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陡坡地皇竹草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以皇竹草作为生物篱植物,探讨了其在陡坡地的生长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皇竹草茎叶鲜生物量259.2t/hm2,年产干草51.2t/hm2,根系的84.96%集中分布于0~30cm土层内,根系密度48.6条/100cm2,可有效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贮水量,固持土壤,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相似文献   
32.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在目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林草复合模式的林与草之间的营养元素关系,对矿质养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合理搭配林草提供重要依据,以期为退耕还林各模式建立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3种退耕还林林草模式林、草、土壤养分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3.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和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但是,农田中过量施用氮素却可导致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各种形态氮素的转化和氮肥的主要去向,并概述了氮肥施用的新技术,指出了氮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34.
原位淋洗技术是土壤砷污染修复领域的热点,但含砷淋洗液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试验研究了铁粉、氧化铁、活性炭、膨润土及其混合物共8种材料对含砷淋洗液中砷的吸附效果和吸水特性,以期筛选出最佳除砷材料。结果表明:氧化铁和氧化铁+活性炭(1:1)两种材料对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100%;氧化铁+活性炭(1∶2)、活性炭、膨润土+活性炭(1∶1)、铁粉等4种材料去除砷也有较好效果,去除率分别为78.9%、73.3%、36.5%、27.2%;膨润土、铁粉+膨润土两种材料对淋洗液中的砷无去除效果。综合考虑认为,氧化铁+活性炭(1:1)材料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是吸附砷污染废液中砷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35.
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地域范围广阔、监测重要性突出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和人员配备缺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PRS/GNSS/G IS/RS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建成后的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无人值守等优势,能够对自治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动态监测,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为国家、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三峡库区紫色小流域侵蚀性降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以三峡库区陈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了小流域内侵蚀性降雨的雨情、分配及时空变化等特征。【方法】采用K-Mean Clustering聚类方法以及多种降雨特征指标。【结果】①陈家沟小流域在第Ⅲ类雨情下侵蚀性降雨次数少,但其平均降雨侵蚀力最大,引起强烈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大;第Ⅱ类雨情下平均降雨侵蚀力最低,但其侵蚀性降雨次数最多,且集中在汛期,容易出现短时间内连续降雨的情形,其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潜在能力也不容忽视;第Ⅰ类雨情下侵蚀性降雨总侵蚀力值高于其它两类雨情。②陈家沟小流域内侵蚀性降雨量在年内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5-9月是降雨集中期,侵蚀性雨量和降雨次数分别占全年总量的82%和75%以上。③陈家沟小流域内不同支沟侵蚀性降雨雨量、平均最大I30、平均降雨侵蚀力值具有如下趋势:戴家沟黑沟岭杨家沟乔家1号。【结论】陈家沟小流域侵蚀性降雨主要有3类雨情。陈家沟小流域内不同支沟的侵蚀性降雨雨量、降雨强度以及降雨历时的空间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37.
镉污染农田不同水稻品种镉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为降低稻米Cd含量,筛选适用于粮食安全生产的Cd低积累水稻品种,利用8个早稻品种和10个晚稻品种进行Cd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不同品种水稻糙米及其他部位的Cd含量,并分析不同品种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状况。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水稻间根际土pH值和根际土有效态Cd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且两者和水稻Cd含量的相关性较高,根际土pH值降低和有效态Cd含量升高会导致了水稻Cd含量升高;综合考虑降Cd效果和产量状况,供试的18个水稻品种中,早稻中嘉早17、株两优189、华1s/R039三个品种和晚稻长两优772、长两优1419、长两优051三个品种推荐为湖南地区中低Cd污染农田适宜推广的Cd低积累水稻品种,且早稻品种株两优189糙米Cd含量仅有0.09 mg·kg-1,晚稻品种长两优772和长两优051也仅有0.085 mg·kg-1左右,Cd低积累特性明显。研究表明,利用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积累特性差异,可以筛选出适于中低Cd污染稻田的低累积型水稻品种,使稻米Cd含量降至国家粮食安全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8.
川中丘陵区坡坎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数量可观,总计面积51-23 万hm2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固土护埂、改良土壤、促进产品多样化及增加农业收入等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9.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已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通过15°、25°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定位试验,探讨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状况、侵蚀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养分特征。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流失的泥沙中<0.02mm的颗粒大量富集,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以果—植物篱复合、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0.
植物篱在减少坡耕地径流、控制土壤侵蚀和降低非点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中国科学院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监测的三峡库区坡耕地皇竹草植物篱小区和对照小区连续6年的监测资料,研究了坡耕地皇竹草植物篱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能有效地改善坡耕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植物篱的实施有利于三峡库区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