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作物病害图像的病斑分割问题,提出一种直觉模糊C均值(Intuitional Fuzzy C-means,IFCM)聚类算法。通过引入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3个参数来表示模糊集,从而定义了用来表示模糊集的模糊度的直觉模糊熵(IFE)这一概念,对传统的FCM算法进行改进,克服了FCM算法分割时计算目标函数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而且聚类数目需要提前设定初值的缺点。将预处理过的作物(以黄瓜为例)病害叶片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改进算法进行病斑图像分割,得到了很好的分割效果。与其他分割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分割出来的作物病斑图像准确率高达94%以上,分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2.
为明确耐铅菌联合生物炭、有机肥2种载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了铅在油菜体内铅含量、土壤有效态铅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和有机肥与不同接菌量配施均降低了油菜铅含量以及油菜对铅的转移和富集;相同基质配施条件下,随着接菌量增加,油菜铅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其中,接菌量0.5 g/kg、生物炭20 g/kg处理(T+J2)和接菌量0.5 g/kg、有机肥20 g/kg处理(F+J2)油菜地上部、地下部铅含量较少,与CK相比,2个处理地上部铅含量分别下降56.78%和30.40%,地下部铅含量分别下降22.94%和16.71%,且均达显著水平;T+J2和F+J2处理土壤有效铅含量也较低,分别较CK降低21.32%和12.61%;油菜根区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多样性随着接菌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接菌量为0.5 g/kg时,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最多,4种酶活性也最大。耐铅菌以接菌量0.5 g/kg与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后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3.
以白鱼粉、酪蛋白、鱼油和α-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料,配制等蛋白质(45%)、等脂肪(8%)、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5%、10%、15%、20%、25%的6组饲料。饲养鳡幼鱼8周后测定其生长、体成分及肝糖原含量,初步探讨鳡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20%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P〈0.05)。高碳水化合物组表现较高的摄食率、脏体比、肝体比和肠脂比(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增加了全鱼体干物质和粗脂肪的累积(P〈0.05)。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  相似文献   
54.
以先玉335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s,DH)群体、掖107×昌7-2重组自交系(Recombined inbred lines,RIL)群体和京724×京92回交1代(Backcross,BC)群体为试材,采用全基因组覆盖的新型区块标记——单倍型标签多态性(haplotype-tag polymorphisms,HTP)标记,从基因型分离比、亲本遗传片段和重组交换3个角度解析DH、RIL、BC群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DH群体虽然偏分离高于BC群体,平均交换频率低于RIL群体,但该群体样本中不存在杂合和外源片段,均为纯合片段;平均亲本遗传片段长度为384个HTP,高于RIL群体;单代上拥有最高的重组交换次数,相较于其他群体,在群体特点和创制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多优势。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探讨鱤幼鱼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鱤幼鱼赖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7组等氮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蛋白质源全部为结合蛋白(鱼粉和酪蛋白),试验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利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并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L-赖氨酸盐酸盐使赖氨酸水平在1.9%~4.5%之间(0.5%的梯度).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36±0.08)g的鱤幼鱼378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使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后,鱤幼鱼的生长性能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3.46%和3.94%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5%、2.95%、3.46%和3.94%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鱤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饲料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鱤幼鱼可以利用饲料中的晶体氨基酸,利用效果与饲料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有关;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得出鱤幼鱼赖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重的3.40%(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饲料干重的46%).  相似文献   
56.
马来西亚巨龟(Orlitia borneensis)别称泽巨龟、巨龟、婆罗洲河龟,隶属于龟鳖目、地龟科,属巨龟属下的独有种,英文名称Malayan Giant Turtle,保护级别(IUCN 2000年ver 3.1)—濒危(EN)[1]。主要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大型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会在新加坡的水库和支流中发现。 20世纪90年代,曾有数量较多的马来西亚巨龟流入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中国国内有少量饲养。国内对马来西亚巨龟的驯养繁殖报道极少,在中文数据库检索仅发现王桂香(2007)报道[2]了浙江省海宁市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对此龟的养殖,发表了马来西亚巨龟的人工养殖技术文章,尚未查到国内马来西亚巨龟成功繁殖出苗的报道。安徽省长江水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自2007年开始驯养马来西亚巨龟,经过多年的探索,2020年,加强了亲龟的培育管理,成功孵化出苗,产卵31枚,孵化出稚龟14 只,这可能是全国首次繁殖成功,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第五管理区第十作业站地处我场北大洼,地形低洼易涝,气候低温冷凉,每年冬雪较大春涝严重,生产条件相对要比其他作业站困难的多.由于地处偏远,人员少,劳动力紧张,工时费用高,严重地制约了我们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已建或在建的高等级公路的高边坡情况分析高陡路堑边坡变形失稳特征与边坡岩体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影响变形失稳形态和引起高陡路堑边坡破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9.
对油松不同器官、不同时间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及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时间、不同器官油松过氧化物酶活力差异明显 ,不同时间、不同器官油松过氧化物酶大小排序规律也不相同 ,总体来说 ,生长季节活力高 ;根中该酶活力较强 ,枝内活力较低 ,同时表现出过氧化物酶与林木的生长和抗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0.
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食用菌企业及小规模种植户创收受到严重影响,扶贫攻坚难度增大。通过调研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包括对食用菌生产主体、食用菌销售和消费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大力推进复工复产,增强菌企和菇农信心;优化销售模式,加强政策扶持;抓好生产管理,增强品牌建设,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