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林业   511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263篇
  298篇
综合类   2336篇
农作物   424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1271篇
园艺   358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9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从产业生成视角明确旅游业成长核心动力,构建旅游业和城镇化新耦合机制模型,分别选取各系统8大指标,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张家界为例,分析了各阶段两大系统的动力与成因及耦合发展情况,结果发现:自建市以来,城镇化与旅游业分别呈稳定与波动上升态势;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核心动力存在差异,且其本身亦呈现不同状态;张家界旅游系统与城镇化系统之间存在中等水平相关性,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其协调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992.
氮素形态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兴安落叶松幼苗对氨基酸态氮(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的吸收与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硝态氮。氨基酸态氮比无机态氮更能有效提高幼苗体内N、P、K养分质量分数,甘氨酸、谷氨酸对兴安落叶松幼苗铵态氮的供应能力与硫酸铵等效,赖氨酸态氮次之。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硝态氮的供应无明显效果。供应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后,营养液pH值显著升高;供应铵态氮,营养液pH值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过筛处理对小兴安岭阔叶次生林和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影响,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Cm),以及培养前后土壤冷水提取碳水化合物(CWEC)和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HWEC),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参数:潜在可矿化碳(C0)、易矿化有机碳(C1)等,并分析了土壤Cm与冷水提取碳水化合物和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阔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Cm均大于原始红松林。过筛处理使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增加,其中1 mm过筛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量大于2 mm过筛土。过筛处理对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影响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小。过筛处理对土壤C0无影响,却使土壤C1增加,其中2 mm过筛土C1增加49.09%~68.06%,1 mm过筛土C1增加91.03%~133.83%。过筛处理使土壤CWEC增加,但对HWEC无影响。土壤Cm与CWEC和HWEC的初始含量及变化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水提取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键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土壤矿化释放的CO2。综上,过筛处理破坏土壤结构,释放出部分胶结团聚体的碳水化合物,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用红花愈伤组织建立红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条件,并利用红花悬浮细胞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表达CD20复合片段抗体。【方法】以红花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种类激素组合对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筛选优质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探索不同初始接种量、蔗糖质量分数、水解酪蛋白质量浓度对红花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将CD20复合片段抗体基因两端引入XmaⅠ/EcoRⅠ酶切位点,并将其与pEASY-T1和pBasta载体相连,构建pEASY-T1-CD20克隆载体和pBasta-CD20表达载体,再将构建的pBasta-CD20表达载体转入根瘤农杆菌,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红花悬浮细胞转化法表达CD20复合片段抗体。【结果】红花子叶愈伤诱导最佳条件为MS+NAA 2mg/L+6-BA 0.5mg/L、温度(25±0.1)℃、光照70μmol/(m2·s)连续光照,继代培养条件为MS+NAA 1mg/L+6-BA 0.5mg/L、30μmol/(m2·s)连续光照、温度(25±0.1)℃。悬浮细胞体系培养最佳条件为不加琼脂粉的MS+NAA 1mg/L+6-BA 0.5mg/L、接种量2.5g(50mL培养基)、蔗糖质量分数2%、水解酪蛋白800mg/L。pBastaCD20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目的蛋白在红花悬浮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红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并用该体系成功表达了CD20复合片段抗体。  相似文献   
995.
以柠条为原料,分别在200、300、400 ℃和600 ℃进行炭化处理制备柠条生物炭,分析柠条粉末和生物炭的组分,用扫描电镜观察柠条生物炭的形貌,比表面积分析仪绘制柠条生物炭的吸附等温线,研究柠条生物炭的孔容、孔径以及比表面积等结构参数。使用土柱实验装置将柠条生物炭与土壤混合,通过淋溶试验检测柠条生物炭对土壤中的除草剂敌草隆的吸附效能。结果表明,柠条炭化的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I型吸附线,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柠条生物炭的炭得率不断降低,在600 ℃进行炭化处理可以得到44.71%的柠条生物炭,其比表面积可达到187.56 m2·g-1,平均孔径4.83 nm,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52%。土壤中添加1%的柠条生物炭就可以对土壤中的敌草隆产生显著吸附效果,添加3%的柠条生物炭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6.
黄海北部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作业时兼捕稚幼鱼比例较大的问题,增大了原生产网第五节网背网衣的网目尺寸,并将改进后的生产网作为试验网,在黄海北部海洋岛附近海域采用交替作业法进行原生产网和试验网各10网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网的总渔获质量比原生产网减少69.87 kg;原生产网捕获27种渔获物,试验网捕获19种渔获物,比原生产网减少8种,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相比原生产网,试验网中的各渔获种类体长分布范围向右偏移,说明体长范围偏小的渔获物得到一定释放。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拖网类渔具的结构优化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农药固体纳米分散体是将纳米技术与农药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农药新剂型,是药物以纳米尺度的微粒、微晶形态均匀分散在固态水溶性载体中形成的固体纳米剂型。该剂型在杜绝有机溶剂和大幅度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同时,克服了水基化纳米剂型稳定性差的瓶颈问题,提高了难溶性农药在水中的分散性,有利于增加农药在叶面的粘附性和渗透性,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节约农药使用量,降低残留污染。综述了固体纳米分散体在农药和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制备方法,基于目前农药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率低及残留污染严重的问题,探析高效、环保的固体纳米分散体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应用LAI-2000植物冠层仪对一2 000 m2上海青菜田10个样方的节肢动物群落和菜心小气候、植株冠层数据进行了调查,在对相关影响因子进行初步的典范对应分析基础上应用R软件建立黄曲条跳甲发生量与环境因子的随机森林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上海青植株黄曲条跳甲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排序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植株冠层信息、小气候信息与各种节肢动物的分布关联性明显,9个自变量均方残差仅为19.698 22。叶心温湿度、叶面积指数与平均叶倾角是影响该虫发生的最重要环境因子,这些因子加上天敌龟纹瓢虫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累计百分率达91.474 5%。因此,黄曲条跳甲在上海青植株的分布受外界风速气温和作物长势所引起的叶心温湿度和叶片遮阴程度影响极大,在该害虫综合治理中要重视气象因素与作物生长指标对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花生品种萌发特性与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疆8个主栽品种的耐旱性,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9个花生品种的萌芽期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花生品种不同测定指标中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平均隶属函数值表现为花育25号(0.8144)花育51号(0.6444)花育52号(0.4694)花育951号(0.4616)山花7号(0.4597)中花16号(0.4036)山花9号(0.2928)花育22号(0.2296)花育33号(0.1227)。由此可见,花育25号的抗旱性较强,花育33号的抗旱性最差。本研究结果对新疆选育抗旱花生品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种衣剂对甜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甜4号和金菲2个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多.福.克,生物拌种剂,12%克.甲硫悬浮种衣剂,3%辛硫磷和帅苗(氯氰菊酯)等5种不同类型种衣剂包衣处理,通过种子的发芽势、田间成苗率和活力指数比较,结果表明,甜玉米种子发芽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超甜4号发芽比金菲要好,种衣剂处理对甜玉米种子发芽调控也存在显著差异,生物拌种剂对甜玉米发芽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