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应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加拿大早熟禾(Pop compressa L.)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胁迫下,不同草坪草种子之间的耐盐性存在差异.低盐浓度胁迫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高盐浓度胁迫抑制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随着盐浓度的不断提高,种子受到的抑制作用愈加明显3种草坪草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南强到弱依次为高羊茅、黑麦草、加拿大早熟禾.  相似文献   
62.
为分析上海崇明区温州蜜柑园土壤有效养分、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以及营养状况,提供科学施肥的理论依据。对研究区30个温州蜜柑园进行土壤和叶片调研取样,测定土壤和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推荐指标进行对比,确认了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崇明区温州蜜柑园土壤整体偏碱,pH平均值为7.78;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有效锰处于缺乏或低量水平的温州蜜柑园分别占83.3%、97.3%、90.0%,其余土壤营养元素整体处于适宜或高量水平;温州蜜柑园叶片钾、钙和锌含量缺乏的占比分别为80.0%、60.0%和100.0%;叶片氮含量处于过量水平的温州蜜柑园占比80.0%,其余元素含量整体处于适宜水平;对比土壤养分与叶片养分发现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情况与叶片中对应元素显著正相关,其余的营养元素无明显的相关性。针对上海崇明区温州蜜柑园土壤整体缺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有效锰的情况,土壤管理需要考虑增加氮肥、磷肥投入以及锰肥补施,土壤过量但叶片缺乏的元素例如钙、锌考虑叶面喷施的施肥方式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63.
条垛堆肥 -袋装堆肥联合处理可以节省厂房和占地,并免去后期翻抛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同时大幅度提高养殖场的粪便无害化效率,然而袋装堆肥对肥料属性的影响却不明确。本文选用人元发酵菌对牛粪和蘑菇渣先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处理(体积比 2︰1),待堆体经过高温期后(温度降到 50℃以下)进行袋装堆肥,待堆体温度最终与环境温度一致后,对各处理堆肥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堆肥温度、NH 4+-N含-量、NH4+-N/ NO3 -N、T值、pH值、EC值、种子发芽指数均符合堆肥腐熟要求。联合堆肥显著提高了全磷含-量、全钾含量、NO 3 -N含量、EC值( P<0.05),增幅分别达到12.2%、20.0%、2177.8%、108.3%;而有机质含量、pH值显著降低( P<0.05),分别降低33.4%、6.3%;另外,联合堆肥降低了全氮含量,降幅达到 16.2%(P>0.05)。  相似文献   
64.
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数量达到2.1亿t,秸秆N、P2O5、K2O、C养分资源产生量分别在189.8、60.0、298.2、8944.8万t.从秸秆资源利用来看,2006年秸秆还田比例较2000下降6.1%,其中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上升16.7%,河南和山东两省秸秆还田比例分别下降13.6%、12.6%.从主要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分析,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历年平均分别达到65.1%、53.0%;河南和山东分别为56.5%、57.1%,44.8%、18.1%.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表明:各种秸秆养分中,N、C养分还田比例较低,只有不到50%,大量损失到环境中去;P2O5、K2O养分还田比例较高,平均在60%以上,这与假设的秸秆作燃料和饲料养分的还田率有关,估算中假设大部分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燃料的灰分能够及时还田.因此,加强畜禽粪便和灰分的管理,增加其还田比例,是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秸秆养分利用过程中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5.
[目的]确定施肥指标体系,为垄膜沟灌马铃薯提供精确的施肥配方。[方法]2007—201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进行马铃薯"3414"田间肥效试验,分析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马铃薯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并依此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量。[结果]将山丹县马铃薯田间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级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级,对应推荐施氮量分别为>225.7,193.3~225.7,117.2~193.3,161.0~177.2,<161.0kg/hm2;推荐施磷量分别为>164.3,146.5~164.3,137.6~146.5,128.6~137.6,<128.6kg/hm2;推荐施钾量分别为>166.8,149.7~166.8,141.1~149.7,132.5~141.1,<132.5kg/hm2。经过150个示范点的调研分析发现,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产率达9.8%,节约化肥67.5kg/hm2,节本506.3元/hm2,节本增效3 286.5元/hm2。[结论]垄膜沟灌马铃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实现普遍增产和增效。  相似文献   
66.
