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1篇
  29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山地旱农区集蓄径流节水综合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太行山区资源、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对沟道潜流的“截、蓄、滴”一体化开发利用技术和集蓄径流节水综合技术体系进行了重点总结。根据太行山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6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2.
北方土石山区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建设美丽中国的实际需要。针对太行山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环境容量与承载力低下、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太行山中段东坡的低山丘陵区进行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30年的研究实践,提出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北方土石山区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为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扶贫攻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与示范。本文通过30年研究历程回顾、研究与展望,总结了土石山区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的进展与展望。太行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研究初始阶段(1986—1996年),确定了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与技术理论,建立了以水土富集为中心的林业生态工程。二是提升发展阶段(1997—2007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了影响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因子与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措施与解决方案。具体说来,在径流林业研究方面,研制出了太行山水土富集工程带间距计算公式;在降水资源转化与水分运移规律研究方面,明晰了岩土二元结构体的降水-土壤水-裂隙水的基本补给路径,揭示了岩土界面"优先流"与裂隙网络"优先流"的运行转化规律,阐明了浅层风化裂隙岩体渗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植被耗水过程的响应关系;在降水资源调控利用研究方面,研制出了生物集雨新材料、营养调理剂和生物集雨面建造施工工艺。三是全面创新阶段(2008年—),重点探讨了山区生态产业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发了经济林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石质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经济林生态隔离带调控技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产业开发技术,以及林下经济、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化技术体系。下一步将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向人口密度较大、人类活动频繁的雄安新区上游山区扩展,重点开展以国土绿化、景观建设、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监测,研究现代干扰条件下山地灌丛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主要驱动因素,山地水旱灾害形成机制、降水资源调控与水源涵养,以及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山地生态经济体系,为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与水源涵养功能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山地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实现其生产、生态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3.
对小坝子沙地植被恢复进程中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化地区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多样性较低,土壤环境因子与物种多样性存在相关性,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物种的繁衍。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土壤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与水分表现出较大的因子累积贡献率,是该区域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土壤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有响应,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水分等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将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从1980年开始,经过竹秆锈病(Stereos tratum Corticioides)发生规律观察表明,此病专危害竹类。在竹杆上产生冬孢子、夏孢子和菌丝进行侵染循环。其侵染规律是:10月至翌年3月,为冬孢子堆时期;4月,冬孢子堆于雨后吸水膨胀,逐步脱落,在脱落的竹表皮上产生夏孢子;5月至7月,是夏孢子产生和侵染期;8月,夏孢子脱落后,病斑在竹表皮下繁衍大量堆状菌丝;9月中旬,菌丝上产生冬孢子堆,10月突破竹表皮外露。经接种试验,冬孢子无侵染能力,夏孢子是传播的唯一来源,夏孢予的产生又必须经冬孢子阶段。  相似文献   
85.
<正> 太行山是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山区,中低山面积占太行山区总面积的81.4%。多年来,由于滥砍烂伐,过度开垦,超载放牧,造成了严 重的水土流失,环境趋于恶化,生态平衡失调。绿化太行山,增加大地覆盖,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不少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围绕  相似文献   
86.
<正>2012年5月17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新疆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新疆体育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以"科技促农机、农机促发展"为主题,以"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推广"为原则,旨在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合作,为宣传、展示、推介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开幕式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艾克拜尔·吾甫尔主持。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钱智为展会剪彩并致辞,农业部农机化  相似文献   
87.
不同生态型的11个柳枝稷品种组织培养反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蓉  张万军 《草地学报》2014,22(3):579-585
以美国从南到北11个不同生态型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品种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对其愈伤组织各种形态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不同生态型柳枝稷的组织培养反应。结果表明:低地型品种Alamo和Performer的种子发芽率和愈伤诱导率均较低,但组织培养中结构松脆、生长旺盛、色泽鲜亮、增殖较快、容易分化成苗的Ⅱ型愈伤组织比例高,容易再生成苗;虽然高地型品种Dacotach,Blackwell和Nebraska28等的愈伤诱导率和种子发芽率较高,但较难挑选出Ⅱ型愈伤组织,不易获得组培再生苗。本研究结果为柳枝稷的遗传改良和生物技术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庭院经济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庭院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庭院经济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庭院经济的含义、研究内容及经营形式的变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庭院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9.
针对太行山区干旱山地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和相对落后的农业节水措施,采用工程措施,将太行片麻岩区普遍存在的浅层地下裂隙潜流进行拦截,并通过集水池、蓄水池将其储存起来,以供灌溉之用。同时,为了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及利用效率,在农业发展方向上,必须走节水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90.
蒸发是陆面过程中联系能量和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蒸发模拟估算在流域水资源研究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概述了互补相关(CRAE)模型的结构及其应用与发展。CRAE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避开了复杂的土壤-植被系统,只输入常规的气象资料,即气温、日照、湿度,就可以估算陆面蒸发。CRAE模拟的流域年蒸发量误差在1%~10%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因此,CRAE模型在流域蒸发估算、水文资源分析、农业生产中有较强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