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实验从花生果皮种仁抑制消减文库中筛选出了一个255bp的EST序列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花生果种皮全长cDNA库并从中筛选出该基因的全长,命名为AhPSG8。此基因全长1118bp,开放阅读框第33~833个碱基,编码26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由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多个活性位点蛋白,可能与细胞内DNA的转录有关;结构分析揭示出AhPSG8具有一个跨膜区,N端是一个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该基因与已发表的基因序列没有明显的同源性,为一新基因;RT—PCR研究该基因在花生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果种皮中特异表达,10~40d果皮中丰富表达,推测为与花生果种皮发育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92.
2008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连、丹东和阜新地区为主要酸雨区。酸雨集中在6~9月,重酸性雨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2008年辽宁省酸雨区域分布十分明显,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3.
张富荣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8-9539
[目的]掌握该地区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对策,对预防、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气象灾害与经济损失程度。[结果] 朝阳自然气象灾害主要有6种,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经济损失程度和频次可排列为:干旱、冰雹、雷电、大风、低温霜冻、暴雨。在55年中,给朝阳地区造成了70亿~80亿元的经济损失。[结论]可持续性防御自然气象灾害是防灾的基础,生态环境持续朝着良性发展是防灾的途径,改变救灾为防御的意识形态是防灾的根本。做好防御工作,气象要先行,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才能将灾情损失下降或解除。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邮市蔬菜面积有所增加。1996年开始,东墩、武安等乡(镇)大面积推广棚室蔬菜栽培,其中早春茄已成为大棚栽培的主栽品种。1997年东墩乡腰圩村发生茄子黄萎病后,随着棚室栽培技术的推广,茄黄萎病逐年加重,并成为茄子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从2000年开始,本站通过调查、试验等方法,基本摸清茄子黄萎病的发生为害情况、防治技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发生为害情况2000、2001年都是茄子黄萎病的重发年份,2a全市分别种植6.04hm2、11.21hm2,2000年发病面积达到2.…  相似文献   
95.
棉花是高邮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棉铃虫为棉花主要害虫,年发生4代,个别年份可见不完全5代.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连年重发,90年代后期,随着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和推广以及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扩大,棉铃虫发生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来棉铃虫发生面积仍占种植面积100%,发生程度为轻至中等发生,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一般造成减产30%左右,特大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60%~70%.  相似文献   
96.
中粳稻病虫总体防治对策陈海新,问才干,张国林,朱凤生,张大龙(江苏高邮市植保站,225600)我市地处里下河,稻麦两熟区,水稻为单季中稻型。近年高产优质的中粳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1992年13万亩,1993年31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40%。由于中粳稻...  相似文献   
97.
一、序言朝阳地区位于辽宁西部,自然灾害较多,特别是干旱和大风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产量低而不稳。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状况,恢复正常的生态体系,从长期观点出发,改变不利气候状况,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林网建设是恢复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科学上,对改变环境条件,稳定农业产量,缓和自然灾害的危害,都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根据朝阳地区现有的护田林网类型,除了一般的气候条件分析外,并进一步探索了大气湍流扩散问题;在研究林网胁地问题时,又重点讨论了遮光区间,光照强度和对作物的  相似文献   
98.
封山育林对油松结实量及种子苗木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封山育林具有用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尤其在造林条件、经济状况和劳动力等有限的地区更为适用。它不仅对采伐迹地、疏林地天然更新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对母树的结实量、种子品质和种子繁育的苗木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朝阳市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农业气候学原理和数理统计,选取主要经济作物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预警指标,以网络为依托建立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综合数据库,规范市级农业气象服务及灾害检测系统流程。结果表明,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嫁接,快捷方便。设计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为地方防灾减灾,发展农业经济,地方政府农业布局统筹安排提供气象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辽西地区次生林植被恢复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95-10796
[目的]研究次生林植被对地方小气候的影响,为研究长远气候生态农业走向良性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行观测,对比分析方法,应用总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原理,统计学原理分析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结果]次生林植被太阳辐射利用率提高41.1%;减小湍流5%~6%。蒸发耗热增加了5%左右;降低蒸发量1.6mm/d,提高土壤湿度1.56%;相对减小径流量71%、减少泥沙量67.9%。[结论]恢复次生林植被,可以起到保水保土、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和风蚀的作用。在人为作用下逐渐恢复次生林、人工林可使小气候条件、生态农业朝着良性发展,对减轻扣缓解气象灾害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