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种改进的Western杂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stern杂交是一种检测蛋白质的免疫化学方法,已在生物科学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以前的文献介绍的Western杂交程序过于繁琐。本文根据Western杂交的基本原理结合已报道资料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应用到猪血清瘦素蛋白的检测。该程序简单易操作,结果清晰,证明改进后的方法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2.
23.
瘦肉型与脂肪型猪血清Leptin的比较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我国脂肪型猪与引入的瘦肉型猪ob基因的蛋白表达差异,用Western杂交比较检测了内江猪、八眉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血清Leptin水平。结果发现,脂肪型猪体内存在Leptin抵抗现象,血清Leptin水平比瘦肉型猪高3.23倍;同时发现一个大小约为33ku的蛋白与Leptin有一定的结构同源性,该蛋白也可能是Leptin的二聚体;另外,脂肪型猪ob基因的表达高于瘦肉型猪,二者肥胖程度和瘦肉率性状的差异可能还存在与ob基因表达有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24.
25.
研究了安哥拉山羊与陕北土种山羊杂交一代(F  相似文献   
26.
乳头数是种猪繁殖性能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母猪乳头数与其繁殖性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乳头数越多,则窝产仔数越多。因此,在选择种公猪及母猪时要着重考虑乳头数,对乳头数性状施予较高的选择强度,选育出乳头数较多的种猪,以满足高产仔数的需要。论文综述了猪乳头的形成和调控机制,猪乳头数性状QTL定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旨在深入理解猪乳头数性状在猪繁殖性能中的重要作用,为种猪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试验通过对在常温保存的关中黑猪精液中添加ε-聚赖氨酸效果的研究,探究新的减少稀释液中抗生素使用的可能性。向稀释后的精液中分别添加0、0.04、0.08、0.16、0.32、0.64、1.28 g/L的ε-聚赖氨酸,检测其保存1~5 d的精液质量。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在浓度为0.04~0.64 g/L不会影响精液渗透压,添加ε-聚赖氨酸可以提高关中黑猪精液的保存效果,其中最适浓度为0.16 g/L。  相似文献   
28.
猪H-FABP基因PCR-RFLP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Hinf 、Hae 和Msp 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汉白猪、八眉猪和野猪等8个猪种,共计265头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Hinf -RFLP位点上,上述猪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频率分别为0.7500,0.7188,0.9167,0.3333,0.1250,0.6909,0.1167,0.8500和0.9375;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余猪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大白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汉白猪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性(PIC<0.25),杜洛克猪、长白猪、内江猪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性(0.25相似文献   
29.
根据中国长毛兔养殖与育种情况,介绍长毛兔配套系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0.
8个猪种和野猪H-FABP基因分子标记与IMF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PCR-RFLP(Hinf Ⅰ、HaeⅢ和MspⅠ)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八眉猪和野猪共计265头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对猪肌内脂肪(IMF)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 Ⅰ-RFLP位点上,上述品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其中大白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杜洛克、长白猪、内江猪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PIC介于0.25和0.5之间);(2)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它猪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HaeⅢ-RFLP和MspⅠ-RFLP位点上,仅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和八眉猪为单态;(3)9种基因型对IMF含量的影响,HH>Hh>hh,DD<Dd<dd,AA<Aa<aa,遗传效应值分别为:3.89、3.42、3.17、2.27、2.49、2.91、2.28、2.70和2.95,H-FABP基因可显著地提高猪IMF含量(P<0.05).结果提示:可通过提高“aa-dd-HH”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IMF含量,达到改善猪肉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