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40篇
  6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已成为现代播种技术的主要特征和播种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分析了我国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实施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过程中精密播种机排种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应着眼于完善作物育种系统,尽快完全实现种子的商品化;注重玉米精密播种机的精密排种器研究;逐步建立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体系,从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和加强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质量的监测工作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2.
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取苗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油菜基质块苗机械化移栽过程中,缺乏取苗装置完成栽植作业的生产现状,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取苗装置。取苗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气动分苗及对辊取苗2个阶段,确定了取苗装置稳定运行的工作参数,构建了移栽过程中气动分苗阶段和对辊取苗阶段的运动学模型。开展了同步带线速度、载苗台安装角度、辊轮线速度对取苗成功率、取苗同步率影响的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带线速度为120.9 mm/s、辊轮线速度为238.2 mm/s、载苗台角度为31.9°时取苗效果较优。较优参数组合条件下,台架试验的取苗成功率为93.42%,取苗同步率为94.42%,田间试验的取苗同步率为92.71%,满足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取苗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取苗装置的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滚筒集排式油菜精量排种器排种过程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明气力滚筒式油菜精量集排器结构与运行参数对排种性能高低的影响,提出了气力滚筒式油菜精量集排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排种过程中吸种、携种、投种等主要环节的种子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运用离散元分析软件开展了吸种过程的仿真计算,获得了排种过程中所需的负压值、正压值与结构参数、运行参数的关系模型。利用JPS-12型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开展了单因素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当滚筒转速20 r/min、正压区压力值2 200 Pa、负压区压力值为-2 200 Pa时,集排器合格指数可达89.1%以上,变异系数为3.76%。结果表明排种过程力学模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该研究为集排器的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免耕播种机新型锯齿防堵装置防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免耕播种机的堵塞问题,设计了一种免耕播种机新型锯齿防堵装置,分析了该装置的防堵机理;通过对锯齿圆盘切刀和断秆的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求解各运动参数的数学方程,确定了影响该装置抛撒性能的主要因素。理论分析和土槽试验结果表明,该锯齿防堵装置具有良好的防堵性能。  相似文献   
75.
针对现有播种机排种技术研究态势缺乏定量分析,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系统性和全面性梳理不充分等问题,该研究对已有排种技术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从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和发展力等方面可视化呈现排种技术的研究态势,总结排种技术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并介绍国内外先进农机企业基于前沿排种技术开发的产品,分析其产业化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排种技术呈波浪发展,当前处于高速稳态发展期;中国科研产出较多,影响力紧次于美国;代表性期刊有《Biosystems Engineering》《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和《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高影响力学者和机构围绕不同地区的典型农作物开展排种技术研究,推动了排种技术进步和机械化水平提升;排种技术发展脉络以实现功能为主的单一主题研究逐渐过渡到机构优化、机理分析、虚拟仿真等垂直细分主题的深入探索,现阶段排种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速兼用排种、播种均匀性、DEM-CFD耦合仿真、控制和监测系统开发。排种技术应用注重高效高性能装备研发,国内排种新产品研发处于跟跑阶段;随着新兴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思维的应用,排种技术研究向高速高性能、精准精确、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本研究可为把握排种技术领域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播种机具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杨波  廖庆喜  李旭  张宁 《农业工程》2011,1(1):97-101
为提高播种机具的利用率,实现油菜和小麦的兼用播种,本文针对油菜和小麦的机械物理特性,设计了一种气力式油菜小麦兼用型精量排种器,确定了排种滚轮、护种板、气室等关键部件的主要结构参数;分析了充种、清种和卸种过程中的种子运移规律,得出油菜、小麦的充种极限速度分别为0.18m/s、0.13 m/s,油菜、小麦的护种板护种角分别为31.5?~43.2?、36.18?~41.40?, 油菜、小麦的气室气压分别为>342Pa、>458Pa。台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排种器能满足农艺上油菜和小麦播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动手实践能力呈现弱化的态势,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现实判断与现实特征分析,比较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方式与表现形式,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系列思考,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提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8.
基于MATLAB的链式开沟机功耗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耗是评价链式开沟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作者以自行研制的链式开沟机为研究对象,借助运动学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其功耗的结构与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分析.研究表明,开沟机水平移动速度ve、链条运动速度ve、链条水平倾角α是影响开沟机功耗的3个主要的独立可变参数.根据实际生产对链式开沟机高效与低耗的要求,以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开沟机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工具开展了开沟机功耗的优化分析.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开沟机功耗较设计水平下降了11.71%.研究结论对链式开沟机的优化设计及其动力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油菜直播机深浅旋组合式种床整备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油菜直播机作业功耗,设计一种深浅旋组合式种床整备装置。该装置旋耕弯刀采用多区段双头螺旋线对称排列安装方式,作业时将厢面分为交错排列的种床带和灭茬带,实现种床带深旋播种、灭茬带浅旋灭茬的功能。结合油菜种植农艺要求,确定种床带和灭茬带主要设计参数和刀片的整体排列方式。田间试验表明,在试验工况一致前提下,直播机作业幅宽全旋耕作业功耗占直播机耕整部件功耗的72.53%~82.20%;与油菜直播机作业幅宽全旋耕相比,深浅旋组合式种床整备装置作业功耗减少14.13%~18.04%,其作业质量指标中植被埋覆率、碎土率及耕后地表平整度仍满足旋耕作业标准要求;对安装有深浅旋组合式种床整备装置的直播机作业后的厢面进行地表轮廓分析,所得厢面平整,畦沟沟型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深浅旋组合式种床整备装置能有效降低直播机整机作业功耗,为直播机整机结构改进和作业功耗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油菜小麦兼用气送式集排器搅种装置设计及充种性能试验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针对小麦种子在气送式集排器供种装置中因流动性差导致充种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提高小麦充种性能的搅种装置。该文分析了搅种装置影响充种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搅种齿与搅种轴的主要结构参数,并构建了种子在搅种装置作用下的充种力学模型。应用EDEM仿真分析了搅种装置安装位置对种群压力、种群与供种机构切向力和型孔充种数量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台架试验研究了搅种齿结构及其排布对充种性能和搅种装置与供种机构转速比对供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搅种装置能明显增加种群压力、切向力、型孔充种数量、充填角和充种合格率。搅种齿长度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充填角和型孔充种数,搅种齿排列方式显著影响型孔充种数。研究得出影响充填角和型孔充种数的主次因素为:搅种齿长度>排列方式>搅种齿形状。在搅种齿形状为圆柱形,搅种齿长度为6 mm和双螺旋排列方式条件下,充填角、型孔充种数和充种不合格率分别为78.20°、1.73和0.69%。供种速率随锥孔轮数量、转速比和转速增加而增加,在转速为20~40 r/min条件下,选择锥孔轮数量为6和转速比为1.154优化组合时,供种速率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90~1340 g/min和0.23~0.80%。该研究为搅种装置结构改进和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