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品种的方式探索了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最优模式。试验探索了在农户习惯—高氮肥(260 kg/hm2)一次性施用的基础上,采用树脂包膜控释肥料脲酶抑制剂减氮30%并保持一次性施用的技术模式,以及减氮30%但利用配方肥和尿素或硝酸铵钙分次施肥的技术,并且探索了在六叶期和十一叶期追肥的优化潜力。通过对比氮养分的吸收累积状况、子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以及氮肥农学效率等,对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模式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农户习惯施肥方式下,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低,分别为30.6%和17.8 kg/kg,产量水平也很低,居于7个处理中的第5位;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相对于农户习惯施肥处理,产量增加7.5%,氮肥利用率提高5.0百分点;脲酶抑制剂一次性施用产量较农户习惯下降1.8%,但是氮肥利用率提高5.7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4.3 kg/kg;分次施肥处理与农户习惯相比,氮吸收累积量增加1.0%~17.8%,产量增加5.7%~8.0%、氮收获指数提高0.02~0.04,氮肥利用率提高17.6~20.5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8.6~9.8 kg/kg。综上,减氮30%并利用硝酸铵钙在十一叶期分次施肥的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67.
农化服务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农化服务的方式和模式。探究各农化服务信息化平台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提高农化服务质量和实现科学施肥的重要途径。【方法】在总结美国、日本农化服务信息化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前提下,选择当前我国不同服务主体建设的农化服务平台分析农化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着重分析了企业农化服务平台的农化服务信息化内容、模式和用户体验。【结果】我国农化服务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仅仅依靠政府平台进行公共服务困难较大,而市场化机制中企业平台仍偏重于产品,技术服务仅作为附加属性;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主体之间协作不足,未形成合力;商业机制处于摸索阶段,无成熟模式。【结论】目前农化服务信息化进入了瓶颈期,市场机制发展缓慢使得农化服务类新型创业和投资主体信心不够,政府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做好大数据建设、基础性服务系统建设、农户培训等工作,同时引导服务主体加强协作、深化各专项职能;企业在开展线上农资产品销售时应重视线下的配套服务,既要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创新用户体验激励办法,也要发展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工具开发,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8.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缺乏有效决策指标来引导养分的科学投入,过量施肥已成为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选用土壤电导率(EC)作为控制养分投入的决策指标,探索不同土壤EC对番茄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为未来智能化设施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设施番茄体系实地试验,运用可视化电导率传感器对土壤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水肥一体化设...  相似文献   
69.
为系统总结测土配方施肥对我国科学施肥工作的重要贡献,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15年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归纳,划分为启动扩大阶段(2005~2009年)、整建制推进阶段(2010~2014年)、绿色发展阶段(2015~2019年)。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管理系统统计数据,研究了项目在构建我国土壤及作物肥效基础数据库、推动土壤肥料技术普及和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15年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累计采集土壤样品2046.7万个、植株样品152.6万个,分析土壤样品1833.9万个、植株样品129.9万个,开展小区试验40.3万个、大田示范76.7万个,发布肥料配方31.1万个,培训农民3.26亿人次,化肥施用总量和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分别较峰值下降10.3%和10.1%,氮肥利用率提升11.7个百分点,2019年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38亿hm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效显著,但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测试化验、推荐施肥指标体系、技术物化、高效施肥技术推广等方面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建议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主线,进一步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加强高效肥料品种和施肥技术的研发,强化技术推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0.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7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FP)、脲酶抑制剂型氮肥并减氮21.40%(与FFP比,余同)(OPT)、一次性机械侧深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35.70%(CRUM1)、一次性机械侧深施肥包肥并减氮35.70%(CRUM2)、一次性穴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51.80%(CRUR1)、一次性穴施肥包肥并减氮51.80%(CRUR2),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量、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氨挥发损失等,以探究新型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CRUM1和CRUM2处理株高和分蘖数与FFP处理相当;与传统撒施(CK、FFP和OPT,下同)相比,CRUM1和CRUM2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1.90%~12.30%;根据水稻氮素营养指数(NNI),机械侧深施氮能满足水稻生长对氮素的需求。水稻侧深施和穴施在减氮35.70%~51.80%的情况下也可高产稳产(9.76 t/hm2和9.60 t/hm2)。与传统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和穴施的田面水NH4+-N较低,氨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