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56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随着涡度相关法长期连续观测CH4通量的研究在国际上日渐增加,准确计算CH4通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探究涡度相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适宜的采样频率和平均计算周期,为准确计算CH4通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不同的平均周期(15 ~ 720 min)对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2016年7—8月CH4通量原始数据(采样频率10 Hz)进行计算,以30 min为准标准,比较不同平均周期计算的CH4通量日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平均周期对CH4通量计算的影响。  结果  不同平均周期导致计算的CH4通量结果发生变化。15、60、120、240、360和720 min平均周期与30 min计算的CH4通量日变化特征趋势差异正午前后较大,而在早晨或傍晚差别较小;平均周期小于120 min时,其计算CH4通量日变化趋势与30 min一致,CH4的通量值随平均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当平均周期大于240 min,通量计算出现明显误差。结合Ogive函数计算分析,当平均周期小于15 min时,Ogive函数逐渐增大,当平均周期为60 min时,ogive函数逐渐平稳。  结论  不同计算周期对CH4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区下垫面情况下,计算月及其以上尺度的CH4通量采用60 min的平均周期,而研究日及其以下尺度的CH4通量变化特征时采用平均计算周期为15 min。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对黑平菇、香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水提物中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中含有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两种特征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酚酸、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67、56.48、12.19、564.26 mg/g。在检测浓度范围内,黄芪水提物对香菇菌丝体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当黄芪水提物浓度小于一定阈值时可以促进黑平菇、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菌丝生长,高于该阈值时,生长速度则会被明显抑制;其中黄芪水提物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时的阈值浓度最高,为1.5 g/100mL。黄芪水提物中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芪黄酮,黄芪水提物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但在高浓度时则抑制食用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3.
苹果-小麦复合系统小麦潜在蒸散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FAO(1991)推荐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0)计算模式(FAO Penman Monteith),并通过作物系数、农林复合系统作物光胁迫系数及风速减弱系数的综合订正,建立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小麦潜在蒸散量计算模型,并利用Li 1600稳态气孔仪实测得到小麦蒸腾量,经转换后得出蒸散量对模型进行验证,旨在探索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蒸散的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提供可行性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拔节 乳熟期间,模拟值与测算值吻合效果较好,二者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 9630(n=51),相对误差平均值为9 68%,t=0 075<相似文献   
104.
果粮复合系统中单株苹果蒸腾需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单株苹果 (树 )蒸腾计算的修正模式 ,计算了果粮系统中的单株苹果 (树 )日蒸腾需水量 ,同时利用 L I- 160 0稳态气孔仪进行实测 ,结果表明 :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效果较好 ( R2 =0 .9664 ) ,平均相对误差为 7.93 % ;蒸腾需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和叶面积指数的乘积、水面蒸发和叶面积指数的乘积均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以日水面蒸发和叶面积指数为自变量的蒸腾需水量经验模式 ,并利用该经验模式逐日计算了 1998年 4月 1日至 6月 4日单株苹果的蒸腾需水量 ,日平均值为 4 .62 mm· d-1。  相似文献   
105.
农田防护林的特殊结构使附近农田地表大气运动形成了特有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影响着周边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坐标旋转订正方法的选择成为提高农田防护林水热通量测算精度的核心问题,选取2012年3月9日至5月7日共60 d的防护林网内农田的涡动相关观测数据,对相关湍流特征及能量闭合率等关键参数进行坐标旋转订正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采用平面拟合法进行坐标旋转时,当订正参数的计算周期小于15 d时,x-z平面内旋转角度有一定的波动,而在计算周期大于15 d后,则基本维持在-2.8°左右。采用二次旋转法订正的x-z平面内旋转角度受原始水平风向的影响始终很大;(2)2种坐标旋转方法对于三维风速的处理结果基本一致,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坐标旋转方法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二次旋转方法订正后的垂直风速全部为零,平面拟合方法订正后的垂直风速接近于0;(3)平面拟合订正后摩擦风速基本与订正前一致,而二次旋转方法订正后的结果增大了将近5%;(4)平面拟合方法对显热通量及潜热通量的订正误差较小,二次旋转方法则分别将原始测得值提高了5%左右;(5)防护林网通量的能量闭合率经过平面拟合订正后提高了17%,而经过二次旋转法订正后则提高了30%。总之,坐标旋转方法可以对观测设备倾斜引起的误差进行订正,订正后的结果比订正前更精确。二次坐标旋转方法因为可以订正较短时间段内的单组数据,比较适用于下垫面情况变化较快时的观测;平面拟合方法适用于观测系统及其周围环境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相对稳定时的观测。二次旋转方法对防护林网水热通量订正更好。  相似文献   
106.
