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29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1.
棉花半配生殖品系vSg诱导单倍体的早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棉半配生殖品系 v Sg( virescentlymarked semigamy line)能够高频率产生单倍体。利用 v Sg作母本可以有效地诱导产生单倍体。而在 v Sg与目标组合的杂交后代群体植株的发育早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单倍体植株个体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叶表皮单位面积中的气孔数目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早期、快速鉴定 v Sg诱导出的单倍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通过陆地棉高品质纤维种质系7235的棉纤维混合cDNA文库随机测序,得到一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完整的棉纤维表达蛋白(GhCFE,GenBank登录号:DQ073045)cDNA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1274bp,最大的ORF为996bp,编码332个氨基酸,其理论上的等电点pI=6.14,分子量Mw=37.7KD。它的N-末端存在一个长度为27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根、茎中不表达,在叶片中微弱表达,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纤维细胞中均表达,且在纤维伸长期表达量最高。进化树显示GhCFE与已报导的3个棉纤维表达蛋白cDNA有很高的同源性。通过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发现该基因对酵母细胞的伸长和细胞壁加厚没有显著影响。利用pBI121质粒构建了含35S启动子的正义表达载体和含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E6的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正在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开展该基因的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63.
我国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选用18个随机引物,对21个陆地棉品种作RAPD分析,并对各品种的指纹图谱进行了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与其系谱吻合。研究结果充分展示了RAPD技术可以作为棉花品种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棉花Rf1育性恢复基因和抗虫Bt基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0-613-2R与转Bt基因抗虫棉R019(轮回亲本)杂交、回交产生BC2群体。利用CMS恢复基因Rfl紧密连锁的3个SSR标记和Bt基因的PCR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聚合有Rfl和Bt的转基因抗虫棉恢复系。在分析的59个BC2单株中55株存在恢复基因标记,54株存在Bt基因;综合标记分析结果,共获得54个同时具Rfl与Bt基因的聚合单株;这些聚合单株自交后,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获得10株含Bt基因且Rfl纯合的单株。为棉花优良恢复系的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为了改良现有陆地棉栽培品种的纤维品质,通过MAS M2、M1,表型选择P2、P1,分子标记结合表型选择MP1、MP2群体和基础群体C0,经两年的研究比较发现,第二轮标记选择群体M2的比强度均高于其他群体,选择响应值达正值。在两轮选择中,均是标记选择高于表型选择。利用本实验室筛选的2个与纤维比强度主效QTL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对  相似文献   
66.
陆地棉品种对多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几个陆地棉黄萎病抗源用多个菌株分别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对不同菌株的抗性可能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例如R01中有多个抗不同大丽轮枝菌菌株的抗病基因;R18能抗4个落叶型菌株,且表现一致,这说明R18的抗病基因与R01的抗病基因在本质上可能不同。R01和R03中的2个株行能抗或耐所有试验用菌株尤其是落叶型菌系。R18的选择过程为选育棉花高抗黄萎病品种提供了可能参考的实例。抗源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品种或株行的抗性鉴定必须进行两次以上,在感病株行中分离出来的抗病单株,是新品种、新材料的希望所在,也是不能遗传的假抗病材料(诱导性抗病)的最大怀疑对象。  相似文献   
67.
陆地棉芽黄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施连续回交与自主并针对芽黄性状进行选择,将3个不同的芽黄基因分别导入5个陆地棉品种(系)。18个性状观察值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芽黄基因分14导入同一达传背景对陆地棉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中棉所12近传背景中,v_(20)使霜前花(%)下降,v_(15)对旱熟性无不良影响,两者均对产量性状和植株形态性状产生极显著的负效应。v_(10)、v_(20)对鲁棉1号农艺佳状的影响明显不同,v_(10)唯一极显著地降低了霜前花(%),而v_(20)的不利影响涉及到产量、植株形态和早熟性状。通过芽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尤的比较发现,同一芽黄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对陆地棉在艺性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明显不同。在4个不同的运传背景中;v_(10)的导入仅对鲁棉1号的早熟性产生不良影响;而对邢台6871的早熟性和纤维长度同时施加显著的负效应;引起86一1遗传背景的麦克隆值增大以及霜前花比例下降;对PD9364的早熟、产量及植株形态性状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68.
棉纤维发育重要基因FbL2A的SNPs研究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在7个四倍体棉种(Gossypium hirsutum L.和G.barbadense L.)和2个二倍体祖先棉种(G. herbaceum L.和G. richmondii U.)中扩增出棉纤维发育重要基因FbL2A, 分析了不同材料间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根据TM-1和海7124两个材料中FbL2A基因的测序结果, 采用NEBcutter软件分析, 选择BstUⅠ内切酶酶解扩增产物, 利用Mapmaker v3.0b作图软件将FbL2A基因定位到第14染色体。另对该基因在4个陆地棉高强纤维品系间的SNPs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编码区的SNPs位点中存在非同义突变,可能与陆地棉纤维品质等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69.
棉花高品质种质系杂交后代纤维品质性状间的偏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品质的异常棉渐渗系J381和J415为母本,分别与苏棉12杂交,开展亲本P1、P2,杂种F1,回交后代B1、B2等6个世代纤维品质性状偏相关分析。结果,种质系J381和J415的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回潮率等显著优于苏棉12,F1普遍为中亲值,B1偏向于J381或J415,B2偏向于苏棉12。亲本世代变异稍小,分离世代F2、B1、B2变异较大。偏相关分析表明,有7个性状在各世代均表现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即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反射率、黄度等两两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麦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均为极显著正相关;麦克隆值与纺纱均匀性指数间为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0.
陆地棉遗传距离与杂种F_1、F_2产量及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用两年田间试验数据和RAPD、ISSR与SSR分子标记,估算出36个陆地棉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0701~0.4255,平均0.2844;表型遗传距离2.18~12.60,平均7.04;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50。双列杂交配置的28个F1和28个F2杂种群体,3个环境试验综合鉴定的F1与F2单株铃数、铃重、籽棉产量、衣分和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5、0.8877、0.7135、0.9640和0.8956;F1、F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平均数分别为13.62%、16.31%和7.90%、9.02%;F1、F2杂种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9和0.3787。表型遗传距离、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F2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程度偏低,试验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它们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