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9篇
  32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营养强化对灰海马幼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及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复合营养型强化剂对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幼体氨基酸组成模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用0.045 mL/L(A)、0.090 mL/L(B)和0.180 mL/L(C)3个浓度的50DE-微囊强化的卤虫投喂灰海马幼体。结果显示,灰海马氨基酸总量(TAA)的平均值为51.10%(质量分数,干样);灰海马含有17种氨基酸(AA),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占TAA比例的平均值为31.00%,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占TAA的比例超过45.00%(质量分数,干样)。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和亮氨酸(Leu)。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的平均值为36.97。随着强化剂浓度升高,卤虫和灰海马体内部分AA、TAA、TDAA和非必需氨基酸(TNEAA)的含量及大多数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A/E)均与强化剂浓度呈反比(P<0.05)。但是,卤虫和灰海马的TEAA/TAA和TEAA/TNEAA的值却随强化剂浓度升高而上升(P<0.05)。同时,从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EAAI的评分模式可以看出,B、C两组灰海马的评分总体显著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间大部分氨基酸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过高浓度的强化剂无法显著提高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氨基酸的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72.
2010年11月引进灰海马成鱼20尾,经过一个半月的强化培育,性腺发育成熟,有3对已成功交配并产出仔鱼千余尾.对灰海马的交配和产子行为以及子海马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测量.给稚鱼投喂卤虫无节幼体,饲养34 d后,体长达4.8±0.152 cm时开始投喂冷冻糠虾.转食后幼鱼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3.
太白湖主要经济鱼类寄生蠕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74.
刘鑫  张东  林听听  周丽青 《水产学报》2020,44(6):907-914
为了解灰海马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便于今后开展灰海马的种质评价与鉴定、规模化人工繁育、亲缘关系研究及人工选育等工作,实验以雌雄灰海马的背鳍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浸泡和常规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借助Photoshop图像软件,将同源染色体配对、拼贴,做出染色体核型图。采用Image J软件的自定义曲线测量功能,以着丝粒的中心位置为起点,顺着染色体弯曲的形态,到染色体臂末端为终点,测量线段长度,得出图片中染色体的臂长,根据相同放大倍数下标尺的测量值,换算出染色体的实际臂长。根据臂比值,将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类后,得出灰海马的染色体核型公式。结果显示,灰海马的背鳍组织可作为其染色体制备的理想材料,实验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此法简单、效果好,解决了海龙科鱼类染色体制备的难题;灰海马具有22对染色体,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44,雄鱼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sm+20st+22t,雌鱼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m+2sm+20st+21t,雌鱼存在性染色体异型的现象,因此灰海马的性染色体为ZW/ZZ型。  相似文献   
75.
通过录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卵场附近船舶航行时的噪声,并以此为刺激源,以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船舶噪声声压级对大黄鱼幼鱼游泳、摄食行为及免疫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噪声声压级<60 dB时,幼鱼趋避游泳行为不强烈;但随着声压级增大,开始呈现出不同强度的趋避行为,依次表现出:游泳速度加快、鱼与鱼之间及鱼与桶壁之间发生碰撞、瞬间反应无序、跳跃等行为;当声压级>200 dB时,刺激2 min后就出现了死亡个体。在120 dB和150 dB短期单次和多次刺激下,幼鱼血浆中的皮质醇、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这4个与应激相关的生理指标均显著上升,其中皮质醇、血糖和乳酸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另外,皮质醇单次刺激后即达到峰值,而多次刺激后反而较单次刺激有所下降;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则具有累加效益,多次刺激要高于单次刺激。在120 dB长期(30 d)刺激下,幼鱼生长明显减缓,血浆中部分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干扰素-α,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肠道菌群也发生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摄食行为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幼鱼能准确识别噪声源的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记忆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船舶噪声对大黄鱼幼鱼的危害,可为今后制定大黄鱼产卵场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6.
四川猪2型链球菌病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7月中下旬,四川贵阳等地人、猪陆续发生一种发病惠、死亡快、高度散发的疾病,从病死猪组织中分离出19株链球菌,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猪链球菌16SrRNA、CPS2J、MRP基因片段扩增,有15株菌3个基因的扩增结果均为阳性,表明此次疲情的病原为猪2型链球菌。  相似文献   
77.
"昌红一号"是以F90为母本,以H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中熟、大红中果型番茄F_1杂交种。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叶量中等,节间适中;第1花穗着生节位为第6~7节,坐果率高,果实整齐,转色均匀;高、低温条件下均能正常坐果,果实正圆形,果色光艳,不易裂果,较耐贮运;果形指数0.85,平均单果质量145 g左右;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花叶病毒病(ToMV)、叶部病害、茎基腐病;连续坐果能力强,产量高,平均667 m~2产量在8 000 kg以上。适合长季节保护地栽培,特别适宜秋冬保护地及病毒病高发区栽培。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在黄土高原乃至我国苹果产业中占重要地位的洛川县地区的苹果园成本投入现状、分析计算合理施肥范围及各成本的投入与效益的关系,为实现果园的节肥减药和提高苹果品质提供指导依据,基于问卷调查,利用数据标准化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施肥量与产量、成本与利润、产量与利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苹果产量随氮肥、磷肥、钾肥投入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2)当成本投入增加到3万元/hm2时,产量和利润均达到峰值;3)肥料费用、农药费用、用工费、纸袋费与利润的关联度均达到80%以上,每一项成本投入对苹果效益都有密切联系,其中肥料和农药费用最高,关系最密切。洛川县苹果园氮、磷、钾肥施用过量和不足现象并存。因此,应在充分了解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果树的需肥规律,对该区域的苹果树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节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秦岭造山带经典地段,被誉为"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典型,分布集中,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包括地质剖面遗迹、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迹、地貌景观遗迹、水体景观遗迹、环境地质遗迹等六大类,十四亚类,十八类。文中通过构建地质遗迹科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地质遗迹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终南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为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其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21 d)内,POD活性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前6 d,悬浮细胞处于适应期,POD低水平表达,黄芩苷合成缓慢;6~15 d,悬浮细胞处于增长期,POD高水平表达,并到达最大值,期间黄芩苷迅速合成;15~21 d,悬浮细胞进入饱和期,此时POD活性降低,黄芩苷合成几乎停止。采用L9(34)正交表优化培养基中6-BA、碳源、氮源、p H的配比,筛选POD活性表达最优的培养条件为:6-BA 3 mg/L、碳源15 g/L蔗糖+15 g/L葡萄糖、氮源(NH4+)30 mmol/L、p H 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