山茱萸幼树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 6400光合分析仪,研究了太行山退耕还林地山茱萸幼林在20℃温度条件下,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及不同CO2浓度内的叶片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00μmol·mol-1CO2浓度条件下,山茱萸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PAR之间的回归方程:Pn=-8×10-6PAR2 0 0222PAR 1 9509,相关系数可达0 9524(n=33);光饱和点、补偿点及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1387 50μmol·m-2·s-1、17 4μmol·m-2·s-1、0 0663mol·mol-1;叶片蒸腾速率(Tr)与PAR间回归方程:Tr=0 0013PAR 5 637,线性相关系数达0 9830;叶片水分利用率(WUE)随PAR增强呈明显的抛物线状变化趋势,二者相关系数可达0 9222(n=33);(2)1200μmol·m-2·s-1PAR条件下,Pn与[CO2]之间回归方程Pn=-2×10-5[CO2]2 0 0502[CO2]-2 9656,相关系数接近于1 0(n=30),CO2饱和点、补偿点及羧化效率分别为1255μmol·mol-1、60 5μmol·mol-1、0 0406;Tr随[CO2]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但二者关系并不明显,WUE与[CO2]之间回归方程为:WUE=-4×10-6[CO2]2 0 0084[CO2]-5 5052。相关系数接近于1 0(n=30)。  相似文献   
107.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108.
茶叶的干燥方法有几种,如空气传热的烘焙干燥;铁锅传热的炒焓干燥;日晒、风吹的自然干燥;还有近年发展起来的远红外干燥等等。生产实践表明:干燥方法、温度高低不同,不但对成茶的外形,而且对内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前在这方面的系统试验研究较少,本文从不同干燥方法,不同温度着手,系统地研究烘干、炒干、晒干和红外干燥  相似文献   
109.
毛乌素沙地杨树防护林内紫花苜蓿蒸散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利用验证后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新疆杨防护林内紫花苜蓿的蒸散耗水,结果表明:(1)通过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到的蒸散量与涡度相关法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4.73%(R2=0.84),说明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林草复合模式内牧草蒸散量是可行的;(2)不同生育期内紫花苜蓿蒸散量差别较大,具体表现为:返青-分枝阶段、现蕾-开花阶段蒸散量较小,分别为5.03 mm和44.95 mm;分枝-现蕾、开花-结荚阶段蒸散量较大,分别为71.10 mm和101.74 mm;其中耗水最大的生育期为开花-结荚阶段,占整个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5.66%。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距主防护林带距离增加,紫花苜蓿蒸散量逐渐增大,最大蒸散量出现在距离林带约115 m处(约7倍树高),为234.41 mm,之后,受另一侧防护林的影响,蒸散量逐渐减少。整个生育期防护林内紫花苜蓿总蒸散量为222.83 mm,对照地紫花苜蓿蒸散量为269.02 mm,与对照相比,防护林内紫花苜蓿比林外蒸散量降低了17.2%。防护林内和对照紫花苜蓿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287.28 kg/hm2和2959.93 kg/hm2,林内比对照增产11.1%。  相似文献   
110.
土壤水分胁迫对杜仲叶片光合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研究了华北石质山区4种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3a生杜仲苗木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参数的光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杜仲叶片在土壤水分轻度(W1)、中度(W2)和重度(W3)胁迫条件下的光饱和点分别比对照(CK)下降12.5%、44.8%、68.5%,晴天日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比对照(CK)下降21.5%、47%、69.7%;(2)叶片蒸腾速率(Tr)呈现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对比CK,Tr在W1、W2和W3条件下分别下降了17%、52%和93%;(3)Gs随着PAR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对比CK,Gs在W1、W2和W3条件下分别下降了22.6%、67.9%、88.7%。从无水分胁迫一直到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限制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而土壤水分严重胁迫条件下,当PAR小于1000μmol.m-2.s-1时,气孔限制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尔后转变为非气孔限制;(4)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强的适应范围比较广,W3条件下,WUE值最高。CK、W1、W2条件下,WUE相差不大,对比W3,分别下降68.6%、69.5%、6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