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56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广东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要进一步发展农业,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对广东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2.
马上就到春节了,早有心急的人们贴春联,挂灯笼,把过节的气氛都渲染得喜气洋洋的,充满了浓浓的年的味道. 年味最浓的地方也许该是年集了,靠近春节的几个集市由于特别热闹,人们习惯地叫做年集,离春节越近的年集也就越热闹.赶年集、买年货、贴春联、挂红灯成了冬季里最美的景观.我也很喜欢赶年集,虽然现在买年货不用全部要到集市上,但年...  相似文献   
43.
土壤温度是大气与陆地表面水热循环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实际气象条件、地形、土壤质地、地表植被类型及冠幅、土壤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相对于气温,土壤温度的观测和资料获取更加复杂和繁琐.目前,土壤温度资料的获取手段主要为野外实测,包括气象台站的日常观测及基于特定科研需要的试验观测,但目前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通常是离散的,在空间上不连续,难以满足生产和研究工作的需求[1].  相似文献   
44.
华北低丘山区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的根系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株行距为3 m×8 m的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的根生物量、总根长密度、吸收根的根长密度和根系直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单作的总根长密度比核桃间作的高7%左右,且在各个土层中吸收根的根长密度都高于核桃间作,而二者的总根生物量和根系直径则差异较小。决明子单作的根系直径比间作决明子的大27.73%,但二者的根长密度和根生物量则差异不大。在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核桃总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均占复合模式总根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水平方向上,决明子在树行南侧2.5、4.0 m位置根系分布最多,而树行南北1.5 m范围内则较少;核桃根系则主要分布在树行两侧1.5 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核桃在30~80 cm土层中的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分别占其总量的64.79%和61.17%,而59.54%的决明子根系分布在0~20 cm土壤中。  相似文献   
45.
植物种子油脂积累的转录调控及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擎天  牛素玲  陈受宜  张劲松 《大豆科学》2013,32(1):124-129,132
植物种子是油脂的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中的油脂主要在其发育过程中积累。油脂的积累除受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多种酶的活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更受到转录前、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众多相关基因参与此过程,形成一系列基因网络调控了下游油脂合成基因的表达。文章综述了转录因子对油脂积累的调控、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在种子发育和油脂积累中的作用以及小RNA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理,并介绍了大豆油脂积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6.
正《西游记》是老少皆宜的经典,也是陪伴我们这一代到现在唯一一部不能释怀的名著,从儿时百看不厌的动画片《三打白骨精》到如今刻意地去体会众多西游形象,一路留下了太深的痕迹。《西游记》里妖怪众多,形象和背景各异,虽都怀有吃唐僧肉的崇高梦想,但平日里的生活也算是精彩纷呈、别具特色。若不是因为有了西天取经、路过家门的惊扰,怕也是默默无闻地恪守着自己的小片领  相似文献   
47.
作为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开路(OPEC)和闭路(CPEC)两种涡度相关系统在观测森林生态系统CH4通量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利用OPEC和CPEC两种涡度相关系统,对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H4通量进行连续观测,选取生长旺季2016年7月24日-8月5日连续14d数据,对比两种观测系统的功率谱和协谱,估算闭路涡度相关系统的延迟时间,并分析其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的通量观测结果。结果表明:CPEC系统的功率谱和协谱在所有频率上与OPEC系统基本一致,在惯性副区功率谱符合-5/3相似规律,协谱符合-4/3相似规律;以OPEC系统为“准”标准,CPEC系统观测CH4通量的延迟时间合适流速范围内的5个不同流速(40、37.5、35.5、33.5、31.5L·min-1)分别为4.6、7.7、5.3、10.8和14.3s,平均延迟时间为8~9s;与OPEC观测系统测定的CH4通量相比,CPEC系统观测结果晴天偏低12%;雨天高出32%。OPEC观测系统适用于晴天CH4通量观测。经校正,消除延迟影响后的CPEC观测系统可用于测定雨天CH4通量,以弥补OPEC观测系统缺测的值。两种系统并行观测、相互弥补,可望获得更完整、更高质量的CH4通量数据。  相似文献   
48.
斑点叉尾鮰是淡水养殖主导品种之一,也是辽宁省大力开发推广的重要养殖品种.现将网箱培育斑点叉尾鮰鱼种方面的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采用由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测算得到的时间步长10 min的樟子松蒸腾速率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要素值,分析了毛乌素沙区20年生樟子松主要生长季节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冠层微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蒸腾速率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多云天气日,蒸腾速率日内变化总体呈多峰曲线趋势,单株蒸腾速率(Tr)在4-9月各月白天(6:00-19:00)的平均值为0.36~0.85 L·h-1;晴天日,除9月蒸腾速率日内变化呈多峰曲线趋势外,其余各月总体趋势呈单峰曲线,9月时Tr在10:00左右、13:00左右、15:00左右出现峰值,在14:00左右出现谷值.4-8月各月日内Tr在10:00左右出现峰值.4-9月各月Tr白天平均值为0.37~0.83 L·h-1;阴天天气日,蒸腾速率日内变化总体呈单峰曲线趋势,日内Tr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4-9月各月Tr白天(6:00-19:00)平均值为0.29~0.63 L·h-1.在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方面,从4月份起,樟子松蒸腾耗水量逐渐增加,月耗水量在7月达到最高值,此后有所减小.4-9月总耗水量为1 143.7 mm,日平均为6.25 mm,7月份月耗水总量相对最大.4、5、6、7、8及9月耗水量分别占主要生长季节总量的10.76%、13.62%、14.05%、24.56%、19.47%、17.52%.(2)主要生长期内,Tr与冠层太阳总辐射(Ra),空气温度(Ta)、湿度(RH),风速(V)等气象要素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并通过显著性检验(a=0.01),且各月内影响樟子松蒸腾的最主要气象因子都是Ra.  相似文献   
50.
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香菇风味的特征性挥发性风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合电子鼻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的风味进行差异区分,利用相对风味活度值(R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对香菇子实体风味的贡献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明确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并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进行风味评价。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的6个生长阶段中,共检测出1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八碳化合物。电子鼻系统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香菇子实体风味进行差异区分。挥发性成分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甲基二硫、3-甲基丁醛、E-2-壬烯醛和2,4-癸二烯醛是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对香菇子实体风味贡献较大。PCA分析发现,二甲基三硫、二甲基二硫、1-辛烯-3-醇、3-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丁醛、1-庚烯-3-酮、E-2-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和2-十一酮10种挥发性成分为香菇的特征性风味成分;成熟期、未开伞生长阶段采收的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优,菌盖完全开伞后,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差。本研究结果为香菇栽培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