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06篇
  201篇
综合类   978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434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黄土地表生物结皮对土壤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双环法对山西省偏关县3种结皮覆盖下(苔藓藻结皮、藻结皮和薄层藻结皮)土壤的贮水性能和渗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皮覆盖下土壤的贮水能力受结皮厚度和孔隙度状况的影响较大,0~10 cm土层饱和贮水量为502.69~525.80 t/hm2 ,滞留贮水量为169.71~198.29 t/hm2;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5. 19~11.10 mm/min,无结皮最高,苔藓藻结皮最低;稳渗速率变化范围为1.6 7~2.67 mm/min.采用的3种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和Ph ilip模型)中Horton模型的拟合值更接近于实测值, 决定系数R2在0.98~0.99,更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具有生物结皮土壤的入渗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考察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实地观测、样品分析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沙漠地区的基础数据。沙漠面积约2.29×104km2(2001年),沙漠存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和周边扩大的趋势;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羽毛状沙丘为特色,星状和其他复合型沙丘大量分布的特点;羽毛状沙丘的"羽轴"是一种较特殊的复合型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前后相连,在沙垄和沙垄之间的沙平地有地形起伏,形成较宽大的弧形沙埂,基本与沙垄走向垂直,由这些沙垄和沙埂组成了独特的羽毛状沙丘;沙漠内部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全年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m/s,年总输沙势944.46 VU;调查记录了沙漠区107种植物和79种脊椎动物,发现野骆驼在沙漠西部的水源地,3种稀有荒漠植物的新分布区;提出沙漠最早形成于70万年的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尺度下长白山次生杨桦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样地的群落构建机制。以样地内47种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径级结构下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结果显示,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发散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径级的增加,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呈现向发散变化的趋势。这表明竞争排除作用和非生物的筛选作用共同影响群落构建的结果。其中,在较小的尺度上竞争排除作用是决定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而在较大尺度上则是非生物的过滤作用起主要作用。通过对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空间因子、环境因子进行方差分解,发现环境因子对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土壤水分和土壤深度起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2015年浦城县农技站选用6个再生稻品种进行机收栽培对比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两季产量、经济性状、再生力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甬优2640、欣荣优华占两个品种头季生育期适中、再生季能安全齐穗、两季年产量高、米质佳,可作为浦城县机收再生稻主推品种;嘉优99头季稻生育期偏长、产量偏低,但再生力强、再生季产量高,可作为浦城县中南部机收再生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超声波提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岩白菜素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岩白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70 W、药材粉碎目数100目、超声时间40 min,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药材粉碎目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提取率高等特点,为岩白菜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香葱染色体核型特点,采用滴片技术获得3个香葱品种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片子,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香葱品种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16,平坝白葱的染色体较赫章黑葱和赫章红葱粗短,呈近椭圆形。赫章黑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4 m+2 sm, 16条染色体中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12.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06%,核型类型为2A;赫章红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2 m+4 sm, 16条染色体中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12.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16%,核型类型为2A;平坝香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4 m+2 st, 16条染色体中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12.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10%,核型类型为2A。3个品种中进化程度最高的是赫章红葱,最低的是平坝白葱。  相似文献   
997.
两种疾病发生对养殖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疾病发生情况下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感染腹水病和皮肤溃疡病的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病鱼及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半滑舌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要明显少于环境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养殖池进水和颗粒饲料中细菌种类总数的14.3%~44.7%。在疾病发生后,病鱼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数量仅是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数量的45.8%和64.5%,病鱼肠道中细菌多样性下降非常明显。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发现,虽然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超过60%的细菌种类不相同,但优势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不明显,丰度最高的前10种细菌种类基本相同,其比例超过肠道相对总菌量的80%。不同疾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也不同,腹水病会造成肠道中优势菌株的种类和相对丰度都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而皮肤溃疡病发生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养殖半滑舌鳎的肠道菌群结构相对比较保守,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疾病种类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究饥饿胁迫对刺参免疫和生长的影响,在11?13℃条件下,研究体质量为(20±0.15)g的刺参在不同时间(0、10、20、30、40、50、60 d),饥饿胁迫对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爆发(RB)活性、吞噬活性以及对刺参体质量、脏壁比、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的ACP活性、LZM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饥饿60 d后,比初始值分别下降47.06%、17.57%;SOD活性、RB活性和吞噬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饥饿胁迫第20、20、10天时达到最高值依次为32.88、0.328、1.35 U/ml,其后显著下降,第60天时显著低于初始值,分别下降27.87%、38.08%、53.43%;其体质量在第60天时为初始体质量的68.08%,呈现负生长;脏壁比逐渐增大,第60天时为0.56,显著高于初始值0.44(P0.05)。随着存储营养物质的消耗,刺参体质量损失率增加,存活率下降,存活率与体质量损失率之间存在着y=?0.0354x2+0.4354x+99.117的函数关系,呈二次曲线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饥饿时刺参通过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需要,长期的饥饿有可能降低刺参的免疫能力,直接影响刺参的健康和生长。  相似文献   
999.
为确定10株高效杀虫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 通过克隆、测序10株绿僵菌菌株的ef1-α、rpb1、rpb2、 β-tubulin部分序列进行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并结合形态特征确定10株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多基因分子鉴定在绿僵菌菌种的划分上较单基因更为准确, 结合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和形态学特征, 将CQMa114、CQMa117、CQMa125、CQMa126、CQMa128归为大孢绿僵菌, CQMa102归为蝗绿僵菌, CQMa132、CQMa135归为贵州绿僵菌, 菌株CQMa138、CQMa140与其他绿僵菌亲缘关系较远, 有可能为绿僵菌属的新种或新的分类单位。  相似文献   
1000.
荒漠区中麻黄营养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倍增加;第3年高生长量小,并达到其生境下的高度峰值,萌蘖枝数连续增加,但趋于缓和。对多年生天然中麻黄的刈割试验表明,同一立地条件下天然苗和刈割再生草都是生长3年后高度达到最大值,且高度峰值差异不显著;但萌蘖枝数却是多年生中麻黄刈割后再生草>3龄苗刈割再生草>天然苗。天然和人工中麻黄营养生长比较中,不同生境下中麻黄生物学高度不同,但同一生境下相似,但人工中麻黄高度显著大于天然的,高差达22~23 cm。无论是天然苗、人工苗,还是天然苗刈割再生草、人工苗刈割再生草,3年内萌蘖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人工中麻黄的萌蘖枝数显著大于天然的。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可提高单株生物学高度和萌蘖枝数,并科学控制刈割期,可大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