备方法,生成适体筛选的次级库,为适体SELEX筛选奠定基础.将PCR扩增后带生物素标记的双链DNA(dsDNA)连接在链霉亲和素标记的凝胶上,用NaOH变性解链制备ssDNA.利用荧光法分析dsDNA与凝胶结合所需的时间及NaOH对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标记凝胶结合的...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亚硝酸盐对腌腊肉制品质构的作用,研究了不同亚硝酸盐添加量(0、50、100和150 mg·kg-1)对低温蒸煮猪肉香肠在0~4 ℃、0~21 d冷藏时间内质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香肠水分、脂肪、蛋白质、胶原蛋白和亚硝酸盐都有降低趋势.质构剖面分析(TPA)显示,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香肠硬度和胶黏性增加,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减小,咀嚼性先增加后减小.相关分析表明,香肠亚硝酸盐残留含量与其硬度和胶黏性显著负相关(P<0.01),与黏聚性(P<0.01)、弹性和回复性(P<0.005)显著正相关.基于亚硝酸盐残留含量和TPA指标相关分析进行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PC 1)和主成分2(PC 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5.09%和16.46%,硬度、弹性、黏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在PC1中起决定作用,咀嚼性在PC2中起主要作用.PC 1和PC2构成了亚硝酸盐影响蒸煮香肠冷藏期内的主要质构因素.  相似文献   
35.
罐制过程中荸荠质构变化及其与淀粉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比较荸荠罐制过程不同阶段的质地结构,研究了荸荠罐制过程中质构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含水率的关系,比较了预煮、排气和杀菌三个受热过程后的质构,结果表明荸荠质构中弹性性质(脆度、硬度和黏着性)和塑性性质(凝聚性和回复性)在受热后有不同的变化,弹性性质参数值在排气过程中有所回升,塑性性质参数值则在整个过程中全部呈下降趋势;含水率与黏着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凝聚性和回复性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对荸荠质构变化与淀粉特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探讨通过改变淀粉特性以达到较好质构的可行性。研究发现荸荠淀粉的膨胀力(Swell Power,SP)、淀粉凝胶质构和淀粉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 Analysis,RVA)谱中的崩解值与荸荠的各项质构参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根据荸荠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控制不同的受热过程,尤其是预煮,使之得到具有较好质构的产品。另外,改变淀粉特性也可改善产品质构。  相似文献   
36.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采后红富士苹果热处理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温度的热空气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对红富士苹果进行不同时间-温度的热空气处理,处理后的果实置于(0±0.5)℃条件冷藏4个月,然后置于20℃条件下7 d(模拟货架期),对货架结束时果实底色a*值、硬度和固酸比进行测定。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苹果底色a*值、硬度和固酸比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考察了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果实品质各指标的影响,得出优化热处理温度为36.3℃,处理时间82.5 h。  相似文献   
37.
采后热处理对优化控制西红柿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研究了热处理对减小西红柿贮藏中呼吸强度的作用及其控制。在试验中以5~40℃温度作为输入参数,输出参数为西红柿的呼吸强度,通过动态控制温度降低呼吸强度。目标函数是平均呼吸强度的倒数。通过神经网络来模拟确定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动态影响,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拟合很好。优化控制通过4个控温步骤,经过基因算法使目标函数最大,即呼吸强度最小,从而降低西红柿呼吸强度,减缓贮藏品质的衰败。  相似文献   
38.
基于激光图像分析的桃货架品质无损检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波长为650nm,功率为13、25mW的半导体激光分别照射货架期间早熟(霞晖)和中熟(朝晖)2个品种桃的表面,通过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图像S1和S2及其像素面积,然后对各种所设参数(AS1、AS2、AS1-AS2、AS1/AS2)和桃的各种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图像参数AS1-AS2与最大破坏力F、果面底色色度a*、果面底色色调角H°和桃果实固酸比SSC/TA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果验证了激光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贮前复合热处理对果蔬品质和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屠康  邵兴锋  静玮 《果树学报》2006,23(3):442-447
贮前热处理是一种无毒无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可在贮藏期间延缓某些果蔬衰老,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贮藏质量。热处理与其它处理相结合可增强热处理的效果、降低热处理强度、弥补其不足,成为现在热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复合热处理主要包括热处理与生物拮抗、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式。生物拮抗菌中对酵母菌的研究较深入,取得较好效果。热处理与其它物理或化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保鲜效果。综合处理的先后顺序和处理参数的选择对处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0.
采用冲击共振法无损检测砀山梨采后质地变化,并与插入型破坏性实验和感官评定等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冲击共振法所测硬度系数与插入型破坏性实验测得的弹性率有较好的相关性(r=0.88),与最大插入力相关系数为r=0.82。冲击共振测试所得果实硬度系数平均在23.00以上时,果实质地酥脆,品质较好;平均在16.00以下时,果实质地开始酥软,趋向蜂窝状,品质差。冲击共振法无损检测值误差波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