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玉米微量PCR反应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不同作物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玉米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中组织DNA提取步骤、PCR扩增、电泳检测等环节的优化,初步建立了以5 μL反应体系为基础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加快玉米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检测速度,降低玉米分子标记检测过程中的消耗。  相似文献   
32.
33.
在广泛搜集,研究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作物同功酶与杂种优势预测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4.
作物次级群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于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研究的次级群体有近等基因系、导入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等。次级群体是用于QTL鉴定、精细定位、互作分析、图位克隆、品种改良等的良好材料。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次级群体是在相似的遗传背景下进行QTL分析,消除了大部分遗传背景的干扰和QTL之间的互作,提高了QTL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概述了作物次级群体库的构建及利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基于次级群体理论发展起来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玉米回交后代群体中供体基因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郑58为受体亲本,昌7-2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79对亲本间有多态的SSR标记,分析BC2F1和BC3F1世代供体的基因组成分。结果表明:BC2F1世代单株内的供体染色体片段数平均为11.4个,BC3F1世代为4.8个,从BC2F1到BC3F1单株内的供体染色体片段数减少了57.6%;BC2F1世代单株内的供体染色体片段长度平均为99.3 cM,BC3F1世代为87.1 cM,BC3F1较BC2F1减少了12.3%;BC2F1世代单株内的供体基因组大小平均为1 132.8 cM,BC3F1世代为421.4 cM,BC3F1较BC2F1减少了62.8%。  相似文献   
36.
玉米抗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几个遗传基础有限的玉米自交系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而进行品种更换是玉米病害有规律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我国在抗源鉴定、抗病遗传以及抗病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生产上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青枯病得到控制和缓解,但是取材、育种方法、种质资源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把长期的种质资源拓宽与近期的抗病育种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防止玉米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7.
玉米抗病基因一致性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掘和精细定位玉米抗病基因是构建玉米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重要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整理文献和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中已有的抗病基因定位的信息,借助高密度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通过染色体映射的方法,绘制了玉米抗病基因的一致性图谱。结果显示,在试验涉及到的14种主要玉米病害的78个抗病主基因或QTL之中,抗病基因在各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第3、第6、第10染色体上的主效抗病基因较多,第5和第7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较少,且抗病基因呈簇集分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掘和鉴定玉米抗病基因和建立玉米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以478×CML312和丹340×CML322等两个组合的6个世代(P1 ,P2,F1,F2,B1,B2)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新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在2个不同的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两种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39.
课题组前期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轮回亲本,以昌7-2为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Z12和W16。Z12和W16在bin2.07区域均含有1个来源于昌7-2的染色体片段,株高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郑58。利用郑58和Z12为材料构建F2分离群体,基于重测序和混合分离分析(BSA)策略,将株高主效QTL qPH2.4定位于第2染色体13.95 Mb(201 457 953~215 022 157 bp)的区域内。利用在目标区间内筛选出的20对多态性分子标记对包含743个单株的郑58×Z12 F2分离群体和包含1 720个单株的郑58×W16 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合田间株高数据进行QTL定位,将株高主效QTL qPH2.4定位在InDel分子标记ph-18和ph-19之间,区间的遗传距离为0.57 cM,物理距离为626 kb。参考B73基因组(RefGen_v4)注释信息,该区间内存在17个注释基因,其中,包含可以调控油菜素内酯信号的基因Zm00001d006677。  相似文献   
40.
结合目前我国种业市场现状和课程特点,分析了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滞后,卖践教学缺乏,并